浅议中学英语教学反思的常规途径
2012-07-13刘艳花
刘艳花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外,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所以笔者认为,进行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
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应该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
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通过实践,本人在写教学日记后收益颇多,尤其是记载学生的创新成果。每次上课时,学生如果造出了好的句子或者一些记忆诀窍,我一下课便记录在反思日记中,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很大的,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记得在讲授have been to 与have gone to 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gone 里有一个o,就像飞机,所以have gone to 就是坐飞机走了,还没回来,have been to就是去了回来了。一个学生马上说根据读音,gone to 就是刚刚去,不可能回来,剩下been to 就是回来了。这个理解办法更容易掌握,我赶快记在反思日记中。就这样,我记载了许多学生的灵感创作,并用于后来的教学,真实受益匪浅。
二、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作为教师,大家都能精心备课,但课堂总是面向实际的学生,而不是严格按教师的精心准备的。所以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unit7时,为了练习数字,活跃课堂气氛而教了Seven Little Indian Boys 这首歌,学生学唱得非常好,积极性很高,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自己编唱呢?我立即让学生用本单元的Grammar Foucs 作为歌词,用他们喜欢、熟知的歌曲调来编歌曲。学生们热情高涨地用“北京欢迎你” “童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和你”等熟悉的曲调编出了自己的英文歌。效果出人意料。所以反思本节课后,笔者在其后的教学中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用重点句型编歌,而且要不看课本唱出来。这不失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教学知识的好方法。(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Unit 7时,参照一堂公开课,即让同桌相互用道具装扮对方,然后进行相互描述。操作时,由于学生的过分奇异装扮,使课堂失控,无奈笔者只有把照片拍下来,又一节课才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在学习教学经验时,总是先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然后才进行借鉴。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总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一些令人意外的好句子记录下来,以备后用,也会把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提前让学生注意。这方法帮助笔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现代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知识的更新与学生的不同,教师必须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我们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四、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五、利用教学录像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能不会轻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同行们有时碍于情面也不会把你的问题全部提出来,但教师如果浏览自己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本人在2008年上了一节市级录像课,但是这节课是在试讲了3遍后才录制的,本以为很完美,但当自己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还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在上课期间总是用手去捋头发,这个习惯在公开课上是不合适的,但同行不好说,只有自己去发现。所以笔者认为为了精益求精,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