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抗战纪录片
2012-07-04魏征
文/魏征
中国之抗战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新闻纪录片8000多部,时间跨度从1900年-1989年。在这8000多部影片中包括了1000多部反映战争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录片,其中很多都不为人所知。这些影片的最早来源要追溯到1956年中国电影资料馆筹备之初到1958年挂牌,从长春、上海等地各厂收缴的影片,其中也包括大量当时在市场上放映的欧美、日本、国民党影片,都是从院线上撤下来直接就收藏进了资料馆,馆藏的抗战新闻纪录片中有很大部分都出自这一时期。
这批纪录片主要由中国自己的电影制片厂、英美盟国以及日本本国拍摄。当时的电影制片厂指的是中央电影摄影厂(归属国民党宣传部)、中国电影制片厂(归属国民党国防部)以及1938年6、7月间建立的延安电影团。这些影片基本勾画出了抗日战争战场的全貌,抗日战争中与日军的重要战场的展现都在馆藏胶片中有所反映。联华拍摄的《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是当时在“联华一厂”担任厂长的黎民伟担任制片主任的名片,表现了“一二八”事件后,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日军的壮举。伊文思的《四万万人民》是表现武汉保卫战最典型的代表。日本人拍摄的《汉口攻略战》则以军阀刘湘在武汉布防与日本人决战为背景,在历史上,刘湘为了驻防攻事最终累死在当地。《中国空军长征敌国凯旋归来》,则是一次国民党轰炸机到日本本土的作战任务,当时的战斗机续航能力普遍不够,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将机上所有重载全部卸下,飞到日本本土上空撒传单。《展翼中原》则是国民党飞机从汉中起飞飞到河南、山东等地轰炸日军机场的现场。而国民党因为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空军在杭州笕桥上空击落日机6架,“创6:0”之大捷而来的“空军节”,虽然没有专片记述,但在这些空战纪录片中也能找到当时的场景画面。
著名纪录片电影《烽火幼苗》
这一千多部影片不只是展现了战事的画面,很多历史人物也收录在内。光是孙中山的殡葬系列,就有7-8个版本,除了黎民伟先生的经典之作,还有当时社会各界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出于敬仰自发拍摄的,遗憾的是很多影片没有片头和目录,以至于作者无从可考。像王光复,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的哥哥,那时候已经是国民党空军战斗英雄,以打下了7架半敌机成为传奇,影片中也出现了他的画面。当年,陈纳德将军带领一群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飞虎队来到中国参战,当重庆市民半夜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提灯火把上街游行,把飞虎队员抛向天空,这些资料在馆里保存的抗战纪录片中都有涉及。
还有反映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妇慰会”的场景;表现白崇禧的母亲100岁的时候,国民党将领包括蒋介石去祝寿的画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诸如像由汪伪拍摄的《日语学校》这样的电影,画面上似乎是日本人在教中国人学习日语,但实际上,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一种体现。
而英美盟国所拍摄的多是集中于太平洋空战,特别是反映发生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空战——史上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这一系列事件的影片。
在这些胶片中,有一部几乎从未有人看过的电影叫《我们的首都南京》。它记录的是1937年,12月31日前后,日军攻占南京,军民奋力抵抗的战事。在结尾处,伴随着摄影机的运转,画面上打出了解说词:“日军马上就要进城了,我们的摄影师在用手中的摄影机向我们的首都做最后的告别。”真实的画面,沉甸甸的历史分量,让人在这行字幕出现以后无法不被感染与感动。
还有一部鲜为人知的影片《闽变后的福州》。1934年,国民党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后调到了福建,十九路军的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不满蒋介石的统治,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于是,蒋介石派将领陈仪率领中央军打回福州。影片展现的是战争结束后福州城内的景象。可以说,无论是这段史实还是这部影片都鲜为人知。
在这一千多部纪录片中,有一块是近些年才开垦出的处女地,就是几十部出自孙明经的纪录片和科教片。孙明经,1936年任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主任,此后经年拍摄了百余部纪录片,成为黎民伟之后的又一纪录片电影人,有“手提摄影机的徐霞客”之称。1939年他在西康拍摄的系列作品《西康》记录了1939年西康建省之后刘文辉主持工作时期的普通康人生活与宗教活动。他还在自贡拍摄了大量风土民情的电影,有助于人们探讨最初的茶马古道的发源,而影片中所展现的产自自贡的一种船头弯弯的小船,恰好与英国爵士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记录不谋而合,这也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孙明经纪录片的价值。1936年,他赴日本北海道拍摄的《日食》也在馆内收藏,影片拍摄时使用的是1935年刚刚发明的彩色柯达胶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日食的彩色电影。
除了孙明经的这些表现当时社会生活的影片,馆藏还包括表现大后方生活的纪录电影。影片《东影幼儿园》,是导演成荫早期拍摄的纪录电影,里面出现了很多老一代中国电影人的身影。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电影团转移东北,派出了几十个摄影队,拍出了一批精彩的战争纪录片,《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天津》、《解放北平》、十本的《淮海战役》、《大战海南岛》等。像《深圳解放》这一类的影片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战争画面,却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深圳与解放后的鲜明对比,甚至连当年的罗湖桥头完整展现在影片中。
这一千多部表现抗战时期历史画卷的纪录电影不仅仅为中国当代史、党史、军事史研究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存在有更强的现实价值和再利用的挖掘。小到张学良的大帅府中所展出的展品图片,大到为电视纪录片提供素材和线索。北京师范大学影视系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在得知中国电影资料馆存有孙明经的多部电影后,利用这些资料完成了关于孙明经的系列电视纪录片《世纪长镜头》。他从馆存影片中寻找细微线索,并寻访到了仍然在世的片中人物,用历史印记与当代影像的重合,完成了对于这位中国电影史上重要人物的纪录片。
鲜为人知的影片《闽变后的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