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情况的研究

2012-07-02何爱桦

当代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雄激素内分泌卵巢

何爱桦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与生殖和代谢异常相关的内分泌疾病[1],其发病率在生育年龄妇女占5%~10%[2],以雄激素分泌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是导致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无排卵性不孕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呈多态性内分泌失调综合征。而PCOS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其中脂类代谢异常明显。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因PCOS不孕就诊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COS与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就诊PCOS所致不孕的妇女29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4±2.1)岁。选择月经正常,无内分泌疾病的15例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年龄23岁~35岁,平均(26.1±2.7)岁,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排除甲状腺、肾上腺疾病,并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

1.2 PCOS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的有关标准[3]。(1)临床症状:①男性化(多毛、粉刺、声音低调、阴蒂肥大);②月经异常(闭经、稀发月经、无排卵月经等);③肥胖;④不孕。(2)内分泌检查表现:①黄体生成素高值;②雌酮/雌二醇比高值;③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后,LH分泌增多,卵泡刺激素正常分泌;④血中辜酮或雄烯二酮高值。(3)卵巢形态异常:B超显示卵巢增大,表面苍白,平滑,包膜增厚。

1.3 检测指标 GPO-PAP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脂蛋白a[L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法测定人体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上述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各自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TC、Lp(a)、TG、HDL-C和LDL-C含量如表1所示。PCOS组的TC、Lp(a)、LDL-C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的TG、HDL-C的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

3 讨论

PCOS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患者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而这些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又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的异常密切相关,其中突出的是糖、脂代谢的异常[4]。代谢紊乱的表现复杂多样,而PCOS导致孕龄妇女不孕是因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垂体分泌的LH/FSH失去正常比值[5],使得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造成不孕。脂代谢异常的表现复杂多样,因此,深入研究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阐明PCOS不孕患者的发病机制,对PCOS导致的不孕症的诊断、早期预防及临床治疗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它虽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能增加其发病率。肥胖同时也是PCOS的重要特征,文献报道[6]35%~60%的PCOS患者合并中心型肥胖,表现为雄性的脂肪分布即腰臀比或腰围增大。肥胖可牵涉到脂代谢紊乱的发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也有升高,提示其在较年轻时即比同龄人有更高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PCOS不孕患者血脂异常主要以TC、Lp(a)、LDL-C变化为主,三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健康人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COS不孕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肥胖,其肥胖、雄激素过多症与高脂血症有关,表明PCOS患者具有不孕症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杨卉等[7]研究则认为,PCOS血脂异常不是肥胖的结果,可能与PCOS患者的激素紊乱相关,其性激素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雄激素过多和雌激素相对缺乏,高水平雄激素可能通过影响了PCOS体内血脂代谢;除雄激素外,胰岛素亦是影响PCOS血脂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中,PCOS不孕患者血脂3项指标高出正常人,可能是因为高血脂水平引起体内内分泌的紊乱而造成雄性激素分泌过量,而造成不排卵或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

总之,PCO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TC、Lp(a)、LDL-C变化是PCOS不孕患者血脂异常的早期监测指标。临床上对PCOS不孕患者检测血脂尤其要对其TC、Lp(a)、LDL-C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并治疗血脂异常,有助于预防不孕症的发生和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尤其是肥胖者。

参考资料

[1]甘炳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8):98-99.

[2]林琵李,春桃,陈桂兰,等.妊高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含量的测定[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0(7):417-419.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3-326.

[4]赵雅绯,张晓薇,杨冬梓.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紊乱[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3):193-195.

[5]何美娥,包兆胜,宋春仙.达因-35联合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619-2620.

[6]Sperff L, Glass RH, Kasa NG.临床内分泌与不孕[M].李继俊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8.

[7]杨卉,曹缵孙,曹缵孙,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瘦素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7):57-59.

猜你喜欢

雄激素内分泌卵巢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保养卵巢吃这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稳住内分泌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