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梨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2-06-28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张绍铃周应恒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张绍铃 周应恒
一、2011年梨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2011年梨产业主要特点
栽培面积基本稳定,总产量增长3%~5%。除了新疆等部分产区因灾总产量明显下降之外,多数梨主产区产量略有增长。增产在30%以上的产区有山西省晋中市、运城市,辽宁省辽阳市,福建省福州市;增产11%~20%的产区有云南省安宁、江川地区,北京,辽宁黑山苹果梨产区;增产5%~10%的产区有陕西省、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云南省石林地区;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产区有河北省辛集、赵县,山东省烟台、泰安,辽宁省锦州、重庆市等地。新疆和贵州是2011年受灾比较突出的两个地区,其中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区因受冻害与上年相比减产70%左右,贵州梨产区因遭受特大干旱产量较去年减产80%左右。另外,河南省、安徽省部分县市也因灾较去年减产5%~10%。
部分梨产区单产明显提高。除部分地方因冻害、干旱原因造成梨单产下降以外,大部分梨产区单产较去年均有小幅增加。单产较去年增幅超过20%的产区有辽宁省辽阳,山西省晋中、运城,吉林省延边,黑龙江省哈尔滨,福建省福州等;单产较去年增加16%~20%的产区有甘肃省兰州,湖北省利川等;单产较去年增加11%~15%的产区有辽宁省海城、黑山,云南安宁、江川,北京等;单产较去年增加5%~10%的产区有浙江省,重庆市,湖北省武汉、利川、宣恩、钟祥等。
果品质量普遍提高。大部分梨产区的梨果质量较去年有所提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除新彊、贵州等地以外,大部分地区2011年气候条件好于上年,如花芽未受冻害,花期气候适宜,没有遇到极端天气,梨树生长健壮,着果率高,果面光洁,锈斑少,无冻伤发生。第二,梨农优质优价意识提高,对梨园管理重视程度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往年,部分梨产区以梨木虱为主的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商品率及优质果率显著提高;第三,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在梨主产区开展培训、实地指导,许多先进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市场供求基本稳定,销售价格平均上涨8%~10%2011年梨果价格较去年平均上涨8%~10%,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和农资价格上涨推动的梨价刚性上涨。其次,梨农组织化程度提高成为带动梨价上涨的新亮点。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梨农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了梨果销售方在市场上的 “话语权”,带动当地梨价格的提升。此外,梨体系岗位专家及试验站站长在各地区关于梨果销售的技术培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梨农的营销能力,成为带动梨价上升的又一原因。
(二)2011年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劳动力和农资价格上涨明显,梨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影响生产者的收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农业生产中的用工荒现象日趋明显,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梨种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迅速上升成为梨生产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以甘肃景泰示范县为例,2010年女工30~35元/8小时涨至2011年50~60元/8小时,梨果生产成本增加了15%~20%。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同时,受到全国性物价上涨的共同推动,2011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截至2011年8月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0.6%。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和成本上升,再加上农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使得梨果的生产与运销成本逐步提高。
气候因素是导致增(减)产的主要原因。首先,2011年大部分梨产区(除新彊等地外)气候条件优于2010年,气候适宜是大部分梨产区增产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年气候异常导致梨果大幅度减产,所以2011年梨果产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恢复性增长。其次,部分地区异常气候是梨果减产的主要原因。以新彊库尔勒香梨为例,2011年其产量较往年减产70%左右,减产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2011年1月4日至22日期间梨树遇到-20~-30℃的低温冻害;二是在2011年4月13日至28日花期遇到30℃以上的高温,严重影响了梨树授粉受精及着果。除新疆库尔勒香梨以外,河北省昌黎、湖北省潜江、河南省郑州、云南省泸西以及安徽省砀山等地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冻害。另外,2011年4—5月西南等地区干旱天气对重庆、贵州、湖北等梨产区产量也有较大影响。
病虫为害依然较为严重,标准化栽培管理有待加强。我国梨区常年发生的病害有20多种,但除对梨黑星病、梨轮纹病等少数几种主要病害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外,对多数梨树病虫害的研究甚少,一些病虫害在梨产区的流行发生规律和有效控制技术研究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由于果园生态条件变化又出现新的病虫害。多数梨产区还没有合理有效的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轻防重治”的现象仍然普遍,药效良好的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相对缺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尚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多数梨主产区果园仍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和技术,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树形不规范、树体结构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严重影响梨果品质。梨园施用的肥料种类失衡,常因施肥不当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简化实用技术匮乏,机械化程度低,新技术推广面积和程度有限,梨整体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优质优价难以实现。我国梨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的比例较小,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为梨果分级技术不完善,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贮藏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梨果总贮藏能力严重不足,不及总产量的30%,且主要以土窑洞、半地下窖、冷凉库等土法贮藏为主。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品牌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名牌果品少,规模不大,市场知名度不高,早采、提前上市导致优果不能优价,梨果质量安全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大地制约了梨果附加值的提高。
销售模式单一,梨农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考察我国17个梨主产区的梨果销售模式发现:目前我国梨农销售梨果主要是通过收购商或经纪人进行销售,但与收购商或经纪人的关系非常松散,梨农往往没有固定的收购商,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缺乏购销协议等紧密联系梨农和收购商的合约安排。此外,梨农对于及时的市场信息了解不足,梨农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欠缺。
二、2012年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上升推动梨价格上行
在劳动力成本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包括梨果在内的农产品物价未来有长期上行的压力与趋势。除了气候、灾害等原因,以及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成本上升等因素,流动性膨胀加之当前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超过预期的主要原因,而且一些因素短期内无法消除,这也使得我国包括梨果在内的农产品物价面临持续上行的压力。
(二)梨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轻简化
在梨园管理人员老龄化和用工费持续上升的形势下,在“适地适栽”,保证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简化、减少管理成本,成为梨栽培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简化整形修剪、实行肥水一体化、利用昆虫传粉、应用化学药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疏花疏果、栽培自花结实性品种和应用矮化砧木以及果园管理机械化等均可作为实现梨树栽培管理规范化、低成本化及技术轻简化的重要途径。
(三)梨生产运销的组织化与采后技术的标准化
鼓励并扶持果农建立合作组织或果农协会,形成以合作组织或协会为纽带,以 “企业+中介组织+基地+果农”的组织化形式进行梨产业化开发,同时重视加强我国梨生产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使生产者和销售者快速、准确获取国际梨生产和市场信息,以确保梨产业获取较高的收益,是提高梨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趋势。
目前我国梨果采后处理的水平不高,造成我国梨果附加值低下,因此,加强梨果采后处理、包装、贮运技术的研发,建立健全梨果采后处理技术体系和从产地到销售市场的贮运技术体系,降低采后损失,是提高梨果采后附加值的必然途径和趋势。
三、2012年梨产业发展建议
(一)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梨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广
研究、集成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平衡施肥、合理灌溉及地面覆盖等技术,以及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研制、筛选出适合不同立地条件梨园的农机具;构建并推广简易可行的、便于推广应用的优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体系。研发并推广适合不同生态区域、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的树形改良措施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梨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运保鲜关键技术,提出梨果褐变防控及延长鲜果货架期的技术方案等。并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建设,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训与普及,进行规模化辐射推广。
(二)提高梨农组织化程度
虽然部分梨产区的梨农组织化程度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产区梨农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河北梨产区为例,当地梨果销售的主要形式仍是单个梨农将梨运至收购站卖给商贩,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因此,当地政府需要采取优惠措施,鼓励梨农发展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梨农市场谈判与议价能力。
(三)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的梨果生产机制
梨果产业发展的真正出路是首先提高品质,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梨果产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将梨果成功推上市场。
果实分等分级,引导优质优价。梨果采收以后,应该立即进行分等分级使之商品化,为优质优价创造条件。分等分级的梨果,有利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过程中比较不同等级梨果的差异,对不同品质的梨果形成合理的价格,反过来促进梨农生产更多的优质梨果。生产优质梨果是我国梨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提高品牌意识。优质是基础,品牌是关键。在地方政府引导下,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依托,逐步树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梨果品牌,进一步增强梨果差异化营销与市场竞争力,并达到适当溢价销售效果。积极采用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将优质梨果成功推向市场。
(四)发展梨果保险事业
梨是一种完全依靠自然条件生产的水果,每一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受灾地区梨农收入没有保证,生活没有着落,严重影响到了梨农的生产生活和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我国政府采取国家补一点、地方贴一点和农民出一点的办法,在梨主产区发展梨果保险事业,帮助梨农抵御各种各样的自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