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分析与在轨管理方法

2012-07-05罗广求段艳丽

电源技术 2012年7期
关键词:电池容量锂离子容量

罗广求,段艳丽,罗 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 300384)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充放电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卫星的储能电源。国际上,锂离子电池作为卫星电源的应用研究,基本保持着与商品市场技术同步的状态[1]。作为第三代卫星储能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在轨管理方法还不完善[2-3],需要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性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电池在轨稳定工作,达到使用的寿命要求。本文通过对典型20 Ah 卫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测试,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在卫星上应用的管理方法,为锂离子电池的在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实验

实验电池为典型空间锂离子电池,主材料体系为LiCo-O2/MCMB,电池额定容量为20 Ah。

1.1 电池循环容量实验

实验1:电池在不同充电电压下的容量测试。

采用Arbin 充放电设备,以0.1C分别充电至3.9、3.95、4.0、4.05、4.10、4.15 V 和4.2 V,再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然后电池以0.7C放电至2.75 V,计算不同充电电压下的放电容量。

实验2:不同充电电压下的循环性能测试

采用Arbin 充放电设备,电池以0.1C分别充电至4.0、4.1、4.2 V 和4.3 V,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然后电池以0.7 C 放电至2.75 V,循环进行。

实验3:充电截至电压(VEOC)与循环容量关系测试

20 Ah 电池以0.1C分别充电至4.0 V、再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然后以0.7C放电72 min(典型在轨工况),当电池循环容量小于20 Ah,提高充电电压至4.05 V,继续循环测试,当循环容量再次小于20 Ah 时,再提高充电电压至4.1 V,如此循环,电池充电电压提高至4.15 V,且循环容量小于20 Ah 时,停止实验。

1.2 电池存储实验

电池进行贮存容量实验,实验因素包含:存储温度和电池荷电态。实验采取5 个20 Ah 单体电池一组取平均值的方法进行统计,测试周期间隔为3 个月。

实验样本表格如表1所示。

表1 电池存储实验表格 电池/个

1.3 温度循环实验

在-30~60 ℃范围内,每隔10 ℃进行一次电池容量测试,测试方法为:0.1C充电至4.1 V,恒压4.1 V 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然后以0.7C放电至2.75 V,完成10 个温度点的容量测试。

电池分别在常温和-10 ℃条件下,以0.1C充电至4.1 V,再恒压4.1 V 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然后以0.7C放电至2.75 V,循环测试。

2 结果和讨论

2.1 充电截止电压(VEOC)对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不同充电截止电压下,20 Ah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额定容量相同的同型号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从3.9 V 提高到4.2 V 过程中,电池容量随充电电压的提高明显增长,满足近似线性规律。

不同的充电截止电压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寿命初期,充电截止电压高则电池容量高,同时容量的衰降速度也快;充电截止电压低,电池的初期截止电压低,电池容量衰降速度慢。1 000 次寿命循环后,高VEOC电池的循环容量小于低VEOC电池。由分析可知,锂离子电池VEOC越低则容量衰降越慢,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电池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下的循环容量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电池从较低的VEOC(4.0 V)开始进行容量循环测试,当容量降低至卫星需求下限(20 Ah)时,将VEOC从4.0 V 提高至4.05 V,使得电池的循环容量相应增加约5%,继续循环测试,在电池的安全使用范围内(最高不超过4.2 V),通过逐步提高VEOC的方式,电池的循环次数可满足卫星在轨18年(36 个阴影季)以上的寿命要求,显著延长卫星工作寿命,这可以作为电池在轨长寿命管理的重要方法。

图3 充电截止电压调节方法

2.2 锂离子电池贮存容量衰降性能分析

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的贮存衰降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数据表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降主要发生在贮存初期,特别是存储周期的最初6 个月,存储半年以后,电池容量衰降率大幅度减少。从对比测试可知,电池的荷电状态对性能有重要影响,电池荷电态过低(如低于30%SOC)或过高(高于80%SOC),电池容量的衰降速率都显著高于中等荷电态贮存(30%SOC~50%SOC)。

图4 电池容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关系

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贮存衰降速度比较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前6 个月电池的容量衰降速度最快,这一点与不同SOC条件下的贮存结果一致;另一方面,电池在10 ℃以下贮存时,其容量衰降速度差别不大,特别在-10~10 ℃范围内,电池容量衰降最少,当贮存温度达到20 ℃时,电池容量的衰降速度显著加快。

GEO 卫星具有如下轨道特点[4]:每年有两个约135 天的长光照期,在此期间蓄电池基本无功率输出要求,处于贮存状态。根据卫星轨道的特点,结合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电池组在不工作时以近似半荷电态(30%~50%SOC)存储在-10~10 ℃温度下(这也是卫星温控较易实现管理的范围),有利于保持电池循环容量,延长使用寿命,非特殊情况(如卫星姿态机动或变轨),不应将电池组长期存放于满荷电态、空荷电态和相对高温(≥20 ℃)条件下。

2.3 电池温度特性与在轨温控措施

电池的循环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环境温度过高,如超过40 ℃,电池的可逆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轻微降低;使用环境温度过低(如低于10 ℃),电池的可逆容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

电池在低温-10 ℃和常温(20±5)℃下进行0.7C放电100%DOD循环测试,电池的可逆容量和容量衰减速度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图7所示,数据表明电池在低温(-10 ℃)循环容量的衰降速率是常温条件下的3 倍以上,如果电池工作的温度环境持续较低,则会显著缩短电池的工作寿命。

从锂离子电池容量与温度的关系特性可以看出,作为空间储能电池,在轨使用时必须采取主动温控措施,保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在10~30 ℃范围内,由于锂离子电池在小倍率充电时是一个吸热过程,因此充电时电池温度要保持不低于10 ℃。当电池采样温度低于10 ℃时,开启加热带加热,当电池温度高于20 ℃时,停止加热。

3 总结

通过对典型20 Ah 卫星用锂离子的性能测试与分析,结合卫星应用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逐步提高充电截止电压的方法,可以显著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2)锂离子电池在长光照期搁置期间,以近似半荷电态保持在-10~10 ℃条件下,容量衰降最小,可延长蓄电池的日历寿命;(3)低温(10 ℃以下)不利于锂离子电池可逆容量的保持,卫星用锂离子电池需要采取主动温控措施,保证电池在10 ℃以上的环境下工作,这是保证和延长电池工作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1]MAUESCO P,DIRAISON J.Eurostar E3000 Li-ion batteries in orbit experience[C]// 23rd AIA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Systems Conference.Rome:23rd AIAA,2005.

[2]CARTER B,MATSUMOTO J,PRATER A,et al.Lithium ion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charge control[J].Acta Astronautica,2004,54:559-563.

[3]INOUE T, IMAMURA N, YOSHIDA H,et al.Up-dated life estimation model of GS yuasa’s large lithium ion cells[J].NASA Aerospace Battery Workshop AL,2006,11:14-16.

[4]WANG X M,SONE Y,NAITO H,et al.Cycle-life testing of 100 Ah class lithium-ion battery in a simulated geosynchronous-Earth-orbit satellite operation[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 160:602-608.

猜你喜欢

电池容量锂离子容量
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前世”与“今生”
水瓶的容量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锂离子电池充电管理及电池容量测量研究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研究进展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不同充电方式
改进等效容量法在含风电配网线损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