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期刊编者按的元话语调查分析
2012-06-18王琴
王 琴
(佛山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佛山,528000)
学术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语篇构建活动,是读者与作者、社会三者间的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语篇社团成员协商学术观点、交流学术成果的人际沟通过程。在语篇构建中,作者借助元话语将自己投射到语篇中,以表明他们对语篇和受众的态度。Hyland指出,“元话语是作者明确组织语篇,表达对语篇内容或读者态度的资源,所有元话语都是人际功能”[1]。
国外学者们十分关注元话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功能研究,其中最具影响力、贡献最大的两位是Hyland和Tse。2004年,他们在《应用语言学》杂志上合作发表了《再评学术语篇写作中的元话语》一文,通过分析240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他们讨论了元话语在呈现命题内容、揭示学术社团的修辞和社会特征中的人际互动功能。Tse后来又专门撰文探讨了学术书评中的人际互动及表现。国内外从元话语角度来分析学术书评语类的评价功能及人际互动特征的研究已不再是凤毛麟角[2-4]。迄今,学术期刊编者按的相关研究似乎为研究者所忽略。笔者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后发现,国内外专门针对学术期刊编者按的元话语研究极为匮乏,本文希望就此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编者按的语类分析
语类即“语域+目的”,它包括交流者以言行事以及怎样组织语言事件达到交际目的[5]。语类代表作者如何典型地使用语言回应反复发生的情景(Thompson,1996)。Bhatia将书评与编者按都归为“推销语类群”(Colony of promotional genres)[6]。与学术书评表达作者个人观点不同,杂志编者按作者多为功成名就的“大家”、“名家”,这些专家学者们在学科社团中享有威望和声誉,他们以杂志编委的集体身份传播学术社团的“声音”,他们必须遵守社团规约,以语篇社团期望的方式对“产品”进行积极、正面的推广和宣传。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劝说语类,学术期刊编者按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向读者推介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及书评,向读者展示期刊的办刊特色、学术前瞻性和创新点,以及对审稿专家在提升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所做的贡献予以褒奖和肯定。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可以比作营销主体和营销对象的关系,其推销的是抽象的文化精神“产品”。
元话语是“修辞行为”,是语用构件[7]。修辞是劝说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定义为,“用各种方法来建立劝说证据的艺术”。元话语是反映不同写作目的的修辞特征,反映有关读者的各种假设和互动关系,它是帮助作者实现写作目的的语言资源和语用策略。学术期刊编者按语类中究竟如何使用元话语来实现话语的交际功能,也是本文要讨论的议题之一。
二、研究设计和步骤
(一)元话语模式
Hyland(2005)从功能角度出发,把元话语看作作者指称语篇、作者或读者的方法,提出了元话语的人际模式。他将元话语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交际元话语又细分为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内指标记、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人际元话语包括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和自我指称。过渡标记包括表示添加、比较、结果的连词和状语短语,如 and,however,furthermore,instead,as a result等;框架标记表示语篇结构和界限,如to summarize,at the same time,to conclude,my purpose is等;内指标记指语篇的其他部分,如as noted above,see X in this issue等。言据标记表示观点和命题内容的来源,如According to,X argues等;语码注释语进一步说明命题意义,如namely,such as,in other words等;模糊语表达对命题持保留观点,如perhaps,relatively,to some extent等;增强语表达作者对命题的确信程度,如clearly,indeed,indefinitely等;态度标记表示作者对命题的情感态度,如interestingly,surprisingly,agree等;介入标记指提醒读者注意或把读者引入语篇的显性手段,如consider,you can see that;自我指称语指作者在语篇中用第一人称谈及自己,如we,our,I,my 等。
这一元话语的人际模式继承性地批判了Crismore、Van Kopple等人提出的将元话语分为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的“二分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故本研究将采用Hyland的元话语模式的分类标准对元话语进行逐项统计。
表1 英语学术期刊编者按中元话语的使用频次分布情况
(二)研究问题
本文希望回答以下问题:(1)从总体上看,英语学术期刊编者按中的元话语分布呈现哪些特征?(2)ESP和JEAP两组期刊编者按中元话语的使用有无差异?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造成以上特点和差异的原因何在?
(三)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语料选自Elsevier电子期刊网,笔者选取了国际知名的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期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简称 JEAP)于 2003年-2012年10年间公开发表的编者按各30篇,平均每年度各占3篇,两类杂志合计60篇,总字数为56138字,其中ESP总字数为28401字,JEAP总字数为27737字。鉴于语料标注工具Corpus Tool在元话语的区分上存在技术困难,我们采取人工标注逐句检查、反复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最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下对元话语的使用按每1000字来计算。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学术期刊编者按中元话语的分布特点
通过对60篇编者按中的元话语进行逐句筛查和反复校对,我们发现元话语的使用呈现以下特点:
1.互动类元话语的总体使用频次明显高于交际类元话语。互动类元话语占65.9%,交际类占34.1%;互动类的使用频次为每千字15.se4次,而交际类为每千字7.9次。
2.如表1所示,总体使用频次位居前三的由高到低排列为:自我指称>模糊语>过渡标记语;位于最末的三项分别为:态度标记>回指标记>介入标记。
(二)两类期刊编者按中元话语的使用差异
通过对比ESP组和JEAP组的元话语使用类别和频次分布,我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组期刊语料中元话语存在以下差异:
1.JEAP组无论是元话语的总体使用频次还是各小类的使用频次都普遍高于ESP组(见表2)。
表2 组间元话语使用频次分类比较
2.通过平均值计算显示:ESP组每篇编者按中有19.3个元话语,JEAP组每篇有24.3个元话语。独立样本T检验的显著值为0.17(>0.05),结果表明元话语在ESP组和 JEAP组的使用频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3.比较交际类和互动类元话语的平均值后,我们发现:ESP组平均每篇编者按中使用了5.9个交际类元话语和13.4个互动类元话语;JEAP组平均每篇使用了9.0个交际类元话语和15.3个互动类元话语。独立样本T检验的显著值(Sig 2-tailed)为交际类0.15(>0.05)和互动类0.32(>0.05)。统计数据显示,交际类和互动类元话语在两组期刊中使用频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成因分析
1.互动元话语是作者对语篇内容评价或表明态度的资源,它有助于吸引读者参与语篇人际互动,引发读者对语篇或作者态度做出回应。编者按作者频繁使用自我指称,例如we、our、I,my等,自我指称元话语在与读者通过语篇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位作者的德性,即学术气质和学术品质。例如:
例1 W e also thank the many additional reviewers who have given u s their help during the year,and on whom w e rely for the occasional expert advice that so vitally supports o u rreview process.[JEAP,2011(10)]
该段落中反复四次使用了自我指称语we、us,不仅强调了杂志编委的学术气质,而且反映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编委语篇社团的写作目的,即在保证刊物的发行质量和学术声誉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利润和销量最大化。笔者发现,自我指称和模糊标记的合计使用比例占到元话语使用总量的57%,这也是造成互动类元话语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交际类元话语的主要原因。
模糊语的使用不仅使作者避免承担言语行为的后果和责任,还拓展了对话空间,赢得语篇社团成员的尊重。作者采用学术上可接受的角色和符合学科社团标准的语旨,在维持学科中的尝试性结论和断言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例如:
例2 As both Farrand Basturkmen in this issue point out,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havetraditionally received s o me w h a tless research attention than other EAP skills.[JEAP,2003(2)]
例3 So students ma y typically produce essays or short expositions in the first year of undergraduate study and a research report or dissertation in the final year,replicating,t os o mee x t e n t,the experts’research article.[ESP,2004(23)]
例2中用了程度副词somewhat来降低其论断的确信程度,将面子威胁行为的伤害降到最低;例3中用情态动词may、介词短语to some extent表示该论断是作者的主观推断,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2.交际类元话语注重话语组织的方法,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语篇。编者按中过渡语的出现频次较多,凸显了作者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意识。学术写作是基于期待的学术实践活动。语篇作者会考虑和权衡目标受众的兴趣、语篇经历、背景知识、信息处理需求和情感诉求,以语篇社团令人信服的方式达到劝说目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渡标记语体现了语篇作者对论点、论据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不仅便于受众理解语篇整体结构、段落间及句群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也减轻了作者在语篇处理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例如:
例4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onducted in this research contradict this assumption,s i n c e they show that the English Language used in advertising is n o t o n l yeasily understood by the readers of Polish women magazines,b u tthat it does not seem to affect brand image or purchasing intention.
例 5 Aspreviously noted,listening strategieshave been quite extensively studied overthe past15years;h o w e v e r,very little of the research has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ose that are specific to academic listening.[JEAP,2011(10)]
例4中用since连接句子,表示前后句子间的因果关系,即后句是对前句原因的说明和阐述;not only...but(also),用来表示后项分句间的添加、递进的逻辑语义关系;例5中however表示分号前后命题内容之间的对比和转折关系,即后句命题信息与前句预料的信息出现矛盾。
态度标记表达对命题的情感或态度,如惊奇、好奇、受挫、习以为常等情感或同意、重要性等态度。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很少使用态度标记和介入标记,应该是出于维护杂志编委集体身份和形象的考虑。这样既突出了编者按语类的“非个人、非主观”的交际语旨,也提升了该类语篇的规范性和学术专业性。作为两大国际知名的语言类学术期刊,ESP和JEAP代表了语言学领域相当的权威和威望,其语式应为正式的书面体。而介入标记,譬如 you may notice,consider,should,must等带有明显的口语对话性和非正式语体特征的标记,与编者按的语式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鉴于编者按篇幅的局限,作者不可能像论文写作那样进行大量的文献回顾,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回指标记的机率。
本文对60篇英语语言类学术期刊编者按中的元话语研究表明,互动类元话语的总体使用频次明显高于交际类元话语,其中自我指称语、模糊语和过渡标记的使用频次最高,而态度标记、回指标记和介入标记位居最末。对比JEAP组和ESP组的编者按,我们发现JEAP组的元话语总体使用频次和各小类的使用频次均高于ESP组,但交际类和互动类元话语在两组期刊中使用频率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Hyland认为,学术语篇作者如同演说者一样,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素质:说理(logos)、气质(ethos)和动情(pathos)(2005:65)。元话语与这三种基本素质关系紧密,学术期刊编者按“作者群”倾向于使用过渡标记投射说理,他们偏爱使用自我指称和模糊标记维护学术权威、树立学术气质,同时结合使用其它类型的元话语,如增强语、态度标记和介入标记表达对读者的尊重或搭建作者、信息与受众的社会人际关系。
元话语是体现推销类学术语篇修辞特征的语言资源和语用策略。考察元话语在学术期刊编者按中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编者按语类的交际目的。元话语研究为动态分析学术期刊编者按的言语行为和语类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术期刊编者按的语类结构与元话语的使用频率有何内在联系?汉语学术期刊编者按与英语学术期刊编者按中的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有何异同?不同母语文化的作者在编者按中使用元话语究竟有何差异?笔者以后将对其进行讨论。
[1]Hyland,K&Tse,P.Metadis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2):156-177.
[2]Moreno,AL.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evaluation resources across academic texts[J].Text&Talk,2008,28(6):749-769.
[3]辛志英,黄国文.元话语的评价赋值功能[J].外语教学,2010(6):1-5.
[4]Ryshina-Pankova,M.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persuading the reader in FL Book Review[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11,20(4):243-256.
[5]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Bhatia,v.k.World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M].London:Continuum,2004.
[7]成晓光.亚言语,元话语,还是元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