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味的鸡腿
2012-07-05西西
西西
肖淑丹是成都新华路小学二年级二班的学生。这个平常不起眼的小女孩儿,这天却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2011年11月29日中午,又到了午餐时间,班主任罗老师守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吃饭。
罗老师注意到,肖淑丹拿着饭盒去盛菜的样子有点儿奇怪——她一只手托着饭盒,另一只手握着一团卫生纸,里面露出鸡腿的一角。
“你怎么不吃鸡腿?”罗老师有些好奇。肖淑丹答道:“我要把鸡腿带回家给妈妈。”
罗老师的心疼了一下,思索片刻后“命令”她:“你把鸡腿吃了,我再给你拿两个,你带回家给妈妈吃。”看着小淑丹吃鸡腿时慢慢品尝的样子,罗老师的眼圈红了。
放学后,小淑丹径直来到妈妈的修鞋铺。而此时,书包里的两个卤鸡腿早已凉了。
“妈妈,今天学校的午餐是鸡腿,我给你留了。”小淑丹边说,边从书包里掏出那两个鸡腿。妈妈的心暖暖的,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抱着女儿,在她的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亲。
“妈妈,你吃这个,爸爸和哥哥吃另外一个。”小淑丹拿着鸡腿,递到妈妈嘴边。妈妈咬了一口,又将鸡腿推向女儿,可小淑丹坚决不吃。娘儿俩就这样把鸡腿推过去推过来,后来,在妈妈的“强迫”下,小淑丹才和妈妈一起分享了那個鸡腿。
其实,小淑丹把学校发的东西带回家并不是头一回。从上幼儿园起,只要发东西,她都会带回家。两块饼干、一颗糖、一个月饼……“每次,她都用纸把好吃的东西包起来,有时拿回来的饼干都碎成渣了。”妈妈说,“我有时能看到饼干被她咬过一小口的痕迹,这个孩子真让人心疼……”说这话时,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7年前,小淑丹的父母带着一家人到成都来打工,小淑丹的哥哥在成都九中读初二。妈妈在家附近修皮鞋,爸爸则在装修公司打工,奶奶当环卫工,爷爷在酒店洗碗。
每天早晨4点,妈妈就得起床,帮奶奶扫完街,再回来给一家人做早餐。9点妈妈开始打开铺子修鞋,晚上7点多才能回家。一家人经济并不宽裕,只有逢年过节,才会买鸡和鱼改善生活。“每次改善生活,我们都会把好吃的给父母留一些,再走两条街给他们送过去。”小淑丹的妈妈说。可能从小受此影响,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每次学校发东西,小淑丹都会带回家。妈妈忙着补鞋时,小淑丹时常朝她嘴里塞颗糖或其他从学校带回来的好吃的。
“妈妈太辛苦。”小淑丹总是这样说,这也是她把鸡腿带回家给母亲的原因。她说,上一回吃鸡腿时,“闻着好香,我就慢慢把它啃着吃完了。”吃完后才想起没有给妈妈留点儿,她心里很内疚。所以这次午餐时,她坚持留着鸡腿,带回家给妈妈吃。
在当天的日记里,小淑丹就此事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
今天中午,我们的午餐是鸡腿。我拿着鸡腿,一闻,哇,好香啊!我想一口吃掉,可是又想给妈妈留着。所以我只是闻了闻香味,然后就用纸把鸡腿包起来准备塞进书包,没想到被罗老师看见了。老师问为什么不吃鸡腿,我说给妈妈留着。这件小事把老师感动了,还引起了记者叔叔和阿姨的注意。其实关心父母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啊!
这件平常的小事,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感受。小淑丹的妈妈说,这是她吃过的最香的鸡腿。
(摘自《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