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临界水氧化压力条件对剩余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

2012-07-09刘振华陶虎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总氮反应釜磷酸盐

刘振华,方 琳,陶虎春,3*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30;2.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3.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55)

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泥产生量急剧增加。根据住建部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国湿污泥产生量突破2 000万t(含水率按80%计算)。污泥中浓缩了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病原体、病毒等[1]。如何有效处理污泥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处理工业发展的难题。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法为填埋和焚烧,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如剩余污泥对填埋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填埋场污泥渗漏的N、P会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焚烧污泥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等。超临界水氧化法是由Modell[2]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能彻底破坏有机污染物结构的新型氧化技术。它以超临界水(TC=374.3℃,PC=22.05 MPa)作为反应介质,在有氧条件下与有机物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生成CO2、H2O、N2和盐类等,该技术具有反应速率快、时间短、分解率高等特点[3],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受到广泛重视,开展了深入研究[4-8]。目前,国内应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压力是影响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效果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研究了压力条件变化对COD、总氮、氨氮去除效果和正磷酸盐变化规律的影响,分析了经处理后固态产物的特点,为剩余污泥处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污泥性质

所用剩余污泥采自深圳市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其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污泥的理化性质Table 1 Composition of sludge

1.2 试验装置

超临界水氧化试验装置见图1,采用316 L不锈钢制造,包括反应釜、加热器、冷凝器和分离器等主要部件。反应釜容积为300 mL,设计最高压力为32 MPa,设计最高温度为525℃,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分别由智能控制箱上的压力表和热电偶测得;反应釜内压力通过反应釜内加水量多少和加热温度来控制;压力超过设定安全压力时,安全防爆装置会自动打开;冷却装置用于反应产物的快速降温。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步骤

试验开始前将100 mL剩余污泥直接送入反应釜内,关闭反应釜及管线阀门。为减少空气中氧的影响,采用流量100 mL·min-1氮气吹扫,5 min之后关闭氮气阀门。试验开始后开启搅拌器(200 r·min-1)并通入冷却水,当反应条件达到设定要求时,由高压液泵将双氧水送入反应釜中,达到预定停留时间后,反应物经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后流入收集瓶内,当反应釜内温度<80℃时,打开反应釜,取残留污泥样品待测。

1.3.2 试验参数

试验过程用水皆为去离子水。以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分析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氧化剂过氧比为氧气实际投加量与理论需氧量的比值。在反应温度为440℃、停留时间为300 s和氧化剂过氧比为200%的条件下,采用同一批剩余污泥,当反应压力达到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和29 MPa时,测定反应出水的COD、总氮、氨氮、正磷酸盐值和反应釜残留污泥的总磷值。

1.3.3 分析项目与计算方法

COD: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光度法);总氮: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正磷酸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9]。

图1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CWO system

计算方法如下式(1~4):

2 结果与分析

2.1 压力对COD的影响

由图2可知,反应压力为17MPa时,出水的COD值由污泥初始时的44 503.3 mg·L-1降至15 908.8 mg·L-1,COD去除率达64.28%,当反应压力增至29 MPa时,出水的COD值仅为1 869.96 mg·L-1,COD去除率达95.80%,说明压力是影响出水COD值降低的重要因素。反应压力在22.05~27.00 MPa时,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出水COD去除率从78.35%升至95.80%,增长迅速;反应压力在27~29 MPa时,出水COD去除率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图2 不同压力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sure 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2.2 压力对总氮和氨氮的影响

如图3所示,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反应出水的总氮去除率由17 MPa时的55.10%增至29 MPa的85.27%,整体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增加反应压力有利于出水中总氮的脱除。当反应压力由17 MPa增至21 MPa时,出水的总氮浓度由1 043.00 mg·L-1降至752.60 mg·L-1,总氮去除率由55.1%增至67.6%;反应压力在22~29 MPa时,出水的总氮浓度由622.22 mg·L-1降至 342.23 mg·L-1,总氮去除率由73.22%增至85.27%。

图3 不同压力对总氮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sure on total nitrogen

压力变化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见图4。污泥氨氮初始值为672.4 mg·L-1,反应压力在17~19 MPa时,出水氨氮值分别为1 030.75、877.21、723.66 mg·L-1,都比污泥氨氮初始值高,说明污泥中有部分氮元素转移至水相中,以氨氮形式存在。反应压力由20 MPa增至29 MPa时,出水氨氮浓度从621.31 mg·L-1降至330.76 mg·L-1,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总氮的变化趋势相似。反应压力为29 MPa时,氨氮去除率达50.81%,出水中的氨氮与总氮的比值基本稳定在77%~98.83%(平均92.02%),说明出水中的总氮大部分由氨氮组成。

图4 不同压力对氨氮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sure on ammonia

2.3 压力对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由图5可知,压力在16~21 MPa范围内,出水的正磷酸值随反应压力增加而降低,由33.16 mg·L-1迅速降为9.57 mg·L-1,下降趋势明显;反应压力由23 MPa增至29 MPa,出水的正磷酸盐值由8.75 mg·L-1降至6.69 mg·L-1,仅降2.06 mg·L-1;反应压力为27 MPa时,出水的正磷酸盐浓度为4.07 mg·L-1,正磷酸盐的转化率为97.23%;污泥中总磷浓度稳定在359.79~369.15 mg·L-1之间,与污泥初始值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污泥中的磷元素只是以磷酸盐的形式被固定在污泥残渣中。

图5 不同压力对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sure on total phosphorus and phosphate

2.4 减量效果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由最初的100 mL减至5~7 mL,体积减少93%~95%,不同污泥处理方法与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减量效果比较[10-12]主要表现为生物膜法25%,氧化沉淀法44%,高温热解法(60℃)52%,超临界水氧化法93%~95%。由此可以看出,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具有较好减量效果。经处理的固体产物呈红褐色,将其冻干后进行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发现其构成元素主要为O、Si、Al、Fe、P、S和Ca,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6.58%、6.84%、7.55%、14.28%、3.44%、3.35%和4.89%。Fe、Al和Ca可与磷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实现稳定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可见,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具有较好的无害化和减量化效果。

图6 污泥残渣能谱分析结果Fig.6 EDX result of residue of sludge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对出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超临界条件下,水具有很好的溶解有机化合物和各种气体的特性,有机物、氧气和水完全混合,成为均一相,有机物被迅速氧化成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最终碳氢化合物被氧化成为CO2和H2O[13];另一方面,压力升高,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增加[14],所以在超临界状态下污泥出水COD去除率迅速升高。而当压力>27 MPa时,由于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出水COD去除率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当反应压力在17~19 MPa时,反应出水中的氨氮值均高于污泥初始氨氮值,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污泥中的含氮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污泥中部分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分解转移到水相中,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研究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无机氮可以进一步水解转化成CO2和NH3[15],甚至在高温下可以生成N2或N2O[16],所以反应过程中出水的总氮和氨氮浓度都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反应出水的正磷酸盐浓度由33.16 mg·L-1迅速降为9.57 mg·L-1,该现象说明正磷酸盐可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沉积在釜内,不随反应液流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力增加会使水密度增大,增加了反应物和氧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导致水相中正磷酸盐迅速转化。在超临界条件下无机盐的溶解度很低,几乎不溶于超临水[17],水相中正磷酸盐与金属离子的接触机会减少,所以超临界状态下出水的正磷酸盐浓度下降缓慢。

Stendahl等在超临界水氧化后的灰分中浸出了磷酸铁、磷酸铝和其他重金属磷酸盐。磷酸铁和磷酸铝在水中的溶解度均较低[18],与水相中正磷酸盐可能形成沉淀的结论相吻合。剩余污泥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固体产物构成元素中,C元素仅占11.67%,进一步证实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污泥中大量有机物被氧化。

4 结论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反应出水的COD去除效果理想,最高可达95.80%,有机物被迅速氧化成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最终被氧化成为CO2和H2O。污泥中的含氮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反应出水的总氮和氨氮浓度逐渐降低,总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污泥中磷元素与某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沉积在釜内,不随反应液流出,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污泥残渣中。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具有较好的无害化和减量化效果。

[1]何培松,张继荣,陈玲,等.城市污泥的特性研究与再利用前景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4,23(3):131-136.

[2]Treatment for Oxid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in Supercritical Water[P].US.Modell,1982.

[3]Shaw R W,Thomas B B,Antony A C,et al.Supercritical water medium for chemistry[J].C&EN,1991,23(11):26-38.

[4]Svanstrom M,Modell M,Tester J.Direct energy recovery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ludges by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36(19):201-208.

[5]Goto M,Nada T,Ogata A,et al.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for the destruction of municipal excess sludge and alcohol distillery wastewater of molasses[J].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1998,13(1-3):277-282.

[6]Mizuno T,Goto M,Kodama A,et al.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a model municipal solid waste[J].Ind Eng Chem Res,2000,39(8):2807-2810.

[7]Stark K,Plaza E,Hultman B.Phosphorus release from ash,dried sludge and sludge residue from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by acid or base[J].Chemosphere,2006,62(5):827-832.

[8]Joo Heehan,Chang Mochung,Seung Hoedo,et al.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process for decomposing nitromethane[J].Ind Eng Chem Res,2006,44(6):659-668.

[9]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216-219.

[10]魏源送,樊耀波.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7):23-26.

[11]Chudoba P,Morel A.Capedeville B.The case of both energetic uncoupling and metabolic se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OSA activated sludge system[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1992,13(8):761-770.

[12]Mason C A,Hamer G.and Bryers J D.The death and lysis of microorganisms in environmental processes[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86,39(11):373-401.

[13]朱自强,等.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8-92.

[14]昝元峰,王树众,张钦明.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05-110.

[15]李统锦,Brill T B.二氨基乙二肟和氮杂环化合物在高温高压水中的反应[J].科学通报,1998,43(10):1065-1069.

[16]Killilea W R.The fate of nitroge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J].Supercritical Fluids,1992,5(6):72-78.

[17]彭英利,马承愚.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57.

[18]Stendahl K,Jafverstrom S.Recycling of sludge with the Aqua Reci proces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49(10):233-240.

猜你喜欢

总氮反应釜磷酸盐
贵溪冶炼厂卧式反应釜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ABS聚合反应釜有机物粘釜分析
改进PID在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对于反应釜机械密封失效与改造的分析
Enumer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 using an in vivo capture system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线氧化消解测定水质总氮研究
AZ91D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
SBBR进水NH+4—N浓度对反硝化及总氮的影响
松花湖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变化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