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与变革:企业发展的引擎——专访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宏

2012-07-01李静宇

中国储运 2012年5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企业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让一向低调的中储股份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储股份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度中储股份营业收入23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同比增长16%。

在纷繁复杂环境下中储股份佳绩的取得似乎让人有些“捉摸不透”:是传统储运主业在模式创新之下的稳步增长,为中储股份的大跨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是贸易业务模式的成功转型,开启了中储股份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此消彼长的2012年,中储股份有何新的应对之策与战略构想?带着诸多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宏,请他就中储股份这艘物流旗舰的“方向”和“航程”等问题向《中国储运》的读者做一介绍。

寻找危机中的生机

危机来到时,有些企业就会放弃做那些本来应该做的事,比如说求变与创新。其实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考验一个企业毅力和定力的时候,在向宏看来,中储股份做到了这一点。自从1997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始,中储股份便在变革与创新方面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做强做大物流主业是中储股份的主攻方向,而近几年对物流业务运营和盈利模式的探讨,也一直是最有看点的重头戏。在向宏的眼里,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时代,是创新理念推动了像中储股份这样由传统转变而来的企业坚定地走出这一步。

一个重要的举措是,中储股份的业务突破自有仓库实体的局限,大力倡导物流输出管理,这个业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实现了新的突破,从而为物流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向宏介绍说:“中储部分新型业务的发展不再依靠于自有仓库,而是广泛利用社会物流资源或生产企业的物流设施,延伸业务功能,实现了生产物流、厂内物流和整个供应链条的物流管理服务。”这是中储股份主动走出仓库所实现的突破之一。

这样的做法带来的是外租库面积和相关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中储股份的外租库房面积达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相关收入同比增长40%,在向宏看来,这项业务增长的同时,也输出了管理、服务和品牌,延伸了整个业务链,在物流企业创新、创利过程中,成为更高层次、更多功能和更优良服务的一个样板。

中储股份输出物流管理业务已迈向更多新的市场和领域,以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为例,通过向北船输出仓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中储在船板配送领域的品牌效应;中储股份总部与中核工程公司正式签订了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仓储管理协议,这是核电施工企业第一次将现场仓储业务外包第三方运营,这也是中储在新领域输出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储股份作为一个从传统仓储企业转变来的现代物流企业,一直未曾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中储首创的金融物流业务,在2011年实现了累计1000亿的融资规模。向宏解释说:“去年很多中小企业遇到了融资的门槛,而银行推动商品融资,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2011年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中储股份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创新”案例,入选“2011年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奖”,并受到表彰。

面对不利的环境,中储股份积极应对,确保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2011年中储股份实现利润总额5.5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5%,同比增长54%,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整体业务在安全、稳健运行的同时取得较好业绩,在2011年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下十分不易,与系统上下主动求变和及时应变是分不开的。”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向宏

管控风险的红线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不仅需要创新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有敏锐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

对于中储这艘旗舰来讲,不仅要实现创新式发展,同时也要确保业务能够安全平稳地运行。中储股份业务板块中,部分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中储加强了对物流、贸易、质押业务板块的风险排查,拟定了相关风险指标,及时编制风险报告,对相关业务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储在自己的黄金主打产品金融物流里收获颇丰,这种收获抓住了企业融资难、银行大力推动商品融资的契机,以监管业务为先导促进了与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业务深入的同时,系统全年未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据向总介绍,这也是企业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加大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现场管理、提升巡查技术手段等防控力度的结果。

与此同时,面对钢材贸易盈利难度加大,潜在风险系数增大的情况,中储的贸易在优选客户和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有效地淘汰和过滤掉了高风险的业务。向宏介绍说,中储股份传统的贸易模式是做钢厂的下游业务,中储的企业从钢厂接到订货之后再向市场销售,而钢铁行业危机的最后接棒者,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贸易商。向宏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在去年还在坚持原来的那种老模式,中储的经销业务就会像大多数的贸易商一样面临亏损。但是从去年年初我们就提出了贸易转型转做代理商的新思路,无论是对制造企业进口产品的代理,还是对下游的采购代理,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向业务代理领域转移。贸易转型虽然是第一次提出来,但施行以来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向宏举了一个中储股份天津经销分公司的例子,该企业实现了向钢铁产业链上游延伸,重点向钢厂代理进口、代理采购相结合的贸易模式转变,效果非常明显。在向宏看来,中储的经销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结合中实现了代理产品业务,在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前提下使业务规模有了急遽放大的可能,这样的业务模式在单位利润上虽然比不上现货交易,但规模上的突破却能带来利润总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规避了风险,使风险一直处在红线之下和掌控之中。

新的一年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得相关的贸易、动产监管等业务的风险加大,这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已经开始显现出困难和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动产监管业务面临着较高的客户违规风险和操作管理风险并存。

如何走过这些险滩,在波涛汹涌的大潮中主动出击、积极应变?向宏介绍说,“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健全制度化、全覆盖、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各单位的业务板块要定期编制风险报告,并及时对业务和管理中各种风险予以揭示并提出管理建议,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优选客户和模式、淘汰高风险业务的同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更为具体和详细的举措是,定期对应收、预付、库存、高风险业务、资金链安全、项目投资及重大诉讼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加强审计对业务和管理的监督作用,盯住风险的红线,加强执行力,加大处罚力度。

嬗变的突破口

“变革管理体制、拓展物流模式、创造综合价值”是中储2012年年会工作报告的主题,彰显着中储股份求变与奋进的主线,其中变革管理体制更是年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

也许相对于创新来讲,要改变自我更为困难。因为这需要对自我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中储自1997年上市开始的十多年里对于体制的变革从未停止过,那么如今的体制变革和以往又有哪些不同呢?

“中储上市是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到如今,企业规模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管理幅度、难度大大增加,集权与分权,发展与风险等矛盾日益显现,”向宏说,“企业快速发展对总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部、区域和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和能力的匹配等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并做出回答。”

向宏说,“公司将从战略层面推动管理体制变革,对总部职能、机构设置、责权利制衡、业务管控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整合,有效解决规模扩张带来的诸多矛盾,提升公司集约化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这其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总部的管理与统筹能力,同时需要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的和全面的提升。向宏认为,“变革成功了,中储股份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而不是一个只有着广泛网络和众多分公司的传统意义上的大企业。”

可以认为,中储股份通过这一次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使企业“做强”的意图尽显。财报上的收入、利润、资产等虽然彰显着中储股份这些年来取得的丰功伟业,但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描述企业真正的实力与厚度,因为与这些数字相比,管理体制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央企“做强做优”的声浪中,如何做强做优企业,已成为央企各级企业负责人的头等大事。对此,向宏告诉记者,企业要做强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综合物流、金融物流等就是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很多的行业标准都是中储提出来的。除此之外,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下大决心从管理体制上入手做大的变革,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真正让企业踏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只有既大又强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市场里有立足之地,才有话语权,这也正是中储在新的一年里要下大气力变革体制的决心所在。

导引春天的引擎

虽说在时令上已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然而,我们还不得不面对经济大势依然没有转暖这样一个现实。正像中储年会报告中所提到的一样:2012年宏观经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

向宏在谈到2012年开年的情况时说道,“严峻的经济形势从年初就有所显现,包括物流主业、贸易都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许多钢贸企业的‘跑路’,钢材等大宗生产资料的市场风险在加大,这些都使我们不得不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

如何在繁荣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又如何在危机时捕捉隐含的生机,对于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次次大考。向宏表示,在“冷暖交替”的经济形势之下,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及时的应对之策。

面对国内经济内外需求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保持稳中求进,成为新的一年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基调。“在这样一个经济氛围之下,在贸易和金融物流业务上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重点是保证资金链的安全。我们要谨慎地面对一些业务,不赌行情,有时宁愿放弃那些看似是机会的机会。”向宏在谈到公司发展时对记者这样说道。

但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又能主动出击,这也是中储股份在企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无所失”的前提下“有所得”,才能保证中储股份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到2015年,中储股份力争营业收入到达500亿元。”向宏认为,这只是一个规模性的指标,从整体实力来讲还是要把主攻方向放在打造综合物流供应商的能力上,在综合物流领域进入国内最前列。

对于企业来讲,就如同风浪里搏击的船,经济实力增强是抵御风浪所必须的。“从主业上讲,公司的主线仍是要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在去年有着良好开局的新型业务方面,在增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方面,公司将有更多举措。”

中储股份提出了告别规模和资金的粗放型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和增长方式,提升业务质量的重大课题。物流主业是中储核心优势所在,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中储的物流业务经过多年培育和实践,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顺应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中储下一步构想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转型、升级,拓展新型业务模式,提升物流运营的技术含量和运营质量,打造中储独具的竞争优势。

向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对此向宏做了解释:“中储的物流业务将加强与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及大的工程项目的结合。”在他看来,在提升物流的盈利能力上中储股份还要下很大功夫,尽管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中储多功能综合物流优势,打造仓储、货代、运输、监管等一揽子整体服务的供应链运作能力。”

向宏向记者介绍了2012年的中储整体发展思路。“围绕诚通集团和中储发展战略,对标标杆公司管控体系,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以供应链为先导,不断拓展综合物流模式,打造主业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启动物流地产,提升企业综合价值。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业作为国家力促振兴的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时,向宏说道,“中储必须紧跟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整体步伐,按照集团的战略要求,肩负起中国物流发展主力军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加快发展步伐,做精供应链,做优价值链,打造主业鲜明、多元发展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中储股份从单一的仓储经营,发展成为现在的以物流多环节为主的物流运营商,并拥有今天的集物流金融、物流地产、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新型运作模式于一体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回首十多年的征程,中储已然形成了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又能开拓进取的独特的企业风格。

有了这种特质,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储在新的引擎导引下必能走在自己的春天里。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