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例急性毒蕈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2012-07-09张林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抢救急性护理

张林霞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毒蕈中毒典型病例,探讨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措施,指导并提高急性毒蕈中毒的救治水平。方法对12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表现,总结抢救和护理经验,以提出可行性诊疗措施。结果12例均有肝功能异常,3例死亡,9例痊愈。结论毒蕈中毒24h之内是抢救的关键;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关键词]急性;毒蕈中毒;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64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3-146-02

蕈类俗称蘑菇或蕈子,属真菌。蕈类通常分为食蕈、条件可食薰和毒蕈三类[1]。食薰味道鲜美,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条件可食薰,主要指加热水洗或晒干等处理后方可安全食用的薰类;毒蕈是指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但一些野生蕈类,虽然色泽亮丽、味道鲜美,却含有大量毒素,误食会引起急性中毒[2]。毒蕈中毒通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按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四型:胃肠炎型毒蕈中毒、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溶血型毒蕈中毒、肝脏损害型毒蕈中毒[3]。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夏季收治了12例误食毒蕈急性中毒患者,分别是4个三口之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所食毒蕈均为肉褐鳞小伞和白毒伞。本组12例,其中成年男性4例,成年女性4例,儿童4例,平均年龄24岁。潜伏期1~12h。其中呕吐9例,腹痛10例,腹泻10例,便血6例,发热7例,黄疸6粒。

12例均有肝功能异常,符合肝脏损害类型。其中9例在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出现后,经过药物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或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但经过1~3d的症状缓解后,症状又出现反复和加重,黄疸加重,高热,并有出血倾向。3例出现急性肝坏死。根据肝脏及多脏器损害程度分轻、中、重3型进行观察,其中,轻型6例,仅有轻度肝损害(ALT<150U);中型3例,肝损害加重(ALT>150U),胃肠症状加重,黄疸明显,伴有肝外器官受累表现,如尿中出现蛋白、大便潜血阳性、皮肤有出血点、鼻衄等;重型3例,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救治与转归

中毒24h内,迅速给予导泻及灌肠排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是关键。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二疏基丁二酸钠解毒,同时采用保肝等对症治疗,重症患者给予输新鲜血液及短时激素治疗,脑水肿者给予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给予利尿剂、地塞米松滴注,并用中药辅助治疗。经过上述治疗,9例分别在2~3周内痊愈,3例重症患者死于肝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抢救与护理

2.1彻底清除胃内容物是抢救成功之关键[4]

中毒24h内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到洗出的胃内容物澄清无味为止。而后胃管注入硫酸钠溶液导泻,观察30min若无导泻作用再追加500mL水口服,中毒超过8h后用温盐水进行高位结肠灌洗。

2.2建立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迅速洗胃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给予二疏基丁二酸钠肌注或静脉滴注。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均应备齐。持续心电监护和吸氧,密切观察有无多器官衰竭征兆,详细记录特别护理单,做到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2.3集中安置患者,便于观察和治疗,且节省人力物力

本组为集体中毒,发病急、人数多,短时间之内大批涌入,给抢救、治疗、护理均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笔者调集骨干医护人员、腾出几间病房,集中安置、统一观察、统一护理措施、统一治疗方案,个别患者个别调整。

2.4胃肠炎期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次数和量,吐、泄较重者,有脱水征象者要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及时查电解质及肾功能。以此来调整输液的种类、量和速度,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出血严重者要输新鲜血,补充血容量。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和饮食,重症患者从禁食。

2.5假愈期的观察及护理

肝脏损害期临床经过可分为六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5]。假愈期此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心、脑、肾等器官可有损害。如不注意观察病情,就可错过抢救良机。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内脏损害的早期表现:(1)黄疸出现并伴有肝区叩痛;(2)蛋白尿出现并随之少尿,血中尿素氮升高,系肝脏损害所致;(3)胸闷、气促、心悸等;(4)皮肤出血点,开始小如针尖,可迅速遍及全身,重者形成瘀斑或伴随其他部位出血。一旦消化道大出血或其他内脏出血,即已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难以成功。

2.6肝损期的观察及护理

皮肤黏膜黄染轻重的变化是此期观察的重点,此期患者应给予高糖、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急性肝功衰竭最严重的症状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与黏膜的出血点和瘀斑。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及皮肤黏膜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预防肾功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2.7脑损害期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患者设专人护理,每15~30min测1次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并持续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输血、输液及利尿脱水剂的治疗。经过以上措施及时施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8做好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绝望等情绪,要耐心劝解、安慰、鼓励,做好疏导工作。特别是三口之家出现丧子的父母、丧父母的孩子更应悉心照料,讲求方式方法,逐步使其接受现实,积极接受治疗,树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

3讨论

3.1毒蕈的辨识

中国有可食蕈300多种,毒蕈80多种,危害较大者20~30种,剧毒者10多种[5]。对普通群众来说,目前毒蕈尚没有非常简单确切的辨识方法,主要通过视察分析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来鉴别。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说法如:“会裂开的蕈就是食用蕈”“毒蕈的颜色都很鲜艳所以颜色不显眼可以吃”“味道不错的蕈类就可以吃”“不会让银器变色的就可以吃”“被虫吃过的蕈就可以吃”和“泡盐水或加盐煮过就可以去掉毒素”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绝对不能当作实际的判断根据。例如毒性极高的红褐杯伞就颜色不显眼且常裂开。要确认是否可食、有没有毒,除了根据蕈类的品种外,还要考虑生长的地区。此外,为更好的预防毒蕈中毒,应制定本地区食用蕈及毒蕈图谱,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加强宣教工作,普及鉴定知识,并教育群众不采食不认识的蘑菇,让人们懂得误食毒蕈的凶险性、危害性[6]。

3.2毒蕈中毒症状辨识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视蕈种、被食用的部分、食用方式、食蘑菇者的体质及个体差异等而定,主要包括呕吐、腹痛、下痢、痉挛、昏睡、幻觉和身体麻痹等[7]。发病急或慢,一般先有胃肠道症状,以后可表现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障碍型、溶血型,或一直以胃肠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各型常有交叉。病情进展快慢各异,有的发病急,病势凶险,但能痊愈;有的发病缓,症状初期较轻,消失亦快(假愈期),但随后又恶化,乃至死亡。

在夏秋季节,旅游旺季,一户或多户集中发病,有吐泻等类似胃肠炎症状者,应考虑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应详细询问有无采食毒蕈史。除了野生的,农民自家地里也可能生出毒蕈(非人工种植的),不要陷入自家地里长的就一定无毒的误区。一旦误食,立即就医,且莫心存侥幸。

[参考文献]

[1]翟亚民.常见中毒与急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2-196.

[2]吴坤,孙长颢,孙秀发,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6.

[3]黄韶清.常见中毒防与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7.

[4]沈洪,于学忠,刘忠民,等.急诊医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4-846.

[6]仲来福.卫生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4.

[7]李志华.流行病学[M].科学出版社,2011:14-34.

(收稿日期:2012-10-09)

猜你喜欢

抢救急性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