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碗“小鸡炖蘑菇”被久久怀念

2012-06-24张达明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2年4期
关键词:李建华农园李师傅

张达明

在百年北大这片沃土上,从来都不缺乏新闻。而日前在北大论坛上最引人关注的话题,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2011年10月5日去世的北大农园餐厅厨师李建华。

论坛上《再见,大厨师》的帖子写道: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在北大农园餐厅二楼,有一个被同学们称做“小鸡炖蘑菇窗口”。5年来,窗口后面总站着一位体态微胖的年轻厨师,操着东北口音,热情地招待就餐师生。10月5日,这位名叫李建华的厨师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3岁,留下了一同来京的妻子和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如果你听说过他,如果你曾被他阳光的笑容和亲切的东北口音的问候鼓励,如果你认同他坚持了一份美好的事业,如果你觉得他的精神在人情淡漠的大机器社会弥足珍贵,那么希望你留一句祝福、献一份爱心,让他和他的家人感受到北大人的深深感激。

帖子引起了北大师生的极大关注,网友纷纷跟帖怀念,并自发为李建华的家人捐款。

农园餐厅的厨师长史大姐回忆说:“9月30日,李师傅还在照常工作,没想到第二天病倒后,10月5日就‘走了。别看他平常没事人似的,他身上的担子可不轻。他一个月基本工资就1100多元,连加班费2000多元。他的几个哥哥都在家务农,没有经济能力照顾父母,家里需要钱时,总是他往家寄,在去世前几天,还刚向同事借了1000元寄回去。”

史大姐说:“我们窗口一个月10万元营业额,厨师只有三个人,重活都是李师傅干。现在每次干活都想起他的样子,总觉得他没有走。”她说这话时,泪水已溢满了眼眶。

李建华2006年来到北大农园餐厅,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前经理说:“他所在的窗口以炖菜为主,由于窗口员工少菜量大,烹饪重任就完全落在他身上。每天200多斤的不同肉类和大量的蔬菜,要经过焯水,过油,炒,炖等步骤,为了在师生就餐之前及时做好,他同时在三个以上的灶上烹饪不同的食物。但他从未叫过一句累,干活儿不惜力,每次都一个人搬一箱米饭,其实以他的身高和体重可能完成不了的。夏天他们档口的温度都在50℃以上,干一上午活儿衣服都完全湿透。但无论多累,他在‘小鸡蘑菇窗口给师生打饭时,始终是一脸笑容。”

网友“小虫”跟帖道:“下午5点钟,我特地来到李师傅生前的窗口排队,点上一份他曾经最拿手的小鸡炖蘑菇。现在窗口还在,被同学们连评为十佳菜肴的锦旗还在,小鸡炖蘑菇也还在,却少了他的味道,更不见了那个站在窗口帮同学们盛饭的身影,这让我很难过。”

女生小唐说:“每次去吃饭,只要去李师傅的窗口,他的语气和神情永远都是那么愉快,让人感觉很舒服,觉得这个偌大的园子,还是有人毫无条件地给你温暖和愉悦。”

一名教授感慨道:“李师傅会乐呵呵地跟每个来打饭的师生交流。虽然他叫不上你的名字,却能清晰地记得你多长时间没来,喜欢吃什么菜。他现在不在了,却依然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阳光大厨。”

研究生会负责人褚文璐对媒体说:“李师傅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和学生之间,只有一些具体细微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用真情实感留住了学子们的‘心,这也是在北大历史上,从未有一碗“小鸡炖蘑菇”被如此怀念的原因……学校除了给予李师傅家人一定帮助外,还制作了一本纪念他的小册子,连同师生的捐款一起转交给他家人,希望李师傅的孩子长大后,能记住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平凡劳动者!”

刘欣摘自《辽宁青年》

猜你喜欢

李建华农园李师傅
执著的追求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男子长期喝酒长出“象鼻子”
双子星
暖心纸条
China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李师傅”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以常州市大水牛市民农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