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情感育人——地理教学中的点滴
2012-06-27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452470张广道
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452470)张广道
一、面带微笑,以情动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所以教师进入课堂,让学生首先看到的就应是你那可亲可敬的笑靥。因为,教师的微笑能神奇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变得亲近、融洽;笑能巧妙地解除师生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能使教师施展宽松教育的重要方式。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清醒理智的人又怎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讲上一句,他就知下一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若板着面孔不时地训斥学生,则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便不情愿地呆板地被动接受知识,效果极差。有一次,我上课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走向讲台时发现后面站着两名学生,据说是因为迟到,罚站一天,这“制度”对否,暂不评论,可我觉得别扭,于是我微笑着说:“请你们回到座位上坐下听课。”课后这两名学生对我说;“老师,这节课我们听得很认真,知识掌握得很好,主要是你体贴我们,不然的话……”也有一位年轻的同事,因受到领导的批评而不满,便发着牢骚,哭丧着脸凑合着上一节课,结果降低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若调节好情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烦恼之事,人皆有之,教师也不例外,我觉得应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应当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之外。”
二、精设导语,以语激情
导语的精心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语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把学生带入一个优美的情境中去学习,使其自觉、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感受。如在讲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中的第二节“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时,就可把登封的地质地貌特点穿插进去:
登封嵩山耸立于中原地区中部,嵩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整个嵩山东西绵延近百公里,南北宽近20公里。嵩山西起洛阳龙门,东至新密白寨,北依黄河,南横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著名五岳之一——中岳。
嵩山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古老的前寒武系和相伴而生的岩浆出露完好,各期构造运动形迹可辨,展示了近30亿年的漫长地质发展历史,堪称前寒武系构造典型发育地区之一。完整的地层序列,错综复杂、纷繁多姿的构造形迹,以及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憧憬和瞩目的地质考察场所。
通过上述讲述,使学生从大量的事实中,产生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浓厚的兴趣,产生真挚的感情。热爱家乡之情是和热爱祖国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有机地联系乡土地理,使学生从热爱家乡升华到热爱祖国,这是符合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三、转变观念,创设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风格。因为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不少知识面未必不如老师。作为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教学意识,尊重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思维,大胆探索。如在讲述高中地理酸雨的危害时,我利用课本插图“雨中垂钓”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垂钓者为什么要戴面具,打着雨伞?②钓上来的为什么是死鱼?③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发言,课堂教学气氛继而活跃起来。接着因势利导,让他们说出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四、联系实际,注入感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学兴趣并非是全部的与生俱来,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后天的引导来激发。“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理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世界,体验人生,去发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如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就引用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一段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国家的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曾讲道:“只懂天文,不懂地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介庸才”。而他最得意的杰作火烧赤壁,则是利用天文、气象知识巧借东风……所有这些都需要地理来解答。就连我们过去所说的“风水”,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谈的地理环境中“天、 地 、 人”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还要从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该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去,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波澜起伏,师生合演的这台“戏”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