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2-06-29阴啸伟吕吉元
阴啸伟,吕吉元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长,探讨其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研究结果却有相当大的争议。血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因“胸闷、胸痛”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患者共138例。其中男63例,女75例。所有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贫血或溶血性疾病,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尿毒症、激素代谢紊乱,无急慢性感染,无严重心力衰竭。
1.2 冠脉造影方法及资料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CAG检查,采用Judkins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仪器为数字减影机和德国西门子AXIOM Artis d FC。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由2名以上有经验的介入医师目测法进行判断,基于左主干、3条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最大狭窄直径≥50%即诊断为CHD。冠状动脉损害程度采用改良Gensini积分:无任何异常发现者为0分;≤25%狭窄计1分;25%~<50%狭窄计2分;50%~<75%狭窄计4分;75%~<90%狭窄计8分;90%~<99%计16分;99%~100%狭窄计32分。将不同性别按照尿酸水平分组。男性分为正常组:<390μmol/L,高尿酸1组(1组):391μmol/L~440μmol/L,高尿酸2组(2组):441μmol/L~500μmol/L,高尿酸3组(3组):>501μmol/L。女性分为正常组:<290μmol/L,高尿酸1组(1组):291 μmol/L~350μmol/L,高尿酸2组(2组):351μmol/L~400 μmol/L,高尿酸3组(3组):>401μmol/L。
1.3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对冠心病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男女各分组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年龄、TC、TG、HDL-C、LDL-C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男性患者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表2 女性患者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各尿酸组与冠脉病变程度 在男性,3组尿酸升高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3组尿酸升高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高尿酸1组、高尿酸2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高尿酸3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2组Gensini积分高于高尿酸1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各组间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比较
2.3 血尿酸与冠心病血管病变程度的Spearson相关分析 血尿酸与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男性(P<0.001),相关系数r=0.525;女性(P=0.005),相关系数r=0.320。
2.4 对冠心病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冠心病(无=0,有=1)为因变量,以UA、年龄、高血压病(无=0,有=1)、糖尿病(无=0,有=1)、吸烟(无=0,有=1)、嗜酒(无=0,有=1)、TC、TG、HDL-C、LDL-C 为自变量进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男性:尿酸(P=0.025,OR=1.009)、TC(P=0.0004,OR=3.063)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史(P=0.015,OR=8.759),尿酸(P=0.004,OR=1.015)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血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均会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含有较高的尿酸[1],而尿酸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以下机制的综合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挥效应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生、发展[2,3]。升高的尿酸促进LDL-C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同时伴随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因素。高尿酸水平易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加重动脉硬化并引起内膜炎症反应,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促发冠脉内血栓形成。
尿酸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尿酸一般高于女性,而且在高龄女性由于失去雌性激素的保护作用,绝经后尿酸水平会逐渐升高。本研究Logistic回归发现,尿酸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与Goodarzynejad等[4]认为尿酸仅在男性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的结论不同。也与芝加哥心脏研究[5],NHANES1[6]研究认为尿酸是女性全病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尿酸与冠心病死亡相关联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所研究患者群体的构成不同所致。Nieto等[7]研究显示高尿酸可预示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本研究Spearson相关分析与之有相似的结果:男性、女性尿酸水平的升高均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有关联性。且男性的关联性大于女性。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病变程度增大且复杂。
综上所述,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常规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充分重视。在临床工作中,能否通过降低尿酸的治疗而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进行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证实。
[1] Fuster V,Badimon JJ.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1992,26:310.
[2] Rajasekarans.The problem of defromity in spinal tuberculosis[J].Clin Orthop and Related Research,2002,398:8-92.
[3] Lim HE,Kim SH,Kim EJ,et al.Clinical value of serum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Korean J Intern Med,2010,25(1):21-26.
[4] Goodarzynejad H,Anvari MS,Boroumand MA,et al.Hyperuricemia and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Lab Med,2010,41(1):40-45.
[5] Levine W,Dyer AR,Shekelle RB,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11.5 years mortality of middle-aged women:Findings of the 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oject in Industry[J].J Clin Epidemiol,1989,4:257-267.
[6] Freedman DS,Williamson DF,Gunter EW,et al.Relation of serumuric acid to mortality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The NHANES I Epidmiologic Follow-up Study[J].Am J Epidemiol,1995,141:637-644.
[7] Nieto FJ,Iribarren C,Gross MD,et al.Uric acid and serum antioxidant capacity:A reaction to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00,148: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