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事业开局良好
2012-06-22缪冬梅,张院萍
“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在农业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紧紧围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部署与目标要求,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认证管理,确保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认证产品数量稳步增长。各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积极应对复杂局面,着力化解不利因素,全力推动认证工作发展,全年新认证无公害畜产品2390个,已连续三年每年认证产品数量超过2000个。截至2011年底,有效获证产品共9474个,总产量达2215.77万吨,比上年增加17.7%。累计有效认证无公害畜产品数量超过一千个的省有:江苏1096个,河南1008个。浙江772个,位列第三。福建提出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模式的思路,推动龙岩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工作,截至2011年底,龙岩无公害生猪产品已达400多个。此外,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广西、河北等地采取多种措施,连续多年保持认证产品数量较快发展。上述省区认证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十,截至2011年底,累计有效认证产品为6240个,占全国总有效产品数的三分之二。
认证产品质量经受住考验。河南“3·15瘦肉精”案件发生后,有报道称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场也涉及其中。分中心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相关部门对报道中涉及的养殖场进行调查核实,最终判定涉案养殖场并未经过产品认证。同时,各地认证工作机构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四川省对获证产品产地进行排查,总覆盖率达81.6%(其中生猪产地覆盖率达91.8%),检测“瘦肉精”18706批次,结果全部合格,各地都对认证产品“瘦肉精”进行了抽检,结果全部合格,确保了品牌公信力。这些工作有效保障了无公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2011年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100%,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三个行业最高,再次证明了无公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可以信赖的。
深入开展培训,内检员和检查员队伍不断壮大。检查员和内检员是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中坚力量。2011年,各地共培训无公害畜产品检查员760人次,畜产品企业内检员4686人次。其中,山东举办十期内检员培训班,共培训1300多人次;福建培训内检员近700人次;河北培训内检员500多人次;辽宁培训内检员400多人次。部分省市在做好检查员和内检员培训的同时,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理论水平。
积极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各地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创造性地采取了许多新的工作方式。山东省不但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纳入省畜牧兽医局对各市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中,还作为省政府对市政府食品安全考核的一项重要评分内容;同时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作为质量安全示范县评选的前置条件;省畜牧兽医局还在各类畜牧项目中优先考虑获证企业。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山东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全省2012年1~6月份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达370个,是去年同期的4.25倍。重庆市编制印发了《重庆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政策、包含无公害畜产品在内的“三品一标”知识做了详细介绍,编入了“三品一标”监督检查内容、禁用投入品清单、生产(加工)记录表格、标志使用及监管情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