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情境提升课堂有效教学

2012-07-09芦莹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杜十娘律师课文

内容摘要:高职学生面对古代文学作品普遍心存畏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贯穿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教学。文章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关键词:巧设情境有效教学新课程理念古代文学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三言”中非常著名的一篇,作为明代小说的代表,收录在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下册元明清文学单元中。根据笔者以往的古代文学教学经验,高职学生由于古代汉语基础差,兼受当今浮躁社会速食文化心理的影响,对于篇幅较长的古典文学作品,心理上易产生抵触情绪,使他们无法静心阅读作品,更不要奢望其把握细节,深入研读、理解文学经典。因此,课前我精心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采取巧设情境,长文妙教的方式,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一步:由文末后人评论此事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冯梦龙借他人品评故事主人公的观点:赞杜十娘,批孙富、李甲。然后巧设情境,抛出阅读思考题:假设你是一名现代知名律师,四百年前沉江的杜十娘和遭人指责的李甲、孙富都托梦来喊冤,你会选择为谁辩护。学生进入情境后,普遍被激趣,能够带着特定的目的进行认真、耐心地阅读。一篇长达9页的古代小说在学生眼中变身为处处皆为案情的诉状,阅读的目的看似不是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而实际上这正是律师了解案情,选择辩护对象的前提。这一步阅读课文学生用了25分钟的时间。但在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这段时间的效率是很高的,我们可以在下一步中得到验证。

第二步:在本班布置开设道德法庭,重审四百多年前的案件。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本次审判所需人员,学生在上一步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很快就罗列出课文的主要人物,即案件的相关负责人:原告:杜十娘及其律师;被告:李甲及其律师,孙富及其律师;学生甚至能够指出还需审判责任连带人:李布政。可见变身律师后,学生阅读课文的效率提高不少。教师在此时,可顺势提出本次道德法庭的审理要求:原告杜十娘从道德层面对被告李甲、孙富作有罪控告,被告各自为自己作无罪辩解。双方都要以小说中所写的情节为依据,可对文中的情节作分析和推论,但不能脱离课文捏造情节。李布政是连带责任人,也要依据课文为自己作无罪辩解。双方均可从中外文学名著中选择案例作证据。进入庭审情境的学生敏锐感知此要求含三个要点:其一、原被告双方争论的焦点不在法律层面而在道德层面。其二、双方论辩的证据不能脱离小说凭空捏造。其三、是否能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择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案例作为证据或成为本案胜诉的关键。

第三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分配以下角色:法官、陪审员、杜十娘及其律师、李甲及其律师、孙富及其律师、李布政及其律师等,完成道德法庭的审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人争相扮演一个角色的情况,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教师此时可提醒学生庭审时引入证人角色,法庭还可成立陪审团和律师团,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身份角色,做到人人参与,各个了解案情,熟悉案情、评议案情。然后教师就可放手交给学生自由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在准备道德法庭的审判过程中轻松完成了浅入深出、挖掘文本的任务。庭审中每一个角色都能基本把握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紧扣课文细节控辩。证人的设计也颇显他们的用心,从课文中的角色老鸨、柳遇春到课外的霍小玉、茶花女等,无不显示出学生沉浸文本并大胆尝试比较阅读,对课文的分析进入了一个新的深度。而且,在整个法庭的审理过程中,人人参与的设计使得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这都可归结为巧设情境的功劳。

第四步:回归现实,学生说说《杜十娘》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角色,并讨论如果不因风雪阻渡,恰好停舟于孙富的船边,或者即使停舟而杜十娘不在船上唱歌,以致引动孙富,杜十娘的命运将如何?这两个问题意在引领学生对道德法庭的审判做一个总结,一为人物形象,一为文章主题。由于前期道德法庭审判的顺利,学生的概括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书面作业:读完杜十娘的故事我们不禁感叹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机智和她的坚强刚烈。请以《杜十娘,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想。

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基本自主完成了对《杜十娘》一文的阅读、分析、理解、鉴赏等层面的学习,而教师退居幕后仅是适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一个情境的设计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面对高职学生学习被动的现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控制。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高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而高效组织教学方式之一,就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浅入深出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语文课不仅需要做合乎逻辑的思考,而且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要记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反思以往古代文学单元的教学,若多些类似这样独特的教学设计,学生感到新鲜,自然会格外投入。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或许不再给学生枯燥、艰深的印象,教师用心设计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也许就可以收获“化腐朽为神奇”的惊喜。

参考文献:

[1]于漪.在美的世界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习,1989(4).

[2]彭军.语文教学中课堂情感的培养途经辽宁教育〔J〕,2001(05).

[3]杨斌.语文美育叙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芦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教师。

猜你喜欢

杜十娘律师课文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善良律师
调音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赢得很惨
律师与车祸
古籍中的女性——恨眼无珠的杜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