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杰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
2012-08-15□乔琳
□乔 琳
莫杰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在音乐创新方式上的领头人之一,他的好友曾经说过:经过穆索尔斯基稍微改动过的音乐就会成为优秀的作品,他改动过的音乐无论是从和谐、形式和音乐编排上都与众不同。
一、早期
莫杰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Мусоргский)俄罗斯天才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出生于普斯科夫省的卡列夫小镇的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但由于父亲的阻挠,在1852年,13岁的他被送进了圣彼得堡近卫军官学校学习。但穆索尔斯基并没有在这3年放弃自己喜爱的音乐,他找到了当时最著名的钢琴老师海尔克学习钢琴,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
在1856年穆索尔斯基离开学校以后,为了生活他担任了御前近卫军。在军队的医院里他结识了鲍罗廷,他们也仅限于认识,并没有建立友情。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对于俄罗斯作曲家们的认识使穆索尔斯基在18岁时认识了达勒格美士伽(Dargomizhsky)。他通过达勒格美士伽结识了居易和巴拉基雷夫。在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人生第一部作品——浪漫曲《在哪里,小星星》。后来穆索尔斯基与林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雷夫、鲍罗廷、居宜成立了所谓的“俄罗斯五人乐派”。他们的志向是致力于俄罗斯本土音乐,让俄罗斯音乐艺术走向世界。作为他们的强烈支持者有评论家斯塔索夫、雕刻家安托科斯基和建筑师哈特曼等等。他们不仅是“俄罗斯五人乐派的支持者”还与穆索尔斯基有着深厚的友谊。穆索尔斯基尽管在五人团中是受作曲专业技术训练最不正规的一个,但他恰恰正是这个集团里音乐创作最富独创性的代表,其艺术风格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成立一年多的时候,穆索尔斯基写出了几首浪漫曲和钢琴协奏曲,但是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同,直到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出现才收到了瞩目。
二、创作顶峰时期
在1859年穆索尔斯基离开军界,他的莫斯科之行使他立志成为一位俄国人民作曲家。但是1961年农奴制改革使他的家庭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回到家乡,于1863年在交通部工作。在1873年7月23日,哈特曼39岁时英年早逝,给穆索尔斯基很大的打击。挚友斯塔索夫在圣彼得堡为哈特曼举行纪念画展,展出了哈特曼一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有建筑设计、舞台设计、工艺设计等等,震撼了穆索尔斯基的心灵。不久穆索尔斯基以纪念哈特曼画展中的十幅画为素材完成了《图画展览会》钢琴组曲。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描写性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在乐坛上享有一席之地。接下来,在1867年他完成了大型管弦乐作品《荒山之夜》,用音乐描绘了笼罩在夜幕下的荒芜山岗,妖魔鬼怪终于盼到安息日的来临,这里穆索尔斯基对于大鼓运用得恰到好处,产生了地面震颤的感觉来代表夜宴的开始,夜宴段到尾声运用了管钟在D音上的弱奏来预报黎明的钟声,有竖琴演奏和木管奏出的明朗的旋律代表一轮旭日冉冉升起,鬼魅全部回到地狱。这种创作手法正是再现了人民的幻想,光明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深得人们的喜爱。在创作《荒山之夜》后,穆索尔斯基开始创作由果戈理的戏剧散文改编的《结婚》,很多大胆的想法让他着迷,但是最后他发现没有咏叹调为基础的宣叙调、合唱、合奏是不可能成功的。到了1869年穆索尔斯基在林业部工作,在这段时间他根据普希金的悲剧为创作脚本写了《鲍里斯·戈杜诺夫》,主要围绕着沙皇的登基、疯狂与死亡展开情节。但歌剧却被马林斯基剧院退回,穆索尔斯基只得对它进行大幅的修改。修改后的版本在1872年7月完成。这一版也没有让穆索尔斯基获得成功。在一次义演中,歌剧中的三场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使得马林斯基剧院的经理对歌剧另眼相看,在1874年2月8日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首演。17世纪初,俄罗斯历史上出现了一段封建贵族的战国时代,《鲍里斯·戈杜诺夫》就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沙皇鲍里斯的兴盛与衰落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过时,那段历史虽然主要是俄罗斯的遗产,因为沙皇鲍里斯的肖像让人情不自禁地会联想起暴君伊万,但这份遗产又不仅仅属于俄罗斯。穆索尔斯基的第一稿《鲍里斯》主要围绕着沙皇的登基、疯狂与死亡展开情节的。穆索尔斯基写成《鲍里斯》第二稿中,着重描写了鲍里斯和自称沙皇太子的季米特里和格列高里间的矛盾两种情节,发展互不相联。一开场穆索尔斯基多次采用同一个音乐主题表现了人类彼此的欺压与折磨。在回荡着安魂曲的旋律中,人民在歌唱俄罗斯民族的良知。穆索尔斯基运用音乐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人物的灵魂分裂:从最先几乎难以察觉的心神不宁到日渐强烈的神志迷惘,直至最后彻底疯狂。在俄罗斯《鲍里斯·戈杜诺夫》从1874年首演到2012年大型歌剧院演出过31场,在欧洲演出过28场,有很多知名的歌唱家都饰演过主人公鲍里斯·戈杜诺夫,其中最知名的应该是夏里亚平。
三、后期
在1877年上半年,穆索尔斯基为阿列克斯·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的诗创作了一系列歌曲,在这些歌曲中可以看到他风格技巧的转变,抒情的曲调和朗诵的演唱结合在一起。在1878年他和里昂诺瓦到了乌克兰,在克里米亚和第聂伯河还有伏尔加河进行了三个月的音乐之旅。到了1880年穆索尔斯基因为酗酒被政府部门辞退,他的条件就是要100卢布的离职金,为的是完成他的歌剧《霍宛斯基党人之乱》。但这部作品还有歌剧《索罗钦集市》最后都未能完成。1881年3月28日,穆索尔斯基因酒精中毒性癫痫在圣彼得堡一家医院去世。
四、总结
穆索尔斯基的童年如所有贵族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法国和德国学习音乐,特别在即兴伴奏上很有音乐天赋。甚至连家里的保姆素质都非常高,经常讲述各种故事。长大后,他受到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和一群朋友过着“公社”式的生活,一起讨论社会、政治、艺术、文学等各种广泛的问题,体现“人民真实生活的行动和感受”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穆索尔斯基是新俄罗斯乐派最激进的代表人物,他舍弃传统的学院派路线,一生“弃良田于不耕,却孜孜于新土的开垦”。弃所有的音乐传统于身后,日日潜心于歌曲和歌剧的创作。他的作品大多透过标题或舞台的手段,来阐述音乐的写实性,可惜除了《鲍里斯·戈杜诺夫》和少数的乐曲外,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管弦诙谐曲《荒山之夜》,以及许多管弦伴奏的歌曲等等,在他有生之年无法受到爱乐者的认同。
穆索尔斯基把理想与艺术相联系,“以音乐重塑人类自然语言的腔调,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穆索尔斯基身体力行创造了自己的音乐语言:人们不难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牛车主人的苦难悲歌;两个犹太人的人性对比;街市妇女的市民形象。为了这个理想,他甘愿生活穷困,在他临终前的一幕即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林姆斯基·科萨科夫曾经说过:“很久以后人们才发觉穆索尔斯基的创意是难以估计的财富。穆索尔斯基是属于少见的天才,他是属于20世纪很有影响的作曲家,特别是对法国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