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探析*
2012-07-02陈锡才郑福勇杨继刚
陈锡才 徐 超 郑福勇 杨继刚
(1.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系,云南 楚雄 675000;2.保山市隆阳区芒宽民族中学,云南 保山 678031)
1.引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基于资源环境基础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人的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资源环境状况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如何,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和值得探讨。
2.理论基础与方法
在对楚雄州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进行区域比较时,评价方法主要是运用中国科学院张雷研究员等提出的方法对资源环境基础进行要素的综合评价。他们认为,虽然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基础存在差距,但任何地区人地关系演进对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源环境要素整体保障的需求是一致的[1]。这种需求的一致性规定了无论区域的大小和发展程度如何,土地 (耕地)、淡水资源、能源、矿产和生态状况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五大要素。
区域评价的基本目标在于确定地区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相对大小。因此,与传统思维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要素评价的主要指标首先考虑的是把握“地—地”的对应关系状态,然后再进一步明确“人—地”协调的基本状态。
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的安全保障评价基本公式第一步便是确定本地区的“地—地”现实对应关系状态,其公式可以表达为[2]:
式中,F为地区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指标;f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T为地区国土面积。以此为基础,区域资源环境保障程度评价基本公式可以表达为:
式中,NRESI为地区资源环境保障程度系数;Fi为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资源环境各要素指标与相应的国家指标的比值;p为地区人口密度与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
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评价
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的本底和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进行评价也是首先确定本地区的“地-地”现实对应关系状态,然后再确定全国资源环境的“地-地”对应关系状态,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RF为地区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指标;fi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 (i=1,2,3,4…,但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T为地区陆域国土面积。
NFi为国家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指标;Fi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 (i=1,2,3,4…,但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T为地区陆域国土面积。
根据公式 (3)和公式 (4),地区资源环境基础的安全状态综合评价公式为:
即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资源环境各要素指标与全国相应要素平均指标的比值之和。
考虑到主导“人-地”关系协调状态演进过程的“人”是有人口和经济活动两大基本社会要素所组成,因此,研究区域“人-地”协调状态,其基本评价可以表达为:
其中,ML为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P为地区人口密度与全国人口密度的比值;E为地区经济活动密度与全国经济活动密度比值,经济活动通常以GDP年产出形式表示。
3.楚雄州人地关系分析
3.1 楚雄州资源本底状况分析
3.1.1 楚雄州与背景区 (云南省)的资源本底比较
各资源要素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 (图1),楚雄州2004的资源环境基础低于云南省均值水平,资源要素综合评价系数为2.75,低出云南省水平的3.37。从单要素看,楚雄州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评价系数分别为:0.65、1.16、0.38和0.52,而云南省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淡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评价系数分别为:0.76、1.79、2.13、0.7和0.74。可见,就楚雄州而言,在这五大类资源中,无论是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淡水资源,还是能源资源,其资源的集中程度都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
3.1.2 楚雄州与同级区域的资源本底比较
就资源本底 (单要素评价)而言,楚雄州的耕地基础指标值 (0.65)在云南省处于第11位,可见楚雄州的耕地资源在云南省并不是很理想;楚雄州森林资源基础指标 (1.15)在云南省位居第二位;楚雄州的水资源状况在云南省是最不理想的,资源基础指标值为0.38,在云南省位居第十六位;楚雄州的能源基本上很好地支撑了楚雄州经济的发展,能源基础指标为0.51,在云南位居第五位。
就资源本底 (多要素评价)而言,在云南省范围内,楚雄州位居第十位,资源本底值为2.75。也就是说,楚雄州资源禀赋在云南省范围内不是很理想 (如表1和图2)。
图1 楚雄州资源要素评价与云南省的比较
表1 云南省各市州资源要素综合评价系数RCER(以云南为背景)2004年
3.1.3 楚雄州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与同级区域比较)
根据张雷研究员对国家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分类标准[3],云南省各州市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可以分为两类 (见表2和表3),第一类:高保障地区,包括德宏州、丽江市、西双版纳、普洱市、怒江州和迪庆州,这类地区资源环境程度的弹性空间很大,尤其是迪庆州,由于国土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因此十分具有开发的空间。怒江州的综合保障系数为14.79,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小,因此,资源环境的保障程度也较好。虽然相对匮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限制,但是,仍然具有开发的空间。第二类:次低保障地区,诸如曲靖市、昭通市、红河州、楚雄州、保山市和文山州,由于人口较多,这些地区的保障程度较低,开发空间明显不足。第三类:保障程度相对最低区,诸如大理州、玉溪市和昆明市,这些地区由于人口较多,资源环境基础相对较差,开发空间受到明显地限制。
图2 云南省各市州资源要素综合评价比较 (与云南为背景)2004年
表2 云南各州市资源要素环境保障系数
表3 云南省各州市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分类
3.2 楚雄州各县市区的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3.2.1 州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本底分析
对楚雄州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就是为了了解各区域间的资源特征和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通过区域关系的协调来获得楚雄州整体经济功能的提升。进行评价时,主要从资源本底 (地—地对应)和人地关系状态两方面进行。从资源本底的情况来看 (表4和图3),资源环境基础差距巨大,最高区域元谋县是最低区域双柏县的1.2倍。从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系数和GDP的排序状况看,除了禄丰县和武定县这两个地区的资源环境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关系外,其他几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很不协调,如牟定县和元谋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在全州第一,但是经济水平在全州却分别是第八和第六;楚雄市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五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一位;双柏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六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九位;南华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二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七位;姚安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二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五位;大姚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五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三位;永仁县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居第三位,但是经济水平是第十位。
从单要素上看,水资源差距不大,最好的区域是南华县和大姚县,另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依次有南华县、大姚县、双柏县、永仁县和武定县;森林资源较好的地区是楚雄市、永仁县、大姚县、禄丰县、南华县、姚安县和武定县,较差的地区是元谋县。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环境质量的特征表现之一。因此,从这两种资源的空间分布上可以看出,双柏县、永仁县以及牟定县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较好即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都是楚雄州的落后的地区。从耕地资源看,资源本底基础高于全州的地区依次为:牟定县、元谋县、禄丰县、武定县、南华县、楚雄市和姚安县;矿产资源高于全州的地区依次为:南华县、牟定县和元谋县;能源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较为悬殊,最高地区——姚安县是最低地区——武定县的1.2倍。资源本底较好的地区是:楚雄市、姚安县和禄丰县。从耕地、矿产、能源这三种资源的空间结构看,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楚雄市、禄丰县、大姚县和武定县等区域基本上属于这三中资源的相对集中区域,可见这三种资源对楚雄州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而这些区域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集中状况相对较差,因此,这部分地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对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表4 楚雄州各县市资源环境基础本底评价 (2000年)
图3 楚雄州各县市资源环境基础本底比较
3.2.2 各县市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
从人地关系的状态上看 (见表5),楚雄州各市州的人地关系系数差距巨大 (由于数据获取问题在这里以2004数据说明),2004年,禄丰县人地关系演进系数最高,与其他九个县市的人地关系系数相差在0.01左右,人地关系演进系数最低的是永仁县,禄丰县是永仁县的3.3倍。从人口压力方面看,人口承载力最高的是双柏县、大姚县、武定县、南华县等地区,人口承载力相对较低的是地区是元谋县、禄丰县、姚安县、牟定县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系数分别为:0.098、0.095、0.085、0.085和0.075,最高的地区与最低的地区的差值在0.2左右。
从经济活动方面看,经济活动系数较大的地区为楚雄市、禄丰县、姚安县、牟定县、和元谋县,他们的经济活动系数分别为:2.580、1.710、0.937、0.920和0.826。经济活动系数较小的地区为南华县、大姚县、武定县、永仁县和双柏县,他们的经济活动系数分别为:0.633、0.545、0.529、0.386和0.233。根据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对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导致禄丰县、楚雄市、大姚县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以及其他区域资源环境的限制,这部分地区资源环境基础的经济承载力还将进一步的增大,人地关系问题也更加突出。
表5 楚雄州各县市人地关系状态比较 (2000年)
4.结语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资源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有着深刻影响,同时,资源环境状况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人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就是人地关系。无论人类如何发展,无论人类如何对环境造成影响,我们所期望的是人地关系处于缓和状态。
通过对楚雄州的人地关系演进 (ML)进行分析,可得出:第一,楚雄州2004的资源环境基础低于云南省均值水平,资源要素综合评价系数为2.75,低出云南省水平的3.37;第二,就资源本底 (多要素评价)而言,在云南省范围内,楚雄州位居第十位,资源本底值为2.75;第三,从资源保障角度来说,楚雄州属于次低保障地区;第四,就楚雄州各县市而言,楚雄州各县市的人地关系系数差距巨大。
[1]张雷,刘慧.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1—46.
[2]张雷,刘毅.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10.
[3]张雷,沈舒建,杨荫凯,等.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J].地理科学进展,2004.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