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鸟类新纪录——黄腹山雀1)
2012-07-02李天松徐境羚唐景文邓秋香
王 翌 李天松 徐境羚 唐景文 邓秋香
(北华大学,吉林,132013)(吉林市林业局)(北华大学)
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山雀科(Paridae)山雀属(Parus),是中国特有鸟类,无亚种分化,分布相对较广,英文名:Yellow-bellied Tit[1]。
1 新纪录黄腹山雀所在地区概况
2011年10月9日15时,在吉林地区环志时,在6号网捕获到黄腹山雀幼鸟1只,已环志,环号为:B159-1583。地点位于 44°00'31.1″N,126°33'32.0″E,海拔221 m。该地区正处于长白山地亚区向松辽平原亚区过渡带。环志站位于丘陵地带,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杂木林和人工樟子松林。主要乔木为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灌木以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为主。其生境与高玮[1]表述一致。
2 新纪录黄腹山雀形态特征
由于捕获时该鸟头部、背部雏羽尚未换完,判断是1只当年的幼鸟。其已经显露出雄鸟的特征:头部及喉、胸黑色,头侧具大型白斑,枕部有一白色沾黄的块斑;背蓝灰色;飞羽暗褐色,翼上具两条白色沾黄的翅斑;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虹膜蓝色,嘴黑色,脚铅黑色;体腹面黄色。与相关资料描述基本一致[2]190。
新纪录黄腹山雀为雌性,体重12.3 g,体长112.5 mm,嘴峰长8 mm,头喙长 26 mm,翅长 65.5 mm,尾长49 mm,跗蹠长17 mm(图1),与黄腹山雀描述基本相似[2]190。
图1 环志的黄腹山雀
3 结束语
黄腹山雀为中国特有种,在华中、华东、华南和东南地区为留鸟,北京地区为夏候鸟[3-5],黑龙江也有记录[6]。黄腹山雀出现在吉林的原因可能有3种:一是可能由于气候变暖因素,气候变暖明显扩大了我国一些鸟类分布的北限,一些典型的东洋界鸟类已经进入到古北界,使动物地理区系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6];二是随机因素的影响,如种群密度的增加、偶然的天气影响等,都可能导致鸟类出现在其从前没有分布过的地区,如2010年在吉林省发现了鬼鸮[7];三是由于鸟类调查、研究和观鸟的深入,发现了一些以往未被记录的物种。东北师范大学等地的研究人员在吉林左家地区曾经在野外调查中发现过黄腹山雀,但没有得到图片。如果这个属实,结合文中确定的这只黄腹山雀是在吉林本地繁殖的,吉林可能已经有稳定的种群,这还有待于对其进一步跟踪研究。
[1]高玮.中国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50.
[2]常家传.东北鸟类图鉴[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0.
[3]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25.
[4]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98.
[5]肖华,周智鑫,王宁,等.黄腹山雀的鸣唱特征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8,29(3):277-284.
[6]孙全辉,张正旺.气候变暖对我国鸟类分布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0,35(6):45-46.
[7]邓秋香,唐景文,高玮.吉林省鸟类新分布:鬼鸮[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9(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