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

2012-07-10陈利平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美国进口石油价格价格指数

陈利平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上海 200433)

一、前言

自2003年以来,一些美国政要和经济学家屡次施压人民币升值,认为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严重低估,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低廉,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影响了美国就业和经济复苏。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真的是因人民币低估导致的吗?人民币升值真的可以通过提高中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来增加美国的净出口,进而增加美国相关行业的就业吗?从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变化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从2004年1月的8.277升值到2010年8月的6.811,但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仅从99.9上升到100.5,整个样本期间除了因2007年10月-2008年9月和2011-2012年的两次石油价格的飙升导致的价格上升外,整体上该物价指数变化对汇率变化的影响非常小。

人民币升值真的有助于拯救美国人的工作岗位吗?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上百家美国拥有的跨国大公司高管进行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人民币过度升值,认为这样会降低他们的利润,其结果要么是让公司的制造厂全部迁往越南、印尼等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要么就是让美国消费者为这种成本的增加买单。图1和图2给出了2003年12月到2012年2月之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这些东南亚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它们出口的商品与中国内地出口的商品非常类似,是相互竞争的。目前中国的涨薪潮和房市震荡,已经使得耐克、阿迪达斯等制造业名牌逐渐向印尼迁移;如果人民币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继续快速升值,这种转移可能会更快。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更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想法。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出口企业本来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吞噬掉,对出口企业的生产影响相当大,这也是国内业界反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

图1 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关系

图2 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

为什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如此低廉?为什么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美元价格影响很小?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已有汇率不完全传递的文献很难解释这些现象。这些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汇率不完全传递源于市场分割和不完全竞争。当存在市场分割时,出口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市场进行差别定价。当本币升值时,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在销售国的需求下跌,由汇率上升导致的价格上升程度相应削减,汇率出现不完全传递现象。出口企业通过调整价格加成率,以维持出口商品在目的地价格的稳定,此即Krugman(1986)所谓的“盯市”(price-to-market)行为。Feentra(1987)、Knetter(1993)的研究指出,出口企业的加成部分取决于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该弹性越高,汇率的传递程度越低。Dornbusch(1987)、Sibert(1992)、Menon(1995)的研究也表明,进口品和国内商品的替代程度越低,汇率传递程度越高;国外厂商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数目越多,市场份额越大,汇率传递程度也越高。Athukorala和Menon(1994)指出,如果只考虑加价行为而忽略了汇率变动对国内企业边际成本的影响,则可能高估汇率传递的程度。

2.国际市场营销体系也是造成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一个重要原因。McCallum 和Nelson(2000)指出,由于营销服务的存在,汇率的变动只影响进口商品成本中的一部分,而不会影响营销服务价格。因此营销服务成本占消费成本的比例越高,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就越小。Dixit(1989)、Baldwin和krugman(1989)的汇率传递沉淀成本模型则认为,由于营销网络的建设投入属于厂商的沉淀成本,这使得出口商不会轻易的进入或退出某一市场,这就意味着厂商对汇率的变动不敏感,汇率传递不完全。

3.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分析。Obstfeld和Rogoff(1995)在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名义价格粘性和垄断竞争,形成了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Betts和Devereux(2000)等对该模型进行拓展,将工资粘性、非贸易品、不同货币定价、不完全金融市场及不确定性等微观理论融入模型,以解释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另外,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可能源于宏观经济因素。McCarthy(1999)认为汇率传递与开放度正相关。开放度越高,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程度越小,汇率变动传递到进口价格、国内生产价格、最终消费价格的时滞越短。汇率制度对传递性也有影响。一般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频繁变动是资本流动和投机泡沫带来的短暂的结果,因此厂商的反应并不敏感,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汇率的变动往往被认为是持久的。Taylor(2000)认为,比较稳定且低的通货膨胀环境稳定了企业的价格调整行为,降低了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相反,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环境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汇率传递度。

上述文献之所以不能同时解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为什么价格如此低廉,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美元价格影响为什么很小,以及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关键之处在于这些模型没有考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出口商品市场的现状。为此,本文利用2003年12月-2012年2月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 模型研究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exr与石油价格oilp之间的关系;再结合中国出口商品市场的具体特点,建立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竞争,产品市场买方垄断或完全竞争,并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假定下,分析中国出口商品低价格的成因以及汇率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二、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与石油价格、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检验方法的说明

本文采用2003年12月-2012年2月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使用Phillips-Perron检验法对四个变量做单位根检验;然后利用VAR 模型检验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exr与石油价格oilp之间的关系。考虑到2007年之后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次贷危机问题对经济的影响,本文的计量研究将时间序列分为两段: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2012年2月。此处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来自于美国劳工部网站,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石油价格数据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计量工具为Eviews6.0。

(二)实证检验

1.2003年12月-2007年12月

对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Phillips-Perron检验,发现这四个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即可得到平稳时间序列。根据LR、FPE、AIC、SC 和HQ 信息准则选取滞后阶数,发现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之间最优滞后阶数都为2,所以我们选取VAR 模型的滞后阶为2。

对这四个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即序列平稳,这蕴涵着变量之间存在稳定关系,适合建立VAR 模型。利用Wald检验分析四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发现,在1%的显著水平上,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是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其他变量之间无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1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

图3刻画了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石油价格和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一个标准差随机误差项冲击的脉冲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中石油价格、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对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的影响都不显著。

图3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石油价格和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一个标准差随机误差项冲击的脉冲响应

2.2008年1月-2012年2月

同上,对fpc、fpc1、exr与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Phillips-Perron检验,发现这四个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即可得到平稳时间序列。根据LR、FPE、AIC、SC和HQ 信息准则选取滞后阶数,发现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的时间序列数据之间最优滞后阶数都为2,所以我们选取VAR 模型的滞后阶为2。

对这四个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即序列平稳,这蕴涵着变量之间存在稳定关系,适合建立VAR 模型。利用Wald检验分析四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上,人民币名义汇率是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在10%的显著水平上,石油价格是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原因,也是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原因。

表2 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fpc、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fpc1、人民币名义汇率exr与石油价格oilp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

利用Cholesky分解方法,图4给出了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和石油价格一个标准差随机误差项冲击的脉冲响应。从中可以发现,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冲击的响应在第二期和第四期显著为负;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响应在第二期至第五期显著为正;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的响应在第三期显著为正。

图4 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和石油价格一个标准差随机误差项冲击的脉冲响应

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关系的理论分析

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国币值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竞争力下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但上述分析告诉我们,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人民币名义汇率对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没有影响,而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人民币名义汇率则对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有影响,汇率传递存在不对称性。为什么不同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会存在不同,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竞争、产品市场是买方垄断或完全竞争的均衡模型,来分析这种汇率传递的不对称性。

(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假定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竞争的,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劳动供给曲线可以刻画为:

其中φ′(.)>0,W 为行业平均工资,此处w0是一个最低工资,既可能是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可能是民工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后者是民工放弃在家务农和家人团聚,选择背井离乡打工的机会成本,低于该工资水平,民工将选择在家务农。此处假定单个企业的劳动供给曲线依赖于该企业所给出的相对工资,相对工资越高,该企业所获得的劳动供给越高。

给定出口商品美元标价的价格p、汇率e和行业平均工资W,单个厂商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工资和产出值,其最优化问题可以刻画为:

其中生产函数Y=F(K,AL)中K、L、A 分别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生产技术,r和w 分别为实际利率(资本回报率)和工资。考虑到企业出口合同签订时通常采用的是美元标价法,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又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决策时价格p和汇率e是外生给定的。

求解上述最优化问题,我们有:

注意到厂商在劳动力市场上是买方垄断的,因此厂商根据(4)式决定劳动力工资和劳动雇佣量,(4)式是内解,(5)是角点解。由(4)式可以看出,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竞争,给定价格和行业平均工资,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要大于劳动工资,单个厂商可以通过压低工资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在整个经济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买方垄断的(或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均衡价格由竞争市场上所有厂商共同决定。给定市场价格和汇率,如果该价格足够高,使得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大于劳动工资,则厂商可以获得垄断利润。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或买方垄断的,厂商可以通过稍稍降低产品价格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厂商之间会竞相降低价格。当所有厂商降低产品价格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给定劳动雇佣量,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下降,单个企业所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下降,这导致整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因此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向右下移动,单个企业所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下跌。这种价格、工资下降的过程将不断持续下去,直到工资水平下降到最低工资处;如果此时厂商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将导致企业进一步压低商品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该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厂商不存在垄断利润时为止。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

1.中国出口商品低价格的成因

在前述价格下降过程中,由于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民工被企业榨取了超额垄断利润,仅获得了最低的工资。但厂商从民工身上所榨取的超额垄断利润企业并没有得到,而是在不断降价中将这部分利润补贴给了国外的消费者和大零售商。以芭比娃娃的制造为例,我国加工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在美国超市标价将近9美元;生产企业以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为代价取得了1美元的GDP,但美国零售商却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美国的消费者获得了额外的消费者剩余。因此,中国出口商品的低价格并不是源于人民币汇率或倾销的考虑,而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结构所导致的。

2.民工荒的成因

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按照经典教科书的理论,农民工的工资将上升,商品价格将适当上扬,在较高的工资下,劳动力的需求将适当减少;但真实经济中厂商并不愿意提高农民工工资,宁可在较低工资水平下忍受用工短缺。

由于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沿海地区生活成本的提高,农民出门打工的机会成本提高,同时各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使得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上升,厂商要保证获得正常利润(即超额利润为零),只有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但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或买方垄断下,厂商提高商品价格的代价是完全或部分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厂商短期内无法提高价格,从而也无法提高工人的工资,出现在现有工资下劳动力的供给小于需求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南方多地近期出现民工荒的原因。更进一步,如果企业面临一个较大的负的产品需求冲击(比如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出口需求减少)或一个较大的正的成本冲击(例如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由于商品价格的向上刚性和工资成本的向下刚性,导致企业亏损,这是前几年许多出口企业倒闭、出现荒民工的原因,也是近几年产业转移的原因。

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与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人民币贬值时,以人民币标价的美元价格上升,但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或买方垄断下,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将价格降低,使得从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压低工人工资而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基本丧失。因此人民币贬值将导致价格下降,产品竞争力上升,汇率出现几乎完全传递的现象,但厂商实际得到的利润增加却并不多。

当人民币升值时,以人民币标价的美元价格下跌,但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或买方垄断下,由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并没有上升,甚至可能还在下跌(这一点可以从图2所给出的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得到验证),厂商提高商品价格的代价是部分或完全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厂商短期内无法将价格提高得足够高,以抵消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从而出现亏损,所以许多企业宁愿选择不接订单。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升值几乎无法传递到出口商品价格上,这可以由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关系得到验证。

当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和汇率升值同时发生时,整个世界的物价都在上升。从图1可以看出,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两次石油价格的上升都导致了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的上升。当石油价格回落时,美国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价格指数回落到比上升之前还低的位置,但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却并没有回落到以前的位置,原因是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同时升值,使得该价格回落到一定地步时企业净利润降到接近于零,价格再降低将导致企业亏损,因此该价格指数由汇率升值的幅度决定,从而表现出人民币名义汇率是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的成因,与我们计量分析中所发现的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人民币名义汇率和石油价格都是美国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原因相吻合。

四、结 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均衡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同时解释了计量结果。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下的原因主要由中国出口商品市场决定,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竞争,厂商压低工人工资,使得工人仅获得最低的保留工资;但产品市场的买方垄断或完全竞争,使得企业会压低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结果将从民工身上榨取的垄断利润转移给了中间商和国外的消费者,自身却仅得到了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由于企业利润非常低,对价格又没有定价权,因此当面对正的劳动力供给冲击时,厂商由于无法提高产品价格,所以也无法提高工人工资,只能在较低工资下面对劳动力缺乏现象,此即“民工荒”现象。更进一步,当企业面对一个较大的负的产品需求冲击或正的劳动力成本冲击,由于工资的向下刚性和商品价格的向上刚性,企业无法消化掉该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就会出现破产问题和“民工荒”现象。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低价格源于对工人工资的压低,中国大量商品出口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消费者剩余的输出,中国当前这种靠企业无序竞争、压低价格带来的出口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政府可以考虑让人民币适当升值,一方面可以缓解国际压力,减少贸易争端;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出口企业调整思路,从原有依赖劳动力低成本而进行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增加技术含量的品牌竞争,增加企业在产品市场的定价权,向健康的出口增长模式转变。同时应保证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为中国的出口企业转型留下余地,以保证出口企业可以有从容应对的时间。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厂商在产品定价上的能力决定了企业应对汇率冲击的适应能力,为增加企业的产品定价权,政府应该从税收优惠等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Krugman,P.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R].NBER Working Paper,1986,No.1926.

[2]Feenstra,R.C.Symmetric Pass-through of Tariff s and Exchange Rates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An Empirical Test[R].NBER Working Paper,1987,No.2453.

[3]Knetter,M.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icing-to-Market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473-486.

[4]Dornbusch,R.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93-106.

[5]Sibert,A.Exchange Rates,Market Structure,Prices and Imports[J].Economic Record,1992,68,233-239.

[6]Menon,J.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95,9,197-231.

[7]Athukorala,P.and Menon J.Pricing to Market Behavior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Japanese Expor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4,104,271-281.

[8]McCallum,B.and Nelson E.Monetary Policy for An Open Economy: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with Optimizing Agents and Sticky Pric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0,16,74-91.

[9]Dixit,A.K.Hysteresis,Import Penetration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205-228.

[10]Baldwin,R.and Krugman,P.Persistent Trade Effects of Large Exchange Rate Shock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635-654.

[11]Obstfeld,M.and Rogoff,K.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624-660.

[12]Betts,C.and Devereux,M.B.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to-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215-244.

[13]McCarthy,J.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and Import Prices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Som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2000,No.111.

猜你喜欢

美国进口石油价格价格指数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我国将对自美国进口的肥料最高加征25%关税
“美国进口蜗牛”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各种价格指数
基于eviews软件度量石油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