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蕉听话,别熟那么快

2012-06-26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乙烯香蕉水果

文 _ 云无心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作者。2009年出版了科普文集《吃的真相》。

在古代,北方人要吃南方的水果差不多是异想天开。比如荔枝,中国历史上吃出了大名的两个人,杨玉环傍了当时世界最强国家的统治者,动用国防力量来运送;而苏东坡,得罪了皇帝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吃荔枝可以理解成因祸得福,也可以当成苦中作乐。香蕉的情形大抵如此,即使是历史推进到30年前,香蕉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也还是稀罕物,差不多是 高档水果 的代表。

而现在,不分地域,不分时令,香蕉基本上都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在美国,它甚至是最廉价的水果。这一切,除了现代物流的发达,最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掌握了香蕉成熟的密码,要它什么时候成熟,它就什么时候成熟。

香蕉等各种水果成熟的钥匙,是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随着香蕉的长大,释放的乙烯越来越多。这些乙烯启动了香蕉的 成熟程序 ,成熟过程中又会产生更多的乙烯。对人类而言,幸运的地方在于,周围的乙烯是自己释放的还是外界提供的,香蕉分不清楚。只要乙烯多,它就成熟;只要乙烯少,它就休眠。

所以,控制香蕉周围的乙烯就可以掌控它的成熟。如果等到它们在树上成熟,释放的乙烯气场已经太过强大,人类难以阻止,香蕉很快就坏掉了。要在它们坏掉之前运到远方,大多数人难以承担运输的代价。现实的做法就是,在成熟之前,把青香蕉摘下来,为它们创造一个不利于乙烯产生的环境进行保存。把它们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或者留到另一个季节,就可以再用乙烯唤醒它们尘封的记忆,从而启动并且加速成熟的进程。

乙烯的产生速度跟多个因素有关,最重要而且便于人们掌控的,是采摘时的成熟程度和后续的保存温度。香蕉越成熟,乙烯产生得越快,但是如果摘的时候太生,以后催熟了也不好吃。温度越高,乙烯也产生得越快,所以需要降低温度。不过,习惯了南国的温暖,温度稍低一点就让香蕉水土不服。温度低到10度以下,它们就会被 冻伤 了。经过科学家的反复摸索,13度左右可以让香蕉在 不被冻伤 和 减少乙烯释放 之间达到最好的妥协。

即使在这个温度下,不太成熟的香蕉还是会缓慢产生乙烯。日积月累,同样会使沉睡的香蕉蠢蠢欲动。于是,人们一方面要控制乙烯产生,一方面要用其他的东西把产生的乙烯 拿 走。比如高锰酸钾,就可以把产生的乙烯 吃掉 ,从而让香蕉始终处于 乙烯荒的状态。人类没有找到延缓逝去的青春的办法,对香蕉发育的掌控却是得心应手。

到了想让香蕉成熟的时候,把沉睡的它们拿出来,放到15度到20度的环境中,施以一定浓度的乙烯,只需要一两天,香蕉就结束了青春,摇身成熟了。因为乙烯气体用起来不方便,现在都用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溶于水就可以产生乙烯。虽然乙烯利是化学品,不过产生的乙烯跟香蕉自己产生的完全一样,既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这本来是世界各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常规操作,因为中国新闻媒体的少见多怪和公众对 化学品 催熟 的杯弓蛇影,香蕉竟然被强加上了种种 危害 ,从而引发了极具中国特色的 食品安全事件。

有人说,既然青香蕉能够自己产生乙烯,为什么不给它们一点时间,让它们 自然成熟 呢?实际情况是,离开了母体的青香蕉,不仅会运行产生乙烯自我变熟的程序,同时也存在着变黑变坏、 自我毁灭 的程序。在 自然成熟 的过程中,内部逐渐变软,表皮变黑,成熟之后已经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

也有科学家用阻止变坏的办法来给它们 慢慢变老 的时间。在一个对比试验中,不经处理的青香蕉在7天之后基本成熟,但是已经发黑发暗,形容枯槁,完全失去了吸引力。而用乳清蛋白和甘油在表面打了一层 蜡 的青香蕉,7天之后浑身上下是亮丽的黄色,光是秀色就已可餐,甚至12天之后,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技术大概都用不上。很多人关心的,是买回来的、已经成熟的香蕉如何能够多放一些时间。冷藏肯定是不行的,成熟的香蕉同样耐不了低温,会被 冻伤 ;放在袋子里,会把释放的乙烯留住,自然催熟;用高锰酸钾等物质来吸附产生的乙烯显然也太麻烦。不过,把香蕉挂起来,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让产生的乙烯随风而逝,从而延缓一下香蕉的 衰老。在一些超市里,就能看到专门用于挂香蕉的架子。

猜你喜欢

乙烯香蕉水果
不同乙烯产品外送方案对乙烯装置能耗和经济性的影响
快手香蕉饼
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打破国外垄断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半生不熟的香蕉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