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析

2012-06-2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胡静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胡静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关系

(一)我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平行和交叉两个阶段

一是平行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财务收支及会计事项进行监督,防止企业舞弊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内部审计部门力量非常薄弱,慢慢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依附从属于国家审计。当时内部控制均被认为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其工作重心主要为企业的会计相关业务服务,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自我控制和监督,与内部审计处于平行地位。

二是交叉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相继出台了一些内部审计规范和准则,规范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定义、领域及职责等,而且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内部控制逐渐与内部审计开始融合。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与监督检查,起初这种监督检查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监管其同级和上级管理层。但随后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将内部审计提升为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相对独立,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一些重大问题,作为内部控制的监督者,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逐渐有机结合为一个系统。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1、两者交织一起且相互渗透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组织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按照内部审计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达到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2、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

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本企业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的不断健全,加速内部控制的建设。反过来,内部控制促进内部审计的良性发展。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更有助于扩大内部审计的领域,加速现代审计方法的革新。

3、两者既相互需要又缺一不可

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因素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决定内部审计的形式。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基础,会计、财务信息将可能出现失真现象,企业管理层责任不明确,企业管理层极易出现混乱现象,不仅扩大了内部审计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制约内部审计的良性发展。同理,内部控制也需要内部审计。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考虑设计的健全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的评审和进一步完善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也只能是停滞不前,导致与现实不符,效果不好,甚至形同虚设,或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给人以可乘之机,造成内部控制的严重失控。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已颁布法规的应用面不广

多年来,内部审计处于参照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技术方法实施审计,而专门的内部审计相关法规还较少。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了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但这与内部审计涉及的众多领域和操作规程相比,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现在审计人员在实施本单位内部审计时,经常会遇到与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不同的一些特殊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措手无策,没有相应的规则指导,往往是自主参照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准则自我裁定,这大大阻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恰当发挥。另一方面,部分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不查找相关内部审计法规,目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但单位内审人员也缺乏相关的后续学习与指导,内审工作质量缺少评审,无人对内部审计实施的结果再监督,因此有些内审人员即使部分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和内部控制规范已颁布,他们不知道,即使知道有也不认真学习与理解在实际的内审工作中加以运用,往往还是凭经验处理相关审计问题,致使内部审计效果打折扣。

(二)内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未体现内部控制的制约性且一直处于低位

综观国内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有五种模式选择,在独立性、权威性和效果方面各具特点(见表1)。

从理论上来说,第五种组织模式最佳,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其客观性和内部控制的制约性,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也极力倡导这种组织设计方式。但从我国设立内部审计以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董事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高层管理者服务,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脱离了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性且一直处于低位。

?

(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单位内部控制日益严格的待审业务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大,要求内审人员对企业的各岗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下实施审计业务,需要他们精通财务会计以及掌握其他内部控制业务领域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内审人员的构成也应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如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内部控制日益严格和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一方面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真正科班出身的审计专职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等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与计算机技能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影响。少数审计人员受不良影响,漠视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权威性和毁坏了内审人员的独立性。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和强化已颁布规范的应用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要组织专门人员,急需在实践中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制定出较为健全可行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通过具体内部准则及指南等规范来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内审人员要加强自学内部控制规范和其他已颁布的内部审计规范,并将其推广和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

(二)建立具有内部控制职能的独立性、权威性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改变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现状,使之向更高管理层级升格,采取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内审机构在业务方面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为保证其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和地位的独立性,应使内部审计负责人与审计委员会主席的沟通畅通无阻。内部审计应协调各方面关系,凭借熟悉内部业务的优势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体现其监督评价服务职能,并侧重于对高层经理及其下属各职能部门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建议。

(三)严格执业资格认证以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拓宽审计范围

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实现内审人员考试准入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重视和加强内审人员知识的后续培训与更新。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增加内部控制规范和已颁布内部审计规范的学习和研究,在同一企业集团内实行交叉内审,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等领域,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层次与实务经验。

[1]孟庆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J].财会月刊(综合),2005(12):44

[2]陈文铭.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50-53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85-88

[4]叶新宇,李海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2):29-32

[5]叶陈刚,邓君菲.基于内部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18):144-147

猜你喜欢

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