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颈椎病160例观察
2012-06-20孙长山
孙长山
(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 济南 250100)
临床上,我们采用颈椎牵引、推拿、穴位注射及药物综合治疗颈椎病160例,取得相当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病人均有典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有颈椎病的改变,如曲度变直(42例)、成角及kuschka关节增生(68例)、间隙变窄(42例)、颈椎间盘病变(106例),部分病人经CT和MRI最后确诊;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1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临床分型:神经根型36例,椎动脉型92例,颈型14例,交感型12例,脊髓型6例。
1.2 诊断依据
1.2.1 头痛头晕 常是颈后项背及一侧偏头痛,部分连及上肢,呈酸胀不适。头晕多因头颈部活动如转头、低头或仰头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而诱发,伴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猝倒等症状。
1.2.2 上肢麻木 病人在颈背部不适的基础上,尚有上肢麻木,一侧或双侧,但不对称,或伴上肢乏力,或行走无力漂浮感。
1.2.3 颈部触诊 局部可有压痛,按压此处可有上肢放射,头颈部活动出现眩晕,部分颈旋转实验(+),击顶实验或臂丛牵拉实验(+)。
1.2.4 颈椎正侧位片及斜位片可显示患椎增生,生理曲度变直、中断、成角、反向。部分病人经CT或MRI检查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管狭窄等。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治疗 盐酸培他啶500mL加入尼克林0.5g,654-2 10mg静点;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能量合剂1支、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最多2~3个疗程。中草药:自制颈宁汤: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生黄芪45g,赤芍15g,红花10g,白芷10g,陈皮10g,威灵仙30g,秦艽10g,头晕重加瓜蒌、礞石,因风而重加荆芥、防风、薄荷,伴血压升高者去白芷加天麻、钩藤。
1.3.2 穴位注射 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0.5mg、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3mL、ATP40mg,混合成6mL,取肩髃、户髎、风池、大椎、肩外俞、阿是穴,每穴0.5~1mL。注药后取出时如穴位出血者,可不必止血。
1.3.3 牵引治疗 病人端坐于椅子上,接好枕颌牵引套并拉紧牵引线,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牵引角度为30°,重量为2~8kg,每日2次,每次20min。牵引时注意让病人松开颈部皮扣,放松颈部肌肉。
1.3.4 推拿治疗 利用冯氏手法整复治疗,一般1周2次,大部分3~4次后痊愈。经手法治疗后,病人即感头脑清醒、视物清楚。
2 治疗效果
160例病人中,症状和体征经治疗消失者144例,占90%;尚有轻微症状者12例,占7.5%,效果不佳者4例,占2.5%。
3 讨论
3.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因颈椎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外感风寒湿邪、年老等因素,导致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纤维环脱水,使椎间关节失稳而造成关节功能紊乱,或由于骨质增生等颈椎关节损害而影响颈椎周围组织,使软组织继发损伤,累及神经根、血管、颈交感神经和颈段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穴位注射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达到通经散结、经脉通畅目的。气血运行畅通,邪痹即除,疾病乃愈。
3.2 颈椎功能是承受头颅重量和维持头颈平衡
由于人类颈部活动频繁,颈椎相互发生磨擦,又以第五颈椎最多见。由于第五颈椎的静态曲度最大,有效应力最强,磨损最多,退变增生最早,因此椎体旋转机会增加。人到老年以后,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退,椎间隙变窄,椎动脉因受压弯曲,故在治疗颈椎病时,应予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等药物。
3.3 颈椎病的发病
其生理病理基础是内在的退变和外在的损伤,二者互为因果,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出现异常压迫和化学刺激。但临床许多颈椎病病人退变增生不明显或轻微,且治愈后复查颈椎片前后无异。因此,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是由于“失动”而致,即颈椎椎体及附件(椎间盘、关节、韧带、肌肉)因退变或损伤,使各椎体关节失去相对平衡即“失衡”,失衡关节越多则症状愈多且重。推拿后,病人因“失衡”得以纠正,使其无论何时均得到瞬间平衡,从而症状改善或消失。在临床所诊治的患者中,表现多种多样:颈椎曲度程度不同的改变、棘突错位不在同一纵轴线上或横突及周围压痛等。通过手法整复,可观察到颈椎恢复自然曲线,拍片双侧颈椎关节间隙对称、椎间孔恢复正常。推拿的目的在于纠正患椎移位,解除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清除致痛因子,解除疼痛,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3.4 颈椎牵引主要是通过牵引制动颈椎,减轻肌肉痉挛,扩大椎间孔及椎间隙以减轻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粘连得以松解,小关节滑膜嵌顿被牵开纠正,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而达到缓解或解除症状之目的。牵引的重量应因人而异,牵引时间亦有所不同。
总之,在临床上对颈椎病病人,综合治疗最令人满意。年龄、性别不同其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各型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同时,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同时,还应检查病人有无合并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眼或耳源性眩晕等,使治疗有的放矢。
[1]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9~38.
[2]张茂狮.颈椎病发病机制再认识[J].颈腰痛杂志,1998,19(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