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答“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引争议

2012-06-2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2年20期

“孔融让梨我不让”不是一道简单是非题

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该名小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然而,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却“萌”不倒判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评理。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有网友说被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萌”倒了,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答题不好,谦让是一种美德,还是不能丢的。您觉得呢?

面对争议和讨论,这位小学生家长表示:“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这位家长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他打算一直都保留着这条微博,“可能过10年后给儿子看,会非常有意思。”

不同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这道试题带来的心理乱象,足以证明,价值溃散给不同人群都带来了巨大的迷茫。这世间,很多问题,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一道标准化考题。古代的小孔融愿意让梨,那当然是好事。可是,现代小朋友觉得自己4岁时做不到孔融的“大气”,也完全是内心真实表达,没有什么错。如此真实的童心,值得呵护,而不是伤害。问题则是,我们的教育界太习惯于用传统的道德框架,来束缚现代人自由而又真实的心灵了。而家长在教育权力面前,在应试教育功利性面前,又无法成为培养孩子独立精神与自由人格的支撑力。(单士兵,央视:《“孔融让梨我不让”呼唤教育独立精神》)

“孔融让梨我不让”不是一道简单是非题;学生不让梨该谁有“压力”; 学会谦让与学会真诚;美德与真实;多元与理性……

(来源:《新闻晚报》、《东南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