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2-06-23石光成
石光成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132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非常必要。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已突破亿辆大关,这使得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严重紧缺,作为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一发展形势,大力发展汽修专业,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岗位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以重庆地区为例,存在几个现象:1)就业率低。2)学校所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相符。3)巩固率低。如何培养出汽车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非常必要,也值得中等职业学校认真探讨。
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学校由于没有对行业、企业作充分的调研和合作,不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开设的汽车维修专业基本上都是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种,而汽车维修岗位包括了机电、钣金、喷涂等独立的工种。显然,这样的专业定位是不可能与企业需要相符的;未依据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观点、不遵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生产岗位能力。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形成专业建设的盲目。
(二)专业教育教学不规范
在汽车专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及内容体系陈旧。设置的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还是依照“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重学科理论轻专业实践的课程内容,重专业能力轻方法、社会能力培养,重学术型人才培养轻技能型人才培养。二是教学模式、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良。专业课的教学多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得到的都是抽象的东西,不能形成岗位的行为能力。同时,专业的实训条件不规范,许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薄弱,不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实训的管理也不规范。三是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合理。在学生的评价上重知识考试轻技能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重学校考核忽视企业考核等。四是专业教师和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对企业了解不够,技能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专业核心“骨干教师”缺乏。
(三)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现在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不注重学生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即汽修职业岗位群相关工种所共用的知识、技能、情感要素等职业能力培养。二是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专业技能的训练,重专业能力轻方法、社会能力的系统培养,不按照学生未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三是校企合作薄弱,许多学校开办汽修专业缺乏校企之间有效的合作,未真正实施有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生产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1]。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如何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唯一有效的策略,中心年来,我校(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按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了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理论依据
1.人才培养模式及构建要素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形成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遵从职业教育思想和观点[2]。
1)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由于中职学生属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培养指向为技能型、技术型、技艺型的人才而非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这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
2)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和能力观。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其目标是通过职业教育把一个“生物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社会人”。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的生存又要为其发展打下基础,职业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原则的本质含义是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这说明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按学科体系划分的,而是按照实际职业岗位群以及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划分的。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是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划分,以及课程和教学体系建立的依据。
4)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观。不同的职业岗位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职业教育最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构建的。
5)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职业教育主张“行动即学习”,强调以培养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景的学习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强调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6)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观。这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点,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工种)的能力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适合中职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探索
1.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依据职业教育思想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进行行业、企业的调研,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下,共同建立“宽”、“专”、“精”三个不同阶段、具有由低到高递进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情景化实训的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宽”。是指以培养学生“宽泛化”的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优质“毛坯”人才的过程。“宽泛化”是指在这一阶段并不是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是集合汽修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相关工种所共用的知识、技能、情感要素等职业能力培养。这是体系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最基础的层次。在学校第一学年完成。
2)“专”。是指以培养学生“专门化”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合格“半成品”人才的过程。“专门化”是指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表现不同进行细分专业,学生分别进入汽车机电维修专业、车身修复专业、喷涂专业学习。然后依据不同的专业,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其具体职业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这是体系的第二阶段,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最关键的层次。在学校的第二学年完成。
3)“精”。是指以培养学生“精细化”的生产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企业能使用的“成品”人才,即熟练工的过程。“精细化”是指在生产岗位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补缺、提升、整合、体现的过程,最终使其完全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生产需要。这是体系的第三阶段,也是学生职业能力成熟的层次。于第三学年在企业完成。
4)“项目化”的专业管理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学校细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项目化”的专业管理体系,用以保证“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项目化”的专业管理体系是依细分专业、课程、工作任务项目及子项目的形式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管理。这是专业教师专门化教学管理形式,是实施“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还是提升专业建设内涵的途径。
2.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价值
1)专业的细分体现了职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企业岗位需要。
2)学生职业能力按“宽、专、精”分层分阶段培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方法。开发了符合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课程,更符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评价方式创新。实施了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性评价。
5)“项目化”专业管理体系的创新。对专业教学实施项目化管理,推进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专业内涵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6)创新了办学机制,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关系,有效促进工学结合。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平台,《企业实习学生管理规定》《实习课程及目标》的实施,校企间深度合作,体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效果。
(三)主要成效
1.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企业岗位需求的“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宽泛化”的基础职业能力、“专门化”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精细化”的生产岗位职业能力分层分阶段进行培养。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无缝对接。
2.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具有实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行为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工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3.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1)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我校自实施以后,机电专业就业率达到80%,钣金、喷涂专业就业率98%。
2)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我校自实施以来,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3)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我校培养出1名市级名师、2名市级骨干师。
4)提升了学校汽修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我校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其他学校的好评和学习,也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得到行业、企业的肯定。
三、结束语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宽、专、精”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模式,该模式提出了学生职业能力按“宽、专、精”分层分阶段由低向高培养的思路,实施专业细分,建立与岗位对接的职业能力要求,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理实一体化的工作情景化的实训环境,形成了整体性的评价体系,推行“项目化”专业管理模式,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达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以实现,有效促进工学结合,使学校的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培养的人才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要。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