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的密码

2012-06-24贾晔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2年20期

有些时候,看到树隙间照下的阳光轻吻着地面,就会有一丝幸福感悄悄地撩拨着我的心弦。感觉就像幸福沉淀在了心灵宁静的湖水中,给人以长久的美好。

几年前的夏天去北京,国家美术馆在举办十五到十八世纪的欧洲油画展。沿着反着光的大理石楼梯上楼,身旁是巨大的海报,我觉得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个艺术家们仿佛在面前复活,正带着深邃的目光将自己凝视。我很难让自己相信,一米的警戒线外的那一幅幅画就是曾梦寐已久的珍品,那是提香、戈雅这些大画家亲手创造出的作品。这些让人顶礼膜拜的画第一次真实地存在于我的眼前,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发出一点点声响,甚至连呼吸也是小心翼翼的。

不久后,我发现,周围的人似乎都有这样的想法,无不以一种虔诚的态度面对这些五六百岁的珍品。于是,整个展厅中,笼罩着一种我不曾体会过的安静。静中,带着肃穆,也带着人们敬仰与思考的气息。大理石地面上浅浅地反射着一丝丝文艺复兴时期的星火,我把画作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忍离去,尽管那时在偌大的展厅中我并未读懂画的内涵。

现在,几年过去了,仍时不时地想起那次画展。我意识到,那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画作本身的珍贵性,而是展厅内的气氛:人人都能沉静下来,一起创造并守护那份神圣的环境。这种环境所带给我的意义和影响,超过了那些可以诠释宗教与艺术的作品。

如果现在又想起提香,又想起戈雅,我的心中会流淌着幸福感。他们的画曾让观众敬仰,以至于让美术馆中弥漫着神圣的气息,使我至今为那份宁静难忘。在我看来,那种气氛带给了年幼的我最初关于“幸福”的诠释。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人们最本真的心底,其实共同有着一种对宁静的喜爱。当一个人走进图书馆,若里边人虽多,却很安静,人们各自都在专注于自己的阅读时,心中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被触动并幸福着的感觉。我想,即便生活的世界再喧嚣,人们心底也会归属宁静。

什么事物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云门舞集的创立者林怀民的回答是他的一次特别旅行。林怀民是一个典型而传奇的为梦想奋斗并成功的例子,从七十年代首次公演开始,舞团的里里外外,从排舞到宣传,几乎都是林怀民一个人在努力。随着名气一步步地打响,林本人心中那份最本真的对舞的追求日益淡了下来,每年在全球忙碌地飞来飞去,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内心”的地方。时至今日,看他那段迷茫时期写的文章,那种心灵的疲惫仍能透过文字丝丝缕缕地表现出来。

林说,他当时选择了去印度,试着在那块古老的土地上寻找心灵的宁静,每天看一束阳光斜斜地射过菩提叶隙,斑驳地照在树下。印度归来,林怀民行云流水般地编出了《流浪者之歌》的舞蹈,他自己的评价是:静定,沉稳,完全不像往日急躁的性情。菩提叶下,他感觉幸福沉淀在了心底,并将长久地伴随着他。

翻开林怀民一整本的文集时,脑海中总是这句简单的话。置身于喧嚣中,心中的宁静可以带给人最深的慰籍和最大的幸福。

后来,打开乔布斯的传记,扉页上赫然写着“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乔布斯的热血沸腾激励了很多年轻人的勇气,而他也用自己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证明了这一点。关于实现梦想的例子,我们看到的已太多太多,在无所适从中,真正的命题是:除了拼搏,还有什么对我们的成功很重要?

面对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菩提树下那束阳光。乔布斯也曾在年轻时去过印度,寻找心灵中最基本的东西。是的,在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份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与探寻。当我们坚定信念追逐着梦想时,永远不能失了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它,才能在浮华和迷茫中,伴随着我们终生。

有人说,如今这不是一个能让心灵静下来的时代。可我相信,心灵的宁静与否并不取决于时代或环境,一个敢想敢做个性张扬的人,必定是拥有执著信念内心安定的,因为即便是拼搏,也需要静下心看清前方的路。

这样的定律也许已流传了千百年,也许十五世纪提香那时它就被人们接受了,也许那正是提香拿起画笔的力量。心中的宁静可以带给人长久的幸福,那幸福,包含着爱,梦想与生命的意义,它如同菩提树下的那一束阳光,给人以动力与勇气。

想到这里,我隐隐感到菩提叶下的阳光正洒在人生的路上,正沉淀在灵魂的深处。它,是我幸福的密码。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指导教师:张利君 李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