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2012-07-09王淑玲
王淑玲
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倾听是一个积极地接受、分析和理解对方的过程。具有较强倾听能力的人,不仅人际关系很好,而且在倾听中也会学到许多知识,接收到许多信息,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世间的苦辣酸甜,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父母有效地倾听孩子的述说,不仅能走近孩子、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还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倾听的榜样,从而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
一、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这时,你要认真地倾听,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也要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讲得非常出色;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你不要不耐烦,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喜欢他。
二、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完,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幼儿说:“图片上有小鸟。”老师应答应:“图片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幼儿说;“我渴了。”老师说:“今天天气热,出了很多汗我渴了。”同样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的词汇量会越来越丰富,也能慢慢地学会讲完整的话。
三、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地倾听,不打断、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
当孩子答错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多想多说,而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另外,每个班都会有口齿不清的孩子他们有的甚至口吃,对此,作为老师不能取笑,而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反复练习,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四、做出听的姿势,强化听的感受,让不爱说的孩子也说起来
感情交流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动力。在听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略带夸张的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不爱说话的孩子原因有很多,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等。在这些孩子面前,老师首先要与他们多说话,引导其产生交流愿望;当他们说的时候,老师更要耐心地听,边听边猜,边听边帮助他们放松情绪,使他们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说出心里想说的。在日常生活中多于这些孩子交流,缩短于他们的距离。
五、及时提醒,改正不良习惯
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在活动中往往有些孩子善于表现自己,抢别人的话,老师要及时引导,如:“我知道你说的比他好,等一会老师给你时间教他。”有些孩子玩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听别人讲,老师及时提醒,“你给我们讲讲”“你爱听悄悄话,让他给你悄悄说”等还有很多方法,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六、注重个别差异,促进孩子的倾听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的要求高一点,对能力弱的幼儿则相应地把要求降低一些。例如:同样是游戏“录音机”,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复述长句,而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复述短句或词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采用不同方法:对胆小的幼儿多和他们聊天;对倾听能力弱的幼儿则在和他们聊天时减慢语速,或加上手势、眼神、动作,使他们听清、听懂;对倾听能力强的幼儿多给他们听有趣的故事、儿歌等,并让他们学着复述故事和朗诵儿歌。
七、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关键
谈话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集中注意、主动积极、耐心的倾听习惯;有利于从倾听中分辨说话人声音的特点及声音所表现的情绪;有利于在倾听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语言的运用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多使用儿童语言,会刺激幼儿的听觉,无形之间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