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科开展特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2012-07-08霍春梅张爱玲
霍春梅 张爱玲
2010年3月,在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和影响下,结合《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宗旨,在专科护理支持下,我院外二病区作为第一批试点病区成立了新生儿外科特护病房,实施一年多来,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共有床位36张,设普外科和新生儿外科两个专业,医师7名,护士15名。2010年3月成立新生儿特护病房,设置特护床10张。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患儿460例,年龄在1~50 d(其中含年龄大于30 d、体重不足3 kg的危重病例)。体重在1300~3500 g(<1500 g 158例,1500~3500 g 302例)。手术治疗270例,其中手术后放弃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190例。治愈出院412例,好转及要求出院48例。病种及治疗方式详见表1。
表1 患儿病种分布及治疗方式情况
1.2 方法步骤
1.2.1 制度建设 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专业医师成立新生儿外科专业小组,讨论制定了患儿入室条件、出室指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陪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
1.2.2 工作模式 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重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应急能力、病情判断、专科护理技术掌握以及分级护理要求,将全部患儿分为普通患儿组、危重患儿组(特护病房组)两个护理单元,按能级对应原则分别由不同能力的护士负责。实行24 h负责制,家长只陪不护。
1.2.3 工作流程 完善补充新生儿外科护理工作流程,在完成日常的病情观察、医嘱执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着重加强陪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和安全教育[1]。制定家长应知应会内容量表,进行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每日提问、现场操作演示、实际操作讲评等方法评价其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使每一位患儿家长熟悉其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了解每天一日清单,明明白白消费;基本掌握病情,了解治疗措施、治疗过程、病情发展与转归;熟悉注意事项,完成护理配合要点;掌握新生儿常用护理技巧。
1.2.4 质量控制 依据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家长应知应会内容考评护士职责完成情况。采取现场提问、演示训练评价家长对应知应会内容掌握情况,尤其是护理配合是否到位。
1.2.5 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患儿身份识别制度,每位患儿佩戴手、足腕带,详细填写患儿信息,操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2]。陪护家长发放陪护卡,一人一陪一卡,严格执行医院探视陪护制度。温馨提示,防止患儿发生意外事故。护理中必须加强责任感,观察患儿做到细心,操作时动作轻稳,避免发生烫伤、骨折、窒息等。新生儿喂养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3],如喂养不当可造成窒息,要求喂奶时将患儿头部略抬高,喂奶后头侧卧位,注意观察,以防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给患儿注射、抽血、静脉穿刺后,应注意按压穿刺部位,以防止继续出血。用热水袋保暖及洗澡时,严防烫伤。入暖箱保暖时,应密切观察箱温变化,开关暖箱侧门时防止压伤患儿手指,严格检查有无漏电等情况,以防意外发生。新生儿监护病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区[4],发生率为5% ~25%。因此,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控制院内感染。病房内常规用空气净化器早晚各消毒1次,2 h/次。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尤其加强对患儿衣物、用具的管理,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2.6 出院随访 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治疗方式分别在患儿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内进行随访,包括合理喂养,定期体检,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指导,有异常时及时诊治。全组460例患儿中,电话随访309例,医院随诊123例,随访率93.91%。
2 结果
全组460例新生儿患儿,手术治疗270例,其中手术后放弃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190例。治愈出院412例,好转及要求出院48例。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通过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相结合,健康指导与出院随访并举,减少了护理并发症,融洽了护患关系,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实现了护理过程的连续性。
3 讨论
分级护理是指患儿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确定患儿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儿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儿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新生儿外科特护病房依据新生儿病房三级分级标准,属Ⅱ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新生儿病房[5],适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500 g、患有各种外科疾病而无需循环或呼吸支持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在分级护理原则指导下,满足家长需求及患儿治疗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按特级护理标准设专人24 h护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建立特护记录。根据病情实施基础护理:如新生儿沐浴、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五官护理、臀部护理、皮肤护理等。提供专科护理:如暖箱内护理、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PICC管路维护、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护理。开展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提供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抚触、新生儿被动操、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新生儿视听训练、非营养性吸吮等。改变传统的新生儿病房无陪护管理模式,采取家长陪伴,陪而不护,或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协助完成患儿基本的生活护理[6]。采用言传身教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家长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基本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既满足了家长的心理需要,减轻焦虑,也更拉近了护患距离,有利于构建交流-协作-互补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为患儿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新生儿个体化的发育支持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应激、促进疾病康复及生长发育[7]。研究表明,其既可改善患儿近期预后,如促进生长、减少住院天数、促进亲子关系及患儿从出院到家庭的平稳过渡,又可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如神经发育。因此我们认为在倡导满意服务的新形势下,新生儿外科开展特护病房,能够融洽护患关系,推广普及护理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可实践性。
[1]娄益环,王新标,白容荣.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68.
[2]刘 燕.“六个前面”在特需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79.
[3]孙玉琴,黄俊梅.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1(25):66.
[4]肖 霞.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415 -416.
[5]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90.
[6]张正萱,包小红,宋彬蓉,等.改善儿科一日病房病人管理流程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65.
[7]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