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中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观察
2012-07-06王世凤邓晓玲
王世凤 邓晓玲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发病率为81/10万,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日益引起重视[1]。尽管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仍没有一种药物是特效和十分可靠的。近几年来川芎嗪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效果令人满意。笔者应用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53例,效果较好,对全部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血小板、血脂、纤维蛋白原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1.7岁;干部30例,工人18例,农民5例。其中构音障碍6例,肢体瘫痪47例,肌肉 0~I级 26例(53.2%),Ⅱ ~Ⅳ级 21例(46.8%)。
1.2 诊断依据 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1.3 药物选择及用药方法
1.3.1 药物: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规格40mg×2ml均由常德制药厂提供。
1.3.2 用药方法:本文5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全部用5%的葡萄糖注射500ml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点滴,发病5~7天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每1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疗效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53例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的均值比较(见表1)。
表1 川芎嗪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浓度比较(±s)
表1 川芎嗪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浓度比较(±s)
甘油三脂(mmol/L)治疗前 120.6±20.1 3.565±0.492 6.41±1.00 1.42±0.23治疗后 100.3±19.8 2.089±0.456 5.46±1.07 1.11±0.21 t 5.342 16.40 4.75 7.20 P组别 血小板(×10g/L)纤维蛋白(g/L)原胆固醇(mmol/L)<0.01 <0.01 <0.01 <0.01
2.2 治疗后患者肢体瘫痪改变程度 肌力0~Ⅱ级5例(10.64%),Ⅲ ~Ⅳ级 17例(36.17%),Ⅳ级以上 25例(53.19%)。肌力提高1级占21.28%,提高2级占68.09%。
3.讨论
川芎嗪(Ligustraine),又名四甲基吡嗪,是从中药川芎有效成分中分离、提纯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嗪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及聚集作用[3],且对已形成的血小板凝集有解聚作用。亦有资料表明,川芎嗪对ADP、胶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还可使体内cAMP增高,活化细胞膜上的钙泵使血小板内Ca2+浓度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内cAMP增高可使平滑肌舒张,可以解除微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血循环[4]。
本文对5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川芎嗪进行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检测结果,以及治疗后临床体重的改变。发现治疗后血清中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浓度均值有明显下降(P<0.01),具有显著差异,且患者肢体瘫痪程度有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活能自理。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川芎嗪具有降低血脂、减轻脑血管病高凝状态(即血小板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的作用及减轻临床症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认为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凝血系统方面的变化,即血液凝固性增加和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1]。因此川芎嗪在防治脑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预防动脉硬化,加快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以及防止血检再次形成和使血管的再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黄友岐主编.神经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2.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153.
3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川芎嗪I号碱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影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76,1:39.
4 薜全福,等.川芎嗪、丹参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86,66(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