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人与书 俱不老
2012-07-07莫枫
理财室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人与书 俱不老
今年107岁的学者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1949年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从事文字改革,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因为敬佩周有光的博学,连襟沈从文曾送他“周百科”的外号。后来,他果然成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
周老住在北京某小区的三楼,他书房的窗口看不到四季流转,附近楼群不高,游目所及,是几个淡蓝的屋顶和一片天空,终日相对,难免生出枯寂之感。他倒并不在意,窗台上一个舞动着身子的“喜羊羊”光能玩具,反成了窗口一片天的焦点。
老人家虽然已年届百岁,但精神极好,尚能看书写字。老人家关心国际政治,什么国家发生了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津津乐道。难得有逾百岁的老人,还能接受媒体采访,发表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因此大家都把他当成了“动脑筋爷爷”,希冀所有问题都能从老人家那里得到独特的解答。他对自己写过的文章,熟稔于心,不时翻开自己以前写的书,把一些句子、段落读给来访者听,读到得意处,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周老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大学时念的是当时最著名的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谈及母校,他很开心,手一摆说:“来,我讲个笑话吧,有人在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花名册上,怎么也找不到我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哈哈哈,因为周有光是我的笔名呀!”
他笑得灿烂,天真与睿智交融在一张饱经风尘却粉嫩透红的脸上,可谓雪肤银发,如有灵气。这位老人,遗世独立,确是得大乐者。
《检察风云》:你对儒学遗产怎么看待?
周有光:2500多年的儒家著作到今天,我们要接受许多超时代的重要教训。儒学现代化的原则有三条:除去封建性,建立现代性;除去保守性,建立创造性;除去玄虚性,建立实用性。要凭这三点来继承古代的东西。儒学的历史任务是维护帝王政权,建设稳定而繁荣的封建社会,在两千年中,做出伟大的成绩。儒学不是为“后”封建时代服务的,责备它不能为民主与科学服务,不符合历史观点,这好比责备孔夫子不懂英语,那时英语还没有产生。
《检察风云》:去除玄虚性,建立实用性,关于这一点,你觉得现在电视“百家讲坛”那些所谓“儒学讲师”是否有益于推进儒学的现代性?
周有光:我耳聋,看电视的时候不能听到说话声,所以无法评论他们在“百家讲坛”上的言语。古代的书怎么看?今天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讨论这个问题是个好事情。重要的是,心里要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
本期客座总编辑:
周有光,107岁,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读书要靠自修,老师可以指导读书的方向。不仅是读书,做研究也要靠自己,不能靠老师。爱因斯坦讲得很对,一个人一生一世真正工作的时间很少,空余的时间很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你就能成功。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拿传统文化来代替现代文化,而是用传统文化来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
《检察风云》:你对现在中国学术界的发展,怎么看?在你看来,中国近百年中,学术气氛最好的时候是何时?
周有光: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历史来看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在清朝末年,与国外接触越来越多,中国皇帝非常骄傲,英国国王派人代表国家跟中国皇帝讲,要跟中国做生意搞贸易。我们皇帝说,我们不要跟你们做生意,我们什么都有。今天看起来,这是小孩子开玩笑,那时就是这样。今天,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非常好。跟外国接触以后,发生一个新的问题,怎样现代化?从清朝末年一直争论到民国时代。中国的群众在逐步吸收外国东西,吸收是一步一步前进的。到五四时候,中国的群众已经有初步的觉醒,中国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批人要求现代化,追随世界先进东西。他们总结出两大理念,科学和民主,即赛先生和德先生。我觉得非常对,今天也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从学术气氛来说,清朝末年到五四时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可惜,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打了八年的仗,非常苦,现在的青年是不了解八年抗战的苦。我当时不敢待在上海受日本人统治,于是去了陪都重庆。我家那时在苏州,我在上海工作,我家有个管家,他老人家非常好,我们告诉他,我们要逃难到重庆。我们以为最长三年可以回来,想不到八年。回来后,也不知道老人家哪里去了?我估计死了,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检察风云》:哪些人以其睿智影响过你对世界的判断和理解?
周有光:我想不是一个人的影响,对我来讲,影响我思想的是我的教育。我接受的是当时教会大学的教育,后来又去国外。美国的学术条件实在是好,举个例子,我到美国是业余读书的,他们的大学有公开性,可以去听课和讲座,图书馆非常好,我每天下班后去图书馆看书。
美国能发展起来,教育好是基础条件,美国的大学现在是世界的大学,全世界的人都想去美国读书,美国教育影响了全世界。
《检察风云》:你平时阅读哪些报纸杂志和网站?
周有光:我85岁才离开办公室,我的学术研究不能做了,体力不行了,不能去图书馆,联络国外资料的精力也不行了。回到家里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我朋友很多,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家里孤独,就找书给我读。
解放前,我家住在香港,香港朋友和很多美国朋友,他们都给我弄书看。现在看书,是人家给什么看什么,没有规律和计划。不写学术文章,写杂文,这是老年人休息的一种生活。
我每天一定看《参考消息》,我认为上面的材料比较多。电脑在卧室里,我看网络上的东西有困难,电脑屏幕太大,我眼睛不方便。儿子看到好的东西会打印出来。有一个小电脑打字的,我写文章都是用小电脑,很方便。
《检察风云》:你说“读书靠自修,不靠老师”具体是怎么身体力行的?
周有光:读书要靠自修,老师可以指导读书的方向。不仅是读书,做研究也要靠自己,不能靠老师。爱因斯坦讲得很对,一个人一生一世真正工作的时间很少,空余的时间很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你就能成功。
85岁离开办公室后,随便看书写杂文,专业停止了,我看书最多的是历史书,世界历史。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写文章讨论文化问题,我以后主要写的问题就是世界历史和文化问题。我觉得每个人对于世界历史有一定了解,非常重要,还要了解国际形势。
《检察风云》:你从经济学转向语言学,是怎样积累专业学术背景的?
周有光:转得比较顺利,我青年时期就喜欢看语言方面的书,当时,成立了一个文字改革委员会,我就被调来参加工作。许多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也可以用于语言学,比如汉字效用递减率的研究。
《检察风云》:大学教育,你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孰优孰劣?
周有光:通识教育是给人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就比较容易。大学是培养通识教育的,英美没有异议。苏联的大学把专业分得很细,这不好。欧美的理论是给一个宽大的基础,将来的发展就可以大了。
我想,通识教育的道路比较好。这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效果很好。但是怎么改,很困难,通识教育的第一条就是自由思想,独立思考。
采写:莫枫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