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母猪高产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2012-07-09夏道伦
母猪高产是养猪场户喂养仔猪成活率高、育肥肉猪生长发育快的前提,在生猪养殖的生产实践中,养猪场户可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促进母猪高产。
1 选种与管理并重,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注重高产母猪的选留。母猪的高产性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养猪场户应从产仔数高的母猪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培育产仔数高的母猪几率将会大大地增高。
对后备母猪进行短期的优饲。在后备母猪配种前的2 周,用优质的饲料(主要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且全面的饲料)对后备母猪进行短期的优饲,并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增加饲料喂量的1.5%~2.5%,促进母猪体内卵细胞的生长发育,可使母猪发情时增加排卵量1~3枚。
发情配种期的空怀母猪应保持适中的膘情。空怀母猪要求的饲养管理条件不高,但营养必须相对全面,这对促进空怀母猪正常发情排卵是极其重要的,养猪场户应根据自身的饲草条件,应尽量多样饲草搭配饲喂,以利于饲草内各种营养物质互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要,优质的青绿多汁饲草(特别是豆科牧草)可以多喂,对于空怀母猪应根据母猪的膘情适当增减精料喂量。具体精料喂量的增减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产仔数少、泌乳负担轻、体质过肥的母猪,应减少日粮中的精料喂量,对于少数体质过肥的母猪,不仅应减少日粮中精料喂量,而且还要适当增加母猪的运动量促进正常发情排卵;对于经过一个泌乳期的高产母猪,由于母猪的产仔数量多,泌乳负担重,母猪自身体质消耗过大,而导致母猪体质过瘦,应在母猪的日粮中增加精料喂量,对于体质特别瘦弱的高产母猪,排除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外,精料喂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应让瘦弱母猪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以利于母猪恢复体质,促进正常发情排卵。
母猪发情后适时配种。母猪发情后,养猪场户应加强对母猪发情症状的观察,根据母猪的发情症状和行为表现做到适时配种,并在母猪发情配种时重复配种技术(间隔6~8 h 重复配种1 次),在母猪发情配种后,可趁母猪未走动时,适度用力突然拍打母猪的臀部或用脚适度用力突然踹踢母猪的臀部,使母猪受到突然的惊吓,迫使母猪的阴道、子宫颈收缩,防止母猪配种后生殖道内的精液倒流,同时母猪配种后受到突然的惊吓,还可以促进母猪体内成熟卵细胞的排出,随后应立即将母猪赶入圈内休息并使其保持安静,以有利于精、卵细胞的结合。
给怀孕母猪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在母猪怀孕后的第30和90 天,分别给怀孕母猪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0 mL,有利于受精卵的安全着床和胚胎的生长发育,并防止母猪怀孕中途一部分胚胎死亡和停止生长发育,可使母猪平均增加窝产仔数1~3头。
2 加强怀孕母猪保胎,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2.1 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
母猪在怀孕初期间(特别是在怀孕的第1个月),受精卵在定植未形成胎盘之前,很容易受外界饲喂条件的影响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因此饲喂怀孕母猪的饲料要力求新鲜、多样化,幼嫩的青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可以多喂,禁止饲喂马铃薯、酒糟和未经去毒处理的棉籽饼或菜籽饼,并禁喂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或有毒的饲料。
2.2 加强怀孕母猪的保胎
母猪怀孕后的1~2月,可按怀孕母猪的类别进行合理分群,严防怀孕母猪之间打架咬斗现象发生,母猪怀孕中、后期应单圈饲养,并慎防怀孕母猪跑跳、滑跌,以防折伤腹部引起动胎流产,同时切忌怀孕母猪突然受惊吓和冬季受寒风暴雨侵袭。
2.3 适时给予怀孕母猪喂服保胎药剂
母猪配种并确定其怀孕后,可用党参、黄芪、当归、继断、黄芩、白术、砂仁(土炒)各20 g,川芎、灵草各15 g,加水2500 mL,煎熬至1500 mL,再加入糯米100 g 煎煮成粥样药剂给母猪喂服,1剂·d-1,连续喂服2~3 d,此后在母猪临产前10 d,再喂服该药剂1 剂,对怀孕母猪的胚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 控制母猪白天分娩,提高母猪产仔的成活率
母猪通常有在夜间产仔的习惯,但母猪夜间产仔不仅母猪接产不易护理,而且由于护理人员夜间疲劳,如仔猪护理不当受冻、夜间产下的仔猪被母猪踩伤压死、窒息死亡等非正常死亡比白天产仔的母猪明显增加,一旦母猪发生难产更难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控制母猪白天产仔既便于养猪场户的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猪舍内温度,是提高母猪产仔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为控制母猪在白天产仔,可根据母猪发情后的排卵规律,尽可能将母猪发情后的配种授精时间调整到次日或第3日8:00~9:00时,与此同时,在母猪临产前,按母猪妊娠期平均114 d 准确计算预产期,并根据临产母猪的乳房变化,阴门肿胀,腹部下垂,吃食减少等症状,在母猪预产期前1 d(即母猪妊娠第113 d)8:00~10:00 时,给母猪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2~3 mL,这样就可控制90%的母猪在白天产仔,此法对母猪与仔猪均无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提高母猪产仔的成活率。
4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防范母猪发生乳房炎
4.1 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母猪一般在产后10 d,泌乳量开始逐渐增加,至21 d泌乳量达到高峰,此后泌乳量则逐渐减少,养猪场户应根据母猪产后泌乳量分泌的规律,在循序渐进加强母猪产后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保持母猪产后中等偏上的膘情,以利于母猪产后泌乳,同时可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如果母猪产后无乳,可肌肉注射催产素1 mL·kg-1体重,连续使用3次。对于初产母猪或乳房发育不良的母猪,除加强对母猪产前或产后的喂养外,可采用乳房温敷和乳房按摩的方法促进乳房发育,以利于母乳的分泌。对于产后缺乳的母猪,可将母猪的胎盘洗净,放在锅内用微火焙干,捣碎后,分3~5 次给母猪喂服;或将羊肉(或猪大肠)0.5~1 kg煮熟切碎,连汤一起给母猪喂服;用新鲜鲫鱼(鱼头捣碎)0.4 kg,加适量生姜、大蒜,通草5 g,加水煎熬后去骨,用鲫鱼汤拌饲料给母猪喂服;取海带150 g,泡胀切碎,加动物油50 g 煮汤,每天早晚给母猪喂服1 次,连续喂服2~3 d;取花生仁0.3 kg,鸡蛋1~2个,加水煮熟,分2 次给母猪喂服;用当归尾、生黄芪、麦冬各15 g,天花粉、漏芦各10 g,穿山甲、白芷各10 g,王不留行、山海螺各25 g,皂角刺6 g,木莲果20 g,煎水拌入饲料中给母猪喂服,1剂·d-1,连续喂服3剂。
4.2 防范母猪发生乳房炎
母猪一旦发生乳房炎,由于母猪乳房局部红肿热痛,母猪就会拒绝给仔猪哺乳,严重病例,母猪除发生局部症状外,还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母猪的乳品质,除应加强母猪产后循序渐进的喂养外,可在母猪产后内服母仔康散50 g,2次·d-1,连续使用2~3 d,以防范母猪乳房炎的发生,对已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5 做好临产前后的母仔护理,提高仔猪成活率
5.1 做好母猪临产前后的护理
母猪产前10~15 d,应及时将母猪转入消毒好的产房,并调节好产房内的温度(最适温度为15~18℃);母猪产前1~2 d,准备好母猪接产用的毛巾、箩筐、应急照明灯、耳号钳、断尾剪、剪牙剪、秤、消毒药品以及母猪难产、仔猪急救用的药品等;母猪临产前,用温水将母猪的腹部、后驱部等擦洗干净,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母猪临产前和生产过程中应时刻保持产房内安静,并派熟悉母猪接产技术的专人护理,一旦发现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难产,应及时处置;当仔猪产出后,应及时给予接产,母猪生产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胎衣,谨防母猪吞食;母猪产后1~2 h,可喂服淡盐水麦麸汤(麦麸0.5 kg+温水5 kg+食盐适量),母猪产后应尽可能饲喂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的饲料,但对产后母猪切忌加料催乳过急,以免引起母猪发生乳房炎、产褥热及母猪食欲不振和引起仔猪拉稀等。
5.2 做好初生仔猪的护理
当仔猪出生后,应及时用毛巾将仔猪口腔、鼻腔的黏液擦洗干净,在距仔猪腹部5~7 cm 处断脐,并用2%碘酒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入垫有柔软短草的箩筐内;仔猪出生后如发生假死现象,应及时给予急救和人工呼吸;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应尽可能在出生1 h内)使其吃足初乳,使仔猪尽早获得被动免疫保护,仔猪在第1次吸吮母乳前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的乳头和腹部的污垢物进行洗净并消毒;仔猪出生后24 h 内应做好打耳号、断尾、剪两侧犬牙和称重等工作;对同期产仔2头以上母猪的仔猪可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平衡母猪之间的仔猪数和均匀度,需要并窝或寄养的仔猪可在仔猪出生后48 h 内完成;对于产仔数多的仔猪可采用分批哺乳,并尽可能将较小的仔猪固定在母猪前面2~3 对位置较高的乳头上哺乳,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均匀;仔猪出生3 d内,要注意做好仔猪固定奶头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仔猪的保暖,严防仔猪受冻、受压现象发生;仔猪出生3 d后,因母猪的乳汁较稠,母乳中的水分难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养猪场户必须随时供给仔猪充足而清洁的饮水,否则仔猪极易因找不到清洁的饮水喝,而饮用脏水或尿液等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在正常情况下,初生仔猪有一个生理性贫血期,如仔猪出生后未采食其他饲料,仔猪仅靠从母乳中获取铁元素,而得不到其他途径的补充,就极易引起仔猪发生全身皮肤及黏膜苍白、下痢、生长发育不良等缺铁性贫血病状,因此,养殖场户应及时给哺乳仔猪补铁;仔猪出生3~7 d,可在仔猪的活动场地周围放置一些熟玉米、木炭末、红土等供仔猪磨牙,并可对仔猪起到引导采食的作用;同时要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注意饮水清洁,建立严格而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猪舍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定期对母猪乳房部位进行清洗消毒,严防仔猪吃脏物、喝脏水,谨防引起仔猪下痢,一旦发现仔猪下痢,应做到发现一个治疗一窝,尽可能防止仔猪下痢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