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着力,推进“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2012-06-19荆州市荆州区教育局局长谭永平
◎/荆州市荆州区教育局局长 谭永平
荆州区共有人口60.12万,现有5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6795人,在岗教师2947人,是典型的“人口小区,教育大区”。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全区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两课”)活动,正按照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环节有序推进,过程进展顺利,发展态势良好,效果逐步显现。
科学定位,寻求巧妙的结合点
“两课”活动是回归教育本源的有效探索。近年来,围绕“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本源,荆州区教育局开展了多项活动:抓德育,开展了“春晖少年德育行动”;抓教学,开展了“有效课堂”构建行动;抓家访,开展了“走百里、访千家、暖万人心”活动;抓师德,开展了“正师德、清教风”活动;抓教师素质提升,开展了“千日破关强师行动”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活动相对分离,效果缺乏整合,难以形成声势。“两课”活动成为了一面统筹各项工作、凝聚多方人心的旗帜,也是加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手。教育不均衡,最大的问题是师资不均衡,而教师敬业精神的不均衡是师资不均衡的主要方面。抓均衡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教师敬业精神的激发问题。同时,关注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课”活动正是抓住了均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力来促进均衡。
荆州区教育局较早启动了“两课”活动。2011年7月初,全区教师结合学生本学年在校表现和学业成绩,利用寒暑假,进行了一次大走访。2011年9月开学前,荆州区召开专题会议,对“两课”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全区又召开了2次推进会、5个现场会、2轮督办检查,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确保了活动全面推进、取得实效。
突出重心,把握根本的立足点
“两课”活动在过去也曾开展过,但是内涵较窄、时效较短。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荆州区将“全覆盖、长效性、常态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了活动的主题、内容和要求。
内容突出全覆盖。全区将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四让”:让每一节课更有效,让每一名学生更优秀,让家校联系更密切,让师生发展更主动。将“课内比教学”的内容界定为“全面的比”,即“三比三优化”:比学识,优化专业素养;比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比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将“课外访万家”的内容界定为“内涵丰富的访”,即“三进三带”:有效沟通进万家——家长理解带回来;针对服务进万家——社会满意带回来;教育调研进万家——一手资料带回来。从而让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都进入比的范畴,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充分关注的对象,突出了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教师全覆盖和学生家庭全覆盖。
要求突出常态化。“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做到“三优化、三提高、四坚持”。如课堂教学的规定动作是“一师三课”,即每个比武周期内教师围绕学校教研主题自荐一节课、每学期内随机接受专家评审组推门听评一节课、每个月接受学科教研组随机监测一节课,三节课的评分之和作为比武周期内教师课堂教学的总得分。“课外访万家”活动明确提出了普访、复访和特访三个层次的要求。普访落实“六必进”,复访中对重点学生落实“六回访”,对特殊群体学生,安排专人跟踪特访。同时,对每次家访流程也作了统一规范,即访前“两有”,访中“四注意”,访后“两落实”。
机制突出长效性。“两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活动,还是一项全面强化师德、提升教师素质和加强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区更加注重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责制、定期简报通报制、多轮暗访督办制、信息上报制、专项奖励制和教师专项档案制等制度;更加注重结果的长久运用,将其作为学校、校长和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评先表优的必要条件。
找准症结,抓住有效的突破点
在活动开展中,全区经历了一个边思考、边探索、边创新、边完善的过程,围绕“全覆盖、常态化、长效性”的“九字”方针,在突破参与全员性、监测科学性、评价有效性等难题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分层推进,破全员参与之难。活动伊始,部分学校因规模小、同科教师少,可比性不强;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家长不欢迎走访,部分中老年教师因不愿与年轻教师同台比武排名,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部分学校因学生居住地分布广而产生畏难情绪,高中学校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教育局组织专班深入学校调研,研究出台了“分层推进、分区走访”的实施办法。规模小的学校和学科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比武活动,教师按年龄分组进行,学生居住分散的高中学校分乡镇集中走访,有效保证了“四个全覆盖”。如江陵中学推出“四大方阵燃激情”,将全校教师分为青年、中青年、中老年和老年四个方阵,分别提出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中年教师创业、老年教师成名的发展目标。荆南中学丁大江老师带着一袋馒头,走访完了一个乡镇的十多个行政村。全区一大批年近六旬的老教师带头讲课、说课、走访,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创新方法,破科学监测之难。采取监测用表量化,对学校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过程推进、宣传发动、活动效果等方面,对教师从专业素养、备批常规、讲课说课、学生(家长、社会)评教、考试成绩、走访完成率、走访效果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多维度地评价。实现监测主体多元化,引入了教师反思的自我监测、相互促进的同伴监测、诊断提高的专家监测、效果评价的学生监测,全方位监测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落实监测实效性,通过课堂巡查制、校级干部推门听课制,落实日监测;通过教学基本环节的月查、月评、月通报、教研组随机抽取一节课由学生评价和每班随机抽取20名家长电话调查等落实月监测,有效破解了监测的实效性难题。
成功牵引,破有效激励之难。教育局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定期总结,对活动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全区每学年评选活动先进单位20个(其中农村学校10个),先进个人80名(其中农村教师40名),在全区遴选100节精品课例,评比100名“课堂教学尖兵”,结集出版《优秀教学案例》《“我与教学比武”征文集》《优秀家访手记》等。
多维延伸,培育教育新的发展点
“转舵之机在于乘流,张帆之妙在于借风”,在“两课”活动中,荆州区教育局努力借助活动的功效,多维延伸,加速推进教育发展。
激活教师内趋力,向加速教师队伍专业化延伸。教育局以持续开展常态化“两课”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引导教师将精力集中到教书育人上来,切实做到“精益求精教学,全心全意育人”;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及同行的互助评价,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校本教研、“千日破关强师行动”及有效课堂构建等方式,帮助教师明确新目标,领会新要求,掌握新技能,满足时代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需求。
启动“双品牌”战略,向教育资源库建设延伸。教育局借活动的全面开展,在全区范围内收集质量高、示范性强的精品课程,评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将优质教案、课件、视频等课程资源分学段、学科上网入库,建设“荆州区品牌课程资源库”;为优秀教师授勋设位,建设“荆州区品牌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双品牌”战略,抢占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制高点。
引领校际竞争合作,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延伸。教育局以区级教学比武为抓手,推动校际竞争,促使学校自加压力,强化管理,发掘潜力,提升办学水平;推行以两校结对共建互助和“强师论坛”网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校际合作,使学校之间强弱互补、资源共享。让活动成为缩小校际差距的平台,为实现全区“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奠定基础。
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校内自荐课和区级比武已经结束,各学校正在转入持续开展常态化教学比武阶段;全员普访也已完成,正在进入重点回访和特访阶段。活动至今,全区教师共家访学生4万多名,撰写家访手记2万多篇,收集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1000多条,教育服务做实事2000余件。“两课”活动已显现出效果:校长教师更忙碌了,学校竞赛更激烈了,各类典型更亮丽了,家校沟通更融洽了,教育形象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