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软件设计
2012-07-09李静文陈桂芬
李静文 陈桂芬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兴起,以iPhone和Android为主的两大智能系统逐步占领整个市场。互联网的移动化已经伴随着手机的智能化而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正在以更加快速更加便捷的方式将最初互联网的只提供浏览数据网络转变成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生活娱乐、网上购物等。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移动互联网及其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出发,在满足更高要求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多角色选择情况下的新型社交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交网络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002-01
1 移动互联网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大大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从生活到娱乐,从社交到商务。而今天移动互联网必将进一步改变甚至是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娱乐,商务社交。
1.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通俗的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移动化,即人们可以在移动中依靠手持设备(譬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od,iTouch等)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进而获取信息,进行商务、娱乐、社交等各种活动。因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可以提供数据、图像、语音等多种服务的新一代网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于3G网络的投入运营,同时以iPhone和Android为主的智能手机终端及各种相关的手持设备相继出现,从而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1.2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要素
在传统互联网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很难对用户有所控制,而移动互联网下,运营商几乎掌握了用户的基本信息。这是如此,移动互联网才更加真实化,可信化。加之受到移动终端体积和电源的种种限制,能否高质量地实现其功能显得至关重要。能否在各具特色的不同操作系统上实现软件的最大兼容,能否越过电池容量、屏幕大小这些物理限制实现软件的最终特性,这些都为开发带来了挑战。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日渐丰富,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层出不穷。如何使一个社交应用满足高要求的用户体验,成为一个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
2 社交网络
2.1传统的社交网络
传统的社交网络起源于E-mail,并随着个人形象在网络上的逐渐完善而出现。这种虚拟化的媒介为用户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渠道,但是鉴于平台的虚拟化以及没有相应的技术防范和隐私保护,使得社交网站的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
2.2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网络
所谓移动社交网络是指在手持设备上安装第三方软件,用户在第三方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和认证,使服务器和移动用户绑定。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网络是基于用户现实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关系所形成的信息交流和感情维系的回路。
3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
尤其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由于时间、地点、面对对象的不同,人们所要扮演的角色都各不相同,所处的交际圈自然也不同。如何高效、快捷的在一个个小圈子中沟通和维系感情,互换和分享心情是衡量一个社交应用优越性的主要方面。
3.1整体设计
首先,良好的界面设计是第一步。鉴于手持终端屏幕有限,而且各种设备的屏幕大小不一,我们采用了生动的图标同时组合明了的文字来构建整个应用程序界面,将整个界面底部分为iRoom、iCircles和Profile三个板块,在每一板块高亮显示时以整个界面显示该栏的所有内容,这样能使用户在有效的手机屏幕下最大化每一板块的内容。而贯穿和联系这三个板块的是代表我们角色的卡片,也就是说在角色卡片变换时我们已经拥有了全新的社交圈子。整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这样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在有限的时间片段里、在多角色身份的交互中我们能快速准确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3.2功能简介
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Profile就是自己卡片信息的档案室,在这里我们可以初始化自己的信息(比如头像、电话、邮箱等),即按照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编辑四张卡片,以便在与亲人、朋友、同事等不同的人群交往时使用相对应角色的卡片,这样既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又能较好的保护隐私。当我们所处的圈子发生变化时还可以及时的修改和填充卡片信息,以保证身份和角色的有效性、准确性。
情感交流是一个不断往复同时融入新内容的过程,因此社交平台下的分享和回复功能是传播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关键。iRooms就是提供这样服务的平台。当我们用卡片结交了朋友之后即可邀请其加入聊天室,当然聊天室的成员可由你自行加入和控制。在聊天室的页面下可以和人们用文字交流,发送E-mail还可以分享和评论图片。
那么怎样整理和利用好这些所谓的名片呢?iCircle就像是一个名片夹,当我们用不同身份结交了朋友后可以将其整理归类到对应卡片下,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查询和新建iRooms。当然如果想私信某位朋友可以直接点击卡片,点击相应的电话或是邮件按钮直接操作,方便快捷。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社交网络的便捷性、交互性以及真实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只有更好的把握这一特性,才能制定出符合用户体验的新型社交应用,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立足。
参考文献
[1] 刘卜.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
[2] 李惠芳,殷俊.“宅”文化视角下的社交网络用户体验[J].包装工程,2011.
[3]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简析[J].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2011.
[4] 杨栋梁.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