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境•做一竿翠竹
2012-06-24
一心一境
林清玄
小时候,我时常寄住在外祖母家。表兄弟姐妹很多,每次相约饭后要一起去玩,吃饭时就不能安心,总是胡乱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尽想着玩乐。
这时,外祖母就会用她的拐杖敲我们的头说:“你们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吗?”
然后她就会慢条斯理地说:“吃那么快,怎么会知道一碗饭的滋味呀!”当时深记着外祖母的话,从此,吃饭便十分专心,总是好好吃了饭再出去玩。
从前不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长大以后,年岁日长,愈感觉这两句寻常的话有至理在焉,这不正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那种活在当下的精神吗?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的状态,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萤火小语:不必为昨天懊恼,因为昨天已经过去;不必为明天发愁,因为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今天,活好当下——这样,明天的我们才不会再为“过去”和“未来”而患得患失。
◎文题延伸:活在当下;把握今天;心境……
(从容摘自《现代女报》)
做一竿翠竹
吴宇仁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山寺中,一个年纪最小、大家认为资质比较差的小和尚,终日苦思如何改变自己。一日,小和尚鼓起勇气去师父的禅房,向师父道出心中的疑惑。
师父领着他来到寺后的竹林,缓缓地对他说:“你看这些竹子和地下的蕨草,都是为师几年前栽种的。刚开始时,蕨草很快便长得葱郁茂盛,而竹子却无声无息。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但我仍然浇水、施肥。直到第五年,竹子才拱出一个嫩芽,弱不禁风。但只过了六个月,它便长到齐人高了。竹子用五年的时间来扎根,才有了今日的高大苍翠。人亦如此,只有深深地扎根,方能有所造化。”小和尚牢记师父的教诲,经过几十年的苦心修炼,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做一竿翠竹吧,把挫折当作滋润自己的雨露,把寂寞当作营养自己的肥料,把苦难当作充实自己的养分,默默壮大自己的根系,积蓄直冲云端的力量。
◎萤火小语:据说大树的根扎得多深,枝干就能长多高;大楼的地基打多深,楼就能盖多高。这就跟人的学习和成长一样,如果基础打的不牢固,就难以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换句话说,再高远的目标,也要从眼下踏踏实实的点滴努力开始做起。
◎文题延伸:向下扎根;壮大自己的根系;远方,从脚下开始……
(林杨摘自2012年3月22日《周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