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生成性课堂

2012-06-16毛节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3期
关键词:孤帆孟浩然烟花

毛节荣

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那么如何构建生成性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为生成营造氛围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到课文中去体会、去领悟文本的情,把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学生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最终使教师、学生、文本能有效地对话,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相联系,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烟花三月”,学生说出了许多词句,如: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等,我适当小结:阳春三月,杨树开花,远远望去,白蒙蒙一片,如烟如尘,诗人称三月为“烟花三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春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强感悟,在读中感受美,在读中想象每个人心目中的“烟花三月”。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主体力量得以表现,个性得以张扬。

二、巧设问题,给生成一个支点

师生在进入生成的情境之后,必然要发生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交往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生成的动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所以,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而教学设计中有效的问题设置,则能给课堂架起一个生成的“支点”。

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句时,我想请学生说说对“孤帆”的理解,于是,设置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江上真的只有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学生略作思考,不一会儿,纷纷说道:“不是的,江上还有其他的船,只不过从孟浩然下船后,李白一直目送着这艘船离去,没有去注意其他的船。”“因为李白心里只想着孟浩然,所以他的眼里只有这艘船,其它的船都视而不见。”……我说:“是啊,长江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江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只,因为李白心中想着孟浩然,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他乘坐的船上,因此,他只见‘孤帆。”这个环节,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个生成的“支点”,为学生搭起了放飞心灵的平台,才使学生的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被激发,从而,深刻地领悟了李孟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潜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生成信息,如何对待这些极其丰富,但又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是漠然置之,我行我素地上演“教案剧”;或是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地“被牵着鼻子走”;还是合理利用,积极地将其演绎成一份份未曾预约的精彩、意料之外的惊喜?《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合理巧妙地捕捉生成性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例如在理解“碧空尽”这个词语时,大部分学生依据课文后的注释知道是“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碧空尽说明李白在岸上站了很久很久,直到船都看不见了。”另一生接着说:“从这个词我可以想象李白当时的心情是难以割舍的,直到船看不见了,还舍不得离开。”“说得太好了,直到船看不见了,李白仍伫立江畔,似乎要把一片情意托付江水。”我补充道。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深入体会友人之间的感情。学生畅所欲言,情感达到了又一个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我巧妙地施以诱导点化,使之成为点燃全体同学创新的“星星之火”,激活课堂生命活力的“兴奋剂”,让课堂锦上添花。

四、引导朗读,让生成得以升华

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结合了自己独特感受后的一种重新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超越教材,作语文材料的尝试挖掘,凸现教材中所潜存着的思仿佛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江畔的李白,内心已完全沉浸在古诗描写的意境中。学生对诗句的诠释丰富而独具个性,朗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悲壮雄厚,或平稳,或悠长……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情感,使生成独树一帜,使课堂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孤帆孟浩然烟花
孤帆的影
春晓
舟中晓望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放烟花
烟花
临江仙·远望
春晓
烟花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