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BDNF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

2012-06-22王丽华王国辉金玉玲秦丽红王志群郭泽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后处理肢体神经功能

王丽华,王国辉,金玉玲,秦丽红,王志群,郭泽春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脑卒中是造成病死率及致残率升高的重要疾病之一,并因其并发症多给人们生活质量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而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大步提高,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减少神经功能的缺失,对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神经保护剂达到的效果有限,如今越来越多研究重点转向自身内源性的保护机制方面,Zhao[1]等缺血后处理概念的提出,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保护途径,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c)的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心脏缺血后的研究中,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脑组织发生缺血后进行肢体缺血后处理,是否也具有减轻损伤作用尚未清楚。现本实验就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的可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02~ 2011-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首次发病的住院患者1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例 ,男 5例 ,女 4例 ,平均年 龄 55岁;对照组 9例 ,男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5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梗死诊断标准;属于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在 48h内无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6~ 30分者。(2)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无法正常表述者;合并脑外伤、脑出血、肝脏疾病、脑肿瘤、心脏疾病造血及精神疾病者;患者或其家属不合作。

1.3 治疗方法

(1)实验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参照文献[2]使用充气式止血带对右上肢实施 3次5min缺血 5min再灌注,充气压力为 200mmHg。(2)对照组:给予上述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只放置止血带,不进行充气。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测项目及判定

(1)患者血清中 BDN F测定比较:将入选病例均在入院当天及治疗14天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分离血浆后保存于 -20℃冰箱待检。BDNF采用 ELISA检测。(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 BDNF测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 BDN F含量均增加 (P<0.01),而实验组增加量优于对照组 (P<0.0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 BDN F测量比较(±s,n=9)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 BDN F测量比较(±s,n=9)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1± 0.745.31± 0.59实验组 3.81± 0.364.81± 0.71

2.2 治疗前后两组 NIHH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降低 (P<0.01),而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表2 治疗前后两组 NIHHS评分比较(±s,n= 9)

表2 治疗前后两组 NIHHS评分比较(±s,n= 9)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71± 7.8714.25± 3.98实验组 23.54± 7.459.55± 2.63

3 讨论

自 Murry[3]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概念后 ,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多年临床观察,其保护作用在不同的织器官中都得到证实。近年来随着对预处理及后处理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保护及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因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尚在探索中,缺血后处理可能机制通过改变血流再灌注而使脑血流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影响内皮细胞功能、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相应事件,达到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中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影响下游信号如 M APK途径以及KAT P途径等多种机制。本实验通过远程肢体3次缺血灌注循环(加压充气5min,5min再灌注)观察血清中 BDNF含量测定及神经功能评分,了解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中 BDN F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其对维持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以及损伤后修复与再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脑组织合成 BDNF主要以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分布最为丰富。相关研究表明[4~6],脑缺血后 BDN F参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过程,通过在缺血半影区内其表达增加,进而保护半影区神经元,并抑制迟发神经元坏死,最终减少梗死面积。脑缺血损伤后 BDNF及受体 TrkB的表达增加,首先可以延缓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并刺激轴突的芽生和形成,其次 BDNF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刺激神经血管的生成,实现神经生理功能的重建。

本研究中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显示:血清 BDN F含量实验组较治疗前增加明显,NIHSS评分明显降低,患者肢体恢复较明显。可能原因为:通过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BDN F含量和 N IHSS评分明显降低,从而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这可能是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机制之一。缺血后处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内源性保护新方法。与缺血预处理相比较,缺血后处理可操性、患者接受性、临床应用时机掌握性、可控性都相对较高,更便于临床的应用。在临床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方面缺血后处理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但其确切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明确。

[1] Zhao ZQ,Corvera JS,Halkos M E,et al.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5(2):579-588

[2] Kharbanda RK,Mortensen UM,White,et al.Transient limbischemia induces remote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n vivo[J].Circulation,2002,106(23):2881-2883

[3] Murry CE,Jennings RB,Reimer K A.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J].Circulation,1986,74(5):1124-1136

[4] 武衡,黎杏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 [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册,2003,3(11):128-131

[5] 陈英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缺血 [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2):142-144

[6] 卢宏,姜晓蕊,腾军放,等.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 N GF、BDNF表达的影响 [J].郑州大学学报,2005,49(3):507-510

猜你喜欢

后处理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肢体语言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肢体写作漫谈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