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2012-07-07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710061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室间隔半胱氨酸左室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710061) 张 涛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高血压左室肥厚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就高血压左室肥厚与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病人的颈动脉内膜相比较,及HCY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入选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2.2±7.0岁)。入选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90~109mmHg。以室间隔厚度≥11mm为室间隔增厚标准。左心室质量指数 >124g/m2(男)、>110g/m2(女)为LVH 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月内发作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的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痛风及对药物有过敏或禁忌等。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0.2±6.5岁),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痛风等。

2 方 法

2.1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禁食12h晨起8am空腹采集肘静脉血2ml,常温离心,将分离的血清-70℃保存待测。标本收集全后采用ELISA法统一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免疫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同时检测血脂。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由仪器自带软件根据Teichholz公式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2]

LVM=0.8×1.04× [(IVST+LVPWT+LVEDd)3-LVEDd3]+0.6,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529,LVMI(g/m2)= LVM/体表面积。

2.3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荷兰彩色超声仪PHILP IE33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7.0~11MHz,轴向分辨率为0.1mm。被检查者取仰卧位,颈后落枕,放松,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形方向向头侧移动,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的横轴及纵轴实时两维图像,并尽可能检查至颈部最高部位。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态和回声特点。

颈总及颈内动脉IMT<1.0mm为正常,分叉部IMT<1.2mm为正常,超出为IMT增厚。IMT≥1.3mm定义为斑块。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最大斑块厚度,半定量估计斑块范围及严重程度。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计量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 果

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高于正常值时,患者室间隔逐渐增厚,左室心肌质量增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表现:不同血压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比较,发现颈动脉IMT随着血压水平增高而明显增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健康人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光氨酸水平增高,但与左室肥厚相关性差,说明健康人的血浆同型半光氨酸水平基本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说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高血压形成原因之一,见表1~3。

表1 不同血压水平室间隔厚度、左室心肌质量

表2 不同血压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的比较

表3 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

讨 论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去甲肾上腺素可诱导心肌蛋白合成[1],致心肌肥厚,室间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较右心室和左室后壁为高,可能为室间隔早于左室后壁增厚的原因之一[2],室间隔增厚的厚度与LVMI增加的趋势一致,因此室间隔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高血压心脏损害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中室间隔增厚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增高,说明心脏损害较为严重。

高血压使动脉管壁的压力负荷加大,可致内膜损害。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的厚度称为IMT,IMT增厚被认为是AS早期表现。国外报道,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结缔组织增加、血管壁增厚,尤其是中层增厚,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更加明显,是引起IMT增厚的重要原因[3]。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加,血管结构也发生改变。本文结果显示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增加,IMT明显增加。因此颈动脉IMT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程进展及全身性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高血压也是颈动脉AS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内的高压力对血管内膜形成冲击力,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并进一步形成粥样硬化斑块[7]。因此颈动脉斑块可用来预示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进程,而形成的斑块又常常是脑梗死栓子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反映了高血压的危险程度[8]。在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中,也常常由于不稳定性的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本组病例中,随室间隔的增厚,IMT增厚和斑块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即血管重构能更加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功能性靶器官损伤,高血压的程度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具有很好相关性,控制血压对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减少心血管、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种含硫氨基酸,他的前体是蛋氨酸,血浆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进入再甲基循环,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冠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的厚度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压增高,即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与不厚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即与是否高血压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测为早期检测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动脉硬化改变、监测高血压的进展和预后、评价其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方法。高血压的程度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具有很好相关性,控制血压对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减少心血管、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血浆HCY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原因之一,与血压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1] 徐 卫.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糖尿病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08,(2):25-27

[2] 陈 佳,吴 欣,刘东琳.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厚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1)[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71-74.

[3] 汪德娴,赵 玮,孙燕淑,等.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47-50.

[4] 刘芬儒,屈建锋,夏 楠,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8):596-597.

[5] 付敏敏,刘江潮,杨 静,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216-217.

[6] 孟颖辉,张玉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左室重构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10):743-744.

[7] 张孝伟,马宁强,梁颖惠,等.颈动脉粥样硬化2000例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9):77-78.

[8] 高爱宝,余星燕,冯金华.叶酸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1):67-69.

猜你喜欢

室间隔半胱氨酸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