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立意升格中的分层教学初探

2012-07-09程洁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升格记叙文花生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在阐述分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心明确、符合题意,中心突出、讲究结构,中心升华、有独到之处三个不同层次的案例来说明记叙文立意升格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确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表达。据此,笔者在记叙文立意升格教学中,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的前提下,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有效教学策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根据目前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学情,把学生归入三个不同的组别,分层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都能达到本层次的要求,并努力向较高层次升格,最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进步的愉悦。

三个不同的组别是:A组:畏惧、讨厌写作,语言基本功、写作基本功较薄弱;B组:语言较流畅、文字基本功较好、有一定的写作兴趣;C组:语言流畅、有思想有内容、有一定的结构意识、有很好的写作基本功、写作兴趣浓厚、已形成好的写作习惯。

根据新课标“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基本要求,分别提出三个层次不同的升格要求:A组:中心明确,无大毛病,符合题意;B组:中心突出,讲究结构,语言流畅;C组:中心升华,有独到之处,有新意。下面略举几例来说明记叙文立意升格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二.初中记叙文立意升格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1.A组的记叙文立意要求:中心明确、符合题意

中心意思明确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即表达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积极健康,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能体现乐观向上的情感。总之,要有意义、有价值。如果是给材料作文,立意或中心意思正确还应包括和材料的意义、价值一致;如果是命题作文,又应包括和命题的旨意相吻合。

其次要让作文的中心意思集中。即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全文都要向它投射和凝聚;而且要使用种种手段对它加以强调,使之鲜明突出。在提炼中心意思的训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一个命题集中的训练,训练学生集中于某一个方面来表达,或从某一个方面概括提炼,切忌面面俱到或模棱两可。

以学生作品1《身旁》为例,小作者在升格前重点描绘在老师面前练习吉他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新曲子。我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心早飞到电脑上去了。可是学了后才发现,曲子有难度,需要两只手同时配合。我开始有点不安起来,感觉手忙脚乱,渐渐跟不上同学的合奏,时常乱弹。我眉头紧贴在了一起,鼻尖上出现了一粒粒汗珠。”而忽略了奶奶在“我”身旁的具体形象,难以把中心《身旁》明确表达;升格指导后,小作者能通过记叙学习吉他的过程,把奶奶细致的关怀和默默的鼓励作为写作重心:“‘重来!老师严厉地说。我感觉面部有火一般的灼热感,又往旁边看了一眼,奶奶坐在我身旁呢,正微笑着向我点头。我感到手指瞬间有了动力!指尖流露出绚丽的音符,随着一个有力的结尾,我竟然弹完了,我长吁一口气,奶奶就坐在我身旁,保持着微笑。噢,那份微笑,那份关怀,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直在我身旁。”这份深深的爱围绕在他的“身旁”,突出了亲情的力量。文章中心明确且集中,在描写和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扣题,选材的意义与价值一致。

2.B组的记叙文立意要求:中心突出、讲究结构。

要让作文的中心突出,即文章不能只泛泛地列出一些现象,陈述一些事实,表达一些感受,而要透过现象、事实和感受揭示出事物的某种本质和规律,反映出对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或提出自己某种新的见解或主张,表达出明确的中心。

同题作文,学生作品2《身旁》,另一小作者的文章主要通过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场地理考试失利的情景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身旁同学真心的支持,但升格前中心不够深刻。通过升格指导,小作者善于利用细节描写,抓住内心的变化,运用对比的手法,注意文章结构。由“默默地坐在原位,心不在焉地翻着书,尽管心中同样好奇,但,我没有勇气”到“就在我快要按捺不住的时候,一张考卷落在了我手边,鲜红的成绩在瞬间刺伤了我的眼睛:74分。那一刻,我的世界停止了”再到“只要达到75分,我就能评到三好生了,我一切幻想的泡泡在这‘74前破碎了,只差一分!我的心开始破碎,我的梦,我的成功已悄然逝去。”最后在身旁同学们“一句句安慰,一声声鼓励从他们心中传递到我的心底,幻化为温暖,温存在我的心中”下“我支离破碎的心,在这一刻开始愈合”。通过前后的对比,以较大的心理反差衬托出同学之间给予的温暖和鼓舞,突出“身旁”伙伴的力量,反映了心灵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结尾处“这些我熟悉的人,这些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就在我身旁,给我勇气。谢谢你们,我身旁的人!你们用心灵的温度给予我身旁的温暖”不但点题,更使中心突出、深刻。

3.C组的记叙文立意要求:中心升华,有独到之处。

首先,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在语文学习上都不容易存在难点,他们会有多于其他学生的时间进行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

以一次习作训练“国庆记事”为例,有一位写作较好的同学,写了爸爸在阳台种花生,全家在国庆里收花生来庆国庆的家庭趣事,题材很新颖,记叙也非常生动,但文章深度不够,于是笔者在评语中写到:“阳台种花生,国庆收花生,妙趣横生,花盆里亦能有如此收获,实让人惊叹,记得许地山先生也有一篇《落花生》的文章,建议读一读,看能否有新的启发。”原先意图是想让学生不只着眼于记叙一件事,更要进一步考虑这件事给人带来的感悟,如花生的质朴、坚强……经过指导后,学生修改过的文章让我惊喜,结尾摘录如下:

“这时妈妈也深情地说:种花生是多么不容易啊,播种、浇水、施肥,成熟了还要一个个地剥下来,洗干净、晒干收藏起来,想想,每次我们回老家,那些亲戚朋友总会热情地欢迎我们,临走时总会送我们一大包土特产——花生,虽然它不值什么钱,但是这花生包含着亲戚朋友对我们多少的爱啊。我感动地点点头,是啊,这花生里有大家多少的汗水呀,花生虽小,情谊无价!

我爱花生,更爱我的亲人……祝老家的亲人们国庆愉快!”

该结尾倒是不落俗套,后来我俩交流,他说落花生的立意写的人太多了,就有点俗了,于是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每年跟爸妈回老家时那些热情、质朴的亲戚了。由花生这个小小的物来表现对老家质朴、热情的亲人的赞美,情感自然、角度独特,立意也立即提升了很多。对于他们这样的学生,我们可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创新,更多地从立意之深、新,结构之巧,语言之独特等方面去引导,培养他们“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习作心理品质,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写作能力的提高,基于阅读量的大小,没有谁是天生就能写出好文章的。笔者常向这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名家名作的阅读任务,并要求他们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并定期检查。主动的学生会自觉增加阅读量,并将看到的优秀篇目与教师探讨,通过优秀篇目的题材和立意,指出只有用心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周记。

总之,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是极其艰巨的,提高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绝不能依靠一两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和层次,就出现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以片面、静止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发展,再辅以长期刻苦的指导,才能达到提升全体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尊重实际,针对差异,采用立意升格中的分层指导教学,是实施初中记叙文升格训练,提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程洁,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苏州市振华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升格记叙文花生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整体思考局部推敲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话题作文“错过”创意升格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