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陷害

2012-07-07阿碧

检察风云 2012年5期
关键词:毒针索菲娅瓦特

文/阿碧

机械陷害

文/阿碧

《铁甲钢拳》不禁让我想起了古罗马的斗兽场,一种原始的野蛮很有可能在文明的环境下死灰复燃,这需要人类共同去遵守文明的法则。在未来的某个阶段,机器人“谋杀”案可能会越来越多,这给立法和执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近上映的美国电影《铁甲钢拳》剧照

在一些特别的案件中,找不到有关凶手的任何痕迹。更为蹊跷的是,多名证人能证明案发时嫌疑人不在现场。这可能吗?完全可能!在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犯罪嫌疑人在只有被害人可能途经的某处事先挖好陷阱或布置好套索,被害人经过时踩中机关就会受伤甚至丧命。这就是“陷害”一词的来历,也说明了“挖坑害人”在古代的可行性。随着社会交通便利性不断提高,挖个真正的陷阱害人的可行性已经很小了。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杜绝“挖坑害人”这种作案方法。在工业文明时代的部分刑事案件中,凶手用预设的自动机械作为现代化的陷阱来杀人,以制造自己没有作案时间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自动机械是如何杀人的。

望远镜谋杀案

谈到近代科学的发展历史,历史学家都不能不提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他开创了许多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1609年,伽利略研制成功天文望远镜,为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鲜为人知的是,伽利略利用自己深厚的科学素养侦破了一起毒针杀人案。

伽利略有个爱女叫玛丽姬,在离伽利略住处不远的圣·玛培依修道院当修女。伽利略常去看望女儿。有一天,玛丽娅匆匆忙忙地跑到伽利略的住处对他说:“今天早晨,我们发现修女索菲娅躺在高高的钟楼露台上死去了,应该是昨晚就死了。她右眼被一根五厘米长的细毒针刺破。这根带血毒针就落在尸体旁边。有人说,她是自己把毒针拔出后死去的。钟楼下面的大门是上了栓的。这大概是索菲娅怕风大把门吹开,在自己进去后关上的。因此,应该不会有人潜入钟楼刺杀她。露台是在钟楼的第四层,朝南方向,离地面约有15米,下面是条河,离对岸40米。昨晚的风很大,如果有人想从对岸用毒针射中索菲娅,也不太可能。院长认为索菲娅的死是自杀。”

伽利略到修道院察看后,也判断不会有人从河对岸射毒针。玛丽娅说:“听人说,她对您的地动说很感兴趣,还偷偷地读了您撰写的《天文学对话》一书。院长要是发现很可能会把她赶出院门。可是她非常好学,又很勇敢。那天晚上,肯定是偷偷上钟楼眺望星星和月亮去了。”玛丽娅之所以说索菲娅“偷偷地”读伽利略的书并“偷偷”观测星星和月亮,那是因为伽利略在书中宣传了当时教会禁止的《天文学对话》。伽利略感到心情沉重,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禁,修女索菲娅只好“偷偷”观测天文现象。伽利略觉得对索菲娅有一份责任,那就是帮助她寻找到真凶。

伽利略问:“有没有他杀的可能?就是说有人对她恨之入骨,非置她于死地不可!”玛丽娅回答说:“索菲娅家里很有钱,她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今年春天,她父亲去世了。索菲娅准备把她应分得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修道院。可是,那个异母兄弟反对她这样做,还威胁说,要是索菲娅敢这样做,就提出诉讼,停止她的继承权。事情发生的前一天,她弟弟送来一个包裹,可能是很重要或很贵重的东西。今天,在整理她房间的时候,那个小包裹里的东西却不见了。会不会有人为了偷这个包裹里的东西而把她杀死呢?”

伽利略

结合索菲娅的爱好,伽利略立即明白了凶手可能作案的方法。他朝着钟楼下面流过的河水,喃喃自语道:“如果把那条河的河底疏浚一下,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一架望远镜。”第二天早晨,玛丽娅急冲冲地回到自己家中,交给伽利略一架47厘米长的天文望远镜。“这是守门人潜入河底找到的,准是索菲娅的弟弟送来的,因为以前我从未见她有过望远镜。可是,这和杀人有什么关系呢?”

伽利略接过望远镜,仔细地看了看,说:“果然和我想的一样。索菲娅的弟弟事先在这个望远镜的镜头里装上了毒针。那天晚上,索菲娅在你们入睡之后,悄悄登上钟楼的露台,想用这个望远镜观察星星。在眼睛贴近目镜之后,为了对准焦点,就要通过螺丝调节镜头的长度。这时,弹簧就会把毒针射出,直刺眼睛。索菲娅猛地一惊,望远镜便从手里滑落而掉进河里。”

根据伽利略的分析,修道院向警方报案,索菲娅的弟弟被抓。面对警方对他作案方法的陈述,他非常惊讶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要求见见破案的警官。警察告诉他,这个案子是望远镜的发明者伽利略侦破的。凶手连连说:“怪不得!怪不得!我是栽到专家手里了。服气!”现在看来,这个凶手的确很狡猾呀!他不但制造了自己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甚至依据地理条件悄无声息地让受害者帮助销毁了作案的证据。然而,再狡猾的凶手也有办法把他们找出来。

蒸汽谋杀案

瓦特

说起工业革命,不得不提到英国发明家瓦特,正是他发明的蒸汽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机械时代。瓦特在发明蒸汽机之前,是格拉斯柯大学的一名机械师,主要负责研制一些仪器。在这所大学,他结识了不少教授,尤其里斯德教授经常找他帮忙。

1763年冬季的一天,27岁的瓦特正在车间里忙碌着。里斯德教授的助手查理匆匆忙忙地找到瓦特,说是教授让他去办公室一趟。瓦特到了之后,里斯德教授对他说:“我新发明了一种机器,但是可能被人窃取了。”于是拿出图纸给瓦特看,瓦特看到设计图的线条上的确有轻微的印痕。那个年代还没有复印机,设计图上的线条表明有人手动复制过这幅设计图。

里斯德教授对瓦特说:“你是我们这座城市里有名的机械技师,窃取图纸者可能会去找你帮忙。如果你见到拿这张图纸来的人,那就是窃贼。”正在说话之时,助手查理进来了,给两人各端了一杯咖啡,并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就出去了。

虽然查理进来前后不到半分钟,也没有朝设计图纸看,但是里斯德教授显然对这个助手起了疑心。等到查理出门后,里斯德教授就反锁了门,然后和瓦特探讨这种机器的实用性。不久之后,瓦特就感到昏昏欲睡。

等到瓦特再次苏醒之后,他却被吓坏了,因为里斯德教授死了!在震惊之后,瓦特冷静下来,开始分析里斯德教授的死因,他在仔细检查之后,发现教授的脖子上扎着一根带木塞的长针。显然,是这根长针杀害了里斯德教授。瓦特看看门窗,窗户室内的插销都插上了,门是被教授反锁上的。看来,这根毒针从外面射进来的可能性很小。难道是有人趁着两人昏迷的时候动了手脚?但是,谋杀者很难做到出去之后,还让窗户室内的插销插上且门锁反锁。

仔细分析之后,瓦特觉得自己难逃谋杀嫌疑了。谋杀者显然是那个复制设计图的人,他之所以没有杀瓦特,就是让瓦特替他顶罪。瓦特继续在室内徘徊,四处查看,终于明白谋杀者是怎么做到那“看似不可能”的谋杀。正在此时,室外一阵喧哗,接着有人猛烈地敲门,瓦特打开门,看见查理带着几名警察来了。查理一进门就喊:“你杀死了教授!”其实那时室内水壶里的水还在沸腾,并不断喷出蒸汽,室内雾气腾腾,从外面进来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看清室内的情况。瓦特看到查理如此表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瓦特把查理拦在门口,只让警察进入室内。

瓦特对查理说:“是你杀死了教授。”查理说:“我中途根本就没有进来过。”瓦特说:“那你怎么知道教授死了?”查理说:“我一直推门和敲门,都没有回应,我断定教授被你害死了,所以报警。”瓦特说:“室内雾气腾腾,你不可能看见教授和我的情况。你敲门没有回应,是因为你中途进来为我们送了加有安眠药的咖啡,所以后来我们都昏睡过去了。”查理嚷嚷道:“明明是你想偷取教授的机器图纸,所以你害了他。”瓦特说:“教授告诉我,他设计机器这事除了我之外谁也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况且许多教授都给我看过他们设计的图纸,他们都信任我,因为我从来不泄密。”查理顿时接不上话。

过了一会儿,查理又嚷道:“你为什么用毒针杀害教授?”此时瓦特还把查理拦在门口。瓦特对已经进入室内的警察说:“你们看到教授身上的毒针了吗?”那时壶里的水还在沸腾,室内的雾气还没有散,几名警察都说:“我们还没有看见。”一名警察凑近教授的尸体,仔细查看一会儿才说:“我看到了,在脖子上。”瓦特说:“站在门口的查理根本看不见教授的尸体,他怎么知道是毒针杀害了教授?”查理慌了,立即说:“我猜的。”瓦特说:“不是你猜的,因为毒针就是你放的。”警察也不解地问:“这屋子在我们来之前不可能有人进来,查理是怎么放的毒针?”

瓦特走向教授的尸体,指着长针上的木塞说:“查理已知窃取图纸的事件被教授发现,就想杀害教授并顺带陷害我。这块木塞应该是在查理拎着水壶进来时就插在壶嘴上了。这个装置就像是一台小型蒸汽机。当水沸腾的时候,木塞就被喷了出来。查理应该事先算好了角度,预算到毒针会射到教授身上。”

未来的机器人可能杀害人类

机器人谋杀案

上述两个经典的案例用到的都是比较初级的自动机器,还是比较容易识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机械的最高形式——机器人出现了,要识别机器人杀人案是机器出现失误还是人为谋杀,就越来越难了。尽管著名的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可能伤害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机器人杀人事件还是越来越多。

目前,世界各国研制的机器人已经很先进了,一些智能机器人甚至有了简单的自主思维,也就是它们可以在完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完成预设的任务。然而,这些逐渐智能化的机器人却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因为他们害怕机器人脱离了人类的约束而变成杀戮的工具。在科幻电影《我是机器人》中,一些由人类设计的机器人最终背叛了人类,对人类大开杀戒。这样的担忧并非无稽之谈,因为不少国家已经开发出概念型机器警察、机器战士,它们比人类更有力量、更抗击打,而且子弹和炸弹也不能轻易毁灭它们。

更为夸张的是,近年来,美、英、法等国的科学家先后发明了一些依靠食肉产生能量的机器人。反对者表示,食肉机器人可能真的会使人类陷入被机器人吞食的危险中。研究人员为什么要开发食肉机器人?就是让它们在野外行动时可以自主提供能量,而肉类比植物的能量要高得多。虽然发明者保证不会出现机器人到处追杀人类的情况,但是反对者还是担忧它们在找不到其他肉食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类下手。

或许有人会说,机器人杀人不过是科幻作家的幻想。其实,自从有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杀人”的惨案就不断发生,这在机器人技术比较先进的日本尤其突出。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明石工厂的一名修理工人,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人的启动钮,这个加工齿轮的机器人立即工作起来,把那个工人当成齿轮夹起,放在加工台上砸成了肉饼。1989年2月底,在日本的一个无人工厂里,发生了一起机器人将一名维修人员强行拖入转动的机器中绞死的事故。自1987年以来,日本已有几十名工人死于机器人手下,被机器人致残的有7000多人。根据机器人专家的事后检查,这些都是机器人中的程序漏洞造成的。

如果说上述案例是机器人“过失犯罪”,一些疑似机器人主动谋杀人类的案例已经出现。1989年,前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和机器人对弈,古德柯夫连胜三局,十分得意地宣称机器人的智力是斗不过人类的。就在此时,悲剧突然发生了!机器人向金属棋盘释放了高强度电流,恰巧古德柯夫的手正怡然自得地放在棋盘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代国际象棋大师死于非命。尽管这个案件十分可疑,一些人认为机器人碰巧漏电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这款机器人太智能化了,它在输了之后可能“恼羞成怒”,主动释放电流“杀死”了对手。这个案

件后来成为了疑案,这台机器人却再也没有人敢用,被打入了“冷宫”,人们也开始反思智能机器人的可能危害。

虽然还没有犯罪分子用机器人谋杀他人的案例出现,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个用机器人来“谋杀自己”的案例,也就是用机器人自杀。这个用机器人“谋杀自己”的人是一名81岁的澳大利亚老人。这位老人一度住在亲戚家里,后来亲戚希望他搬到养老院去居住。他不想去养老院,身体也不好,经常遭到病痛的折磨,于是就想自杀来了却余生。他开始在网上搜索自杀的方法,都觉得不太适合自己。最终,他居然找到了简易版机器人战士的设计方法。于是,老人偷偷地忙碌着,在地下室里造出了一个可以开枪发射的机器人。在一天早上,当同住的亲戚都出门之后,老人启动了这个机器人战士。机器人扣动枪支的扳机,照着老人的头部连开数枪,老人中弹身亡。善良的老人留下了遗书和制造机器人的记录,证明自己是自杀,与他人无关。否则,老人的亲戚就难逃用机器人谋杀他人的嫌疑。

由于机器人杀人事件的逐步增多,引起了电子专家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机器人“过失杀人”的事件已经鲜有报道,这主要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专家们逐步找出了一些机器人失控的原因,并对这些造成失控的因素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修正。虽然机器人“杀人”事件报道得越来越少了,但借鉴历史,许多潜在的隐患我们不得不去注意。

虽然现在拳击机器人还没有出现,但是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足球机器人和摔跤机器人。如果真的把机器人和真人混在一起比赛,肯定不能避免机器人对人类的伤害,好在这两项体育娱乐活动仅限于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但是在金钱的驱使下,很有可能出现人机混战的体育比赛;甚至在一些非法赛场,将来可能出现机器人和真人拳击的比赛。这样一来,机器人对人的伤害更难避免了。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毒针索菲娅瓦特
蜜蜂为什么要蜇人
别惹我,我的身上藏着“毒针”!
青蛙的盾牌
蝎子——举着毒针的虫子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
沙特首位“机器人公民”想要孩子
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瓦特
火车奇遇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最温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