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6-22路萍
路 萍
(齐河县中医院内科,山东 齐河 251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不通,或因冠状动脉功能发生实质性变化,诱发心肌缺血、缺氧 ,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患,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常见情绪消沉、思维缓慢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典型的精神症状,病情最为严重的可伴有强烈的自杀倾向,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该病的人数也成逐年升高趋势,在我国疾病谱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其中 ,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虽然药物治疗处于首要位置,但是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有利于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十分有利。我院自2010-02~2012-02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收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0-02~ 2012-02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其中干预组男28例 ,女 22例 ,年 龄 55~ 75岁 ,平均 62岁。职业:干 部 15例 ,工人 13例 ,农民 10例 ,个体 8例 ,无业 4例 ;文化程度:小学 5例 ,初中 15例 ,高中 18例 ,大学及其以上 12例。对照组男 26例 ,女24例 ,年龄 56~ 74岁 ,平均 60岁。职业:干部 13例 ,工人 12例 ,农民 11例 ,个体 8例 ,无业 6例 ;文化程度:小学 6例 ,初中 14例 ,高中 17例,大学及其以上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环境的护理干预
对于心内科病房而言,患者入院后,一定要保持病室安静,工作人员在进行一切操作时,都应严格遵循“四轻”原则,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患者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均尽量集中进行,将各种机器设备调至静音状态,避免各种噪音刺激,并减少探视时间,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美观、舒适,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避免因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并且,病室内严禁吸烟,护士应做好入院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病室内养一些花草,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增加温馨舒适感。
1.2.2 生理的护理干预
1.2.2.1 体位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供血,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取有利于病情恢复的最佳体位,对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定时翻身,为了有效避免局部受压,加强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可给予软座垫或者软靠背垫,防止皮肤擦伤以及压疮的发生。
1.2.2.2 吸氧的护理干预:为了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临床多给予持续血低流量吸氧,患者常自觉口干舌燥,十分不适,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可鼓励患者适当饮水或给予甘油擦拭口唇,并且,由于吸氧时间过长,临床多采用双侧氧导管吸氧,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舒适程度。
1.2.2.3 饮食的护理干预:严格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摄入,总热量应控制在30%以下,嘱患者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因此,可多进食如黄瓜、地瓜、芹菜、韭菜、香蕉、蜂蜜等食物,含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并且 ,植物性食物中含纤维素多,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如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姜、海藻等。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适量摄入。并且,根据有关研究得知,摄入适量水和矿物质,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此,为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可适当进食如镁、钙、锰、铜、锌等微量元素。
建议每日摄入盐量控制在5 g以内,酱油、味精也不宜多食。尽量避免食入产气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等。可适量的补充一些叶酸、B族维生素等,对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疾病是非常有利的,是较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1.2.3 心理的护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的痛苦性相对较大,因此,常伴有恐惧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温和、亲切的语气,以及适当的肢体接触 ,如:抚摸、握手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体贴。并且,患者入院后,由于病情性质的特殊性,大多会配有各种心电监护设备的使用,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引起情绪波动,常常伴有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情绪波动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努力改变患者那种紧张、恐惧、烦躁心理,用娴熟的技能,认真的态度 ,稳重的举止 ,帮助患者摆脱焦虑、紧张意境,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慰问、关心、倾听患者此时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指导家属多劝导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有家庭归属感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的治疗,对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 ,引导患者说出致病因素、内心的苦闷,可给予适当的心理宣泄机会,运用意向对话引导使其渐渐入眠[1],促进疾病康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得到生理、心理的双重舒适。
1.2.4 健康宣教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护士应从专业的角度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其注意如何有利于疾病的病情康复 ,严格遵医嘱进行服药,避免随意减量或停药,应定时定量规律服药,对出院的患者,做好定期复查工作 ,并告知一旦出现身体不适 ,应及时来院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1.3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及分级
根据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可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即:一般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功能等。评分分值最低 0分,最高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恢复越好。根据生活质量分级,可分为0~ 3级,0级:指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被帮助、照顾的患者。1级:指生活部分自理,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2级:指生活基本自理,可从事一些活动,但过于精细或过于劳累的工作除外。3级:指生活完全自理,可从事一切活动。
1.4 统计学处理
上述所有病例均采用 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s,n=50)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s,n=50)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变可自幼年开始,也可见于新生儿,伴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是疾病症状逐步显露出来。该症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2]。护士应唤起患者积极的应对机制,以最佳的生活状态去面对疾病,综合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起,通过实施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减少了依赖性。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得到患者的极大信任及认可,消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总之,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减小患者术后活动受限程度,建立完善的护理干预体系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体现护理价值,达到了护理最高境界,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水平,为护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且,患者出院后,护士通过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及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加强各个方面的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花费,值得推广应用。
[1] 毛桂珍.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6-227
[2] 李传爱.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