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先生与中外版画集

2012-07-07金韵

检察风云 2012年20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鲁迅

文/金韵

鲁迅先生与中外版画集

文/金韵

鲁迅自1909年8月从日本归国后,开始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欲以文学艺术来改变国民精神。1912年8月,鲁迅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就十分关心美术事业的建设,十分重视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学艺术,做了很多具体而实在的工作,社会影响巨大。1913年2月,鲁迅署名周树人,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不到三千字的论文,却全面地阐述了对美术事业和提倡美术的意见(张望编:《鲁迅论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0月第一版)。

鲁迅像 力群1936年作

1930年1月,朝花社解体后,《朝花周刊·艺苑朝华》尚有七种未及出版。如何继续向同胞介绍包括版画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仍是鲁迅

注意思考的问题。不久后,鲁迅就继续搜集选编,开始自费出版中外版画集。鲁迅关注书籍插图,关注外国版画艺术,力求以最高水平来出书,不仅仅是为自己的译作选择插图,而是为了使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们的阅读兴趣,更是为了启发中国画家重视插图,因为这是普及进步文学和进步美术的最好办法。鲁迅在给孟十还的信中说道:“欢迎插图是一向如此的,记得19世纪末,绘图的《聊斋志异》出版,许多人都买来看,非常高兴的。而且有些孩子,还因为图画,才去看文章,所以我以为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不过出版家因为成本贵,不大赞成,所以近来很少插画本。”(《鲁迅书信集·970:致孟十还》,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8月第一版)

《近代木刻选集(一)》封面

《朝华周刊·艺苑朝花》

《近代木刻选集(二)》封面

1928年12月6日,鲁迅与柔石等人组织了朝花社,创办了《朝花周刊》,“目的是在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1929年1月起,鲁迅在《朝花周刊》上选编、出版了五辑《艺苑朝华》美术丛刊,分别是《近代木刻选集(一)》、《蕗谷虹儿画选》、《近代木刻选集(二)》、《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所选木刻及其他画选,“那出版的《艺苑朝花》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鲁迅:《木刻纪程·小引》)因为1930年春,朝华社解体了,另有七种未及出版,分别是:《法国插图选集》、《英国插图选集》、《俄国插图选集》、《近代木刻选集(三)》、《希腊瓶画选集》、《近代木刻选集(四)》和《罗丹雕刻选集》。

《蕗谷虹儿画选》封面

《比亚兹莱画选》封面

鲁迅介绍外国美术作品的范围是极广的,能够扩大美术青年艺术视野的、能够影响美术青年思想追求的、能够提高美术青年创作技巧的、有利于发展革命美术的都在介绍范围内。委托旅居莫斯科的曹靖华,以宣纸交换苏联版画家的作品;委托留学德国的友人徐诗荃搜集、购买德国版画家的作品;为了帮助鲁迅搜集、购买德国版画,徐诗荃还选修了版画课程。还委托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购买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同时,鲁迅在书籍装帧、版式设计、插图选择和印刷方面花费了很多精力,力求水平最高,再现原作精神。有时,为了推荐精美的插图而特意把作品翻译过来;有时,为了别人的书籍而代为介绍甚至于提供插图;有时,为了加印插图而舍弃稿费甚至贴钱加印插图;有时,为了制版印刷的事而不厌其烦地跑印刷厂交涉。

鲁迅选编印行的版画选集,不仅影响了美术青年的木刻创作,也传播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圣地,这些资料成了延安鲁艺美术青年的宝贵参考书,从模仿版画选集的画风而开始了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叶圣陶曾言:“我们要永远记住鲁迅先生,介绍许多国外作品,印行一些木刻选集,鼓励青年艺术家着手学习,延请能手指授技法,全是他的劳绩。假如没有鲁迅先生的倡导,我国的木刻艺术会不会发展到目前的地步,是很难说定的。”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士敏土》(Zement)是苏联作家革拉特珂夫(F.Gladkov)所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新俄文学的永久的碑碣。《士敏土之图》是德国版画家凯尔·梅斐尔德(Carl Meffert)为小说所作的插图,共10幅。本书是鲁迅委托在德留学的友人徐诗荃(梵澄)购得原拓,因觉其“气象雄伟,归艺术家无人可以比方”,(鲁迅:《三闲书屋校印书籍》)遂用中国宣纸、玻璃珂罗版精印了250部。1931年2月印成,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这是鲁迅先生以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用于西洋画册装帧,也是鲁迅先生自费出版的第一本精印复制品。鲁迅先生在1930年9月27日的序中说道:“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由散漫而有组织,因组织而得恢复而至盛大。”

作品《开始工作》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扉页

《引玉集》

因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鲁迅很早就搜集苏联版画。本书所收59幅作品是鲁迅以中国的“抄更纸”,日本的“西之内”和“岛之子”,委托在苏联的友人曹靖华与苏联作者交换而来,自费编印出版的苏联版画的选本,“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后记》)所选的主要是小幅,原拓片复制,保持了原作神采,展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迹。鲁迅亲自设计封面,为确保质量,还委托内山完造到日本东京的洪洋社用珂罗版精印。“这回的《引玉集》,目的是在供给学艺术的青年的参考,所以印工不能不精”。(《鲁迅书信集·718:致韩白罗》)卷首的《代序》由瞿秋白用“陈节”笔名所写,摘译自苏联《艺术》杂志第一二期合刊上的楷戈达耶夫(A.D.Chegodaev)的“十五年来的书籍版画和单行版画”。1934年3月三闲书屋版。初版共300部(内纪念本50部)。鲁迅先生亲自设计封面,满版白地中间的红色纸用外文印各作者姓名贴附,题字具有画像石刻风味;而白色的封面与黑色的封底相对照,体现了黑白木刻的特点。

《引玉集》封面

冈察罗夫刻达尔文像

《北平笺谱》

套色木刻水印,磁青纸面,一函六册线装。共收北京各纸坊中的清末民国初诸画家作的优秀笺画三百多种。1933年北京荣宝斋初版印百部,版权页上有鲁迅和郑振铎的签名;1934年再版也印百部,签名都是写好后木刻印的。卷首有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分别所作的《北平笺谱序》。卷末有郑振铎先生所作的跋:《访笺杂记》。鲁迅先生曾经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木刻纪程·小引》)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合编《北平笺谱》,既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又可让热血的木刻青年冷静和清醒,要持批判的态度去接受西洋艺术,要正确继承中国的民族美术遗产。

《北平笺谱》扉页

内页作品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鲁迅最早搜集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版画原作是在1931年,是托请美国进步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去信求购的,因为她俩是极熟识的好朋友。珂勒惠支是献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版画大家,不仅重视作品的艺术语言,而且重视作品的思想力量。鲁迅通过珂勒惠支的作品想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出版珂勒惠支的作品,是鼓励木刻青年加强思想改造和创作锻炼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本书共收珂勒惠支的石版画、铜版画、黑白木刻作品21幅。宣纸线装,珂罗版精印,8开大本,磁青纸封面。泥金笺题签上鲁迅手书:“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一九三六年 上海三闲书屋印造”。封面、版式甚至广告均由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版权页印:“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实属罕见。卷首有亚格纳斯·史沫德黎的序:“凯绥·珂勒惠支版:民众的艺术家”,由茅盾译成中文。鲁迅作:“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详细介绍了珂勒惠支的生平和作品的社会影响,并逐一对所选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说。既是对旧社会的控诉,对战斗的人民的歌颂;也是最精辟的画评,革命的美术理论。

作品《面包》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扉页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鲁迅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鲁迅,好可爱一爹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长征(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