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无障碍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研究*

2012-06-13袁丽华

图书馆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盲文残疾人图书馆

袁丽华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社会包括公共服务部门对残疾人生存状态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也作了很多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然而,残疾人在信息资源的配置、获取与利用上,依然与正常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恶化了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1]。因此,在物理无障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今天,应该加快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步伐。

信息无障碍指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2]。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社会信息服务机构,承担着整理和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公平分配的职责[3],应通过“以人为本”“平等”“自由”的理念,制定各种无障碍服务的政策,在物理环境无障碍的基础上,提供适合各类特殊人群的设备技术、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各种服务形式,尤其是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满足所有读者的信息需求。

1 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的调研

1.1 调查数据

为了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笔者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为我国30个省级、直辖市公共图书馆。调查方法以网络调查为主,并辅之以在线咨询、邮件咨询、电话咨询、文献资料调查等。主要从资源和服务两方面对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大部分来自各公共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虽然调查的公共图书馆数量相对比较少,无法反映出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全貌,但是,能反映出公共图书馆基于网络的信息无障碍服务情况,并且所选择的都是省级、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

1.2 调查分析

1.2.1 信息无障碍资源建设

很多公共图书馆都设立了盲文阅览室、有声阅览室,部分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适合残疾人的馆藏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相比以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相较于占全国总人口的6.34%的残疾人口,相较于国外图书馆为残疾读者的资源服务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馆藏资源的类型比较单调,主要为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使用的大字体读物、WEB-Braille、有声化OPAC、DAISY CD/DVD等资源类型,我国几乎没有使用。其次,馆藏资源的数量比较少。在本次调查的图书馆中,只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广东图书馆五家图书馆的盲文图书数量超过千册,其他馆一般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册。再次,馆藏资源的内容也相对单一,盲文图书一般只涉及医学、教育、语言、法律等几类;最后,馆藏资源的更新也比较慢。这样一来,很多图书馆的残疾人信息无障碍资源形式大于使用,象征意义大于使用价值。

1.2.2 信息无障碍服务方面

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把馆内服务与馆外延伸服务结合起来,在物理无障碍建设的基础上关注、重视残疾人信息资源的获取。但各图书馆的服务情况参差不齐。

在服务手段上,一些图书馆大力尝试新的服务方式,如上海图书馆启动了中国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消除残障人士获取信息的障碍[4]。但大部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仅限于传统的方式,主要是盲文图书和视听资料的借阅,对现代化服务方式涉及甚少或尚未涉足。从表1可看出,送书上门、邮寄借书、流动图书馆、社区分馆、在线咨询、对面朗读、手语翻译以及为残疾读者开展的其他活动,都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还没有形成普遍趋势。

在服务对象上,大多以视障群体为主,很多图书馆馆都设立了有声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提供盲文资料与有声读物,并提供盲人专用电脑和相关辅助软件,部分图书馆还开展盲人专用电脑和网络使用辅导或培训活动。而图书馆针对其他类型残障者的专门服务还很少。

在合作服务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能主动与残联、特殊学校联系,开展个性化的活动,拓宽了为残疾读者服务的范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有计划地、系统地、延续性地开展此类活动的图书馆还比较少。

2 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的思考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仍以物理无障碍建设和传统借阅服务为主,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际服务提供、服务利用都存在不足。残疾人服务还没有进入图书馆常规或主流服务,仍属于附属服务、边缘服务,落后于国外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因此,如何把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融入主流服务中,如何让残疾人平等、自由地享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满足其文化需求,从而促进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无疑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1 增强残疾人服务意识

要增强残疾人服务意识,尤其是主动服务意识。从大范围而言,整个社会应树立关注残疾人、帮扶残疾人的意识,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残疾人无障碍信息获取的一系列政策及法律法规;从小范围而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要有一支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通过培训、交流,增强图书馆员的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素养。

2.2 完善信息无障碍的政策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提出“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5]199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提出,“逐步增加配有字幕的影视作品。增加适合盲人、聋人、弱智人的读物。”[6]200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发展信息和交流无障碍。服务行业人员学习、掌握基本手语;研制、推广适合盲人、聋人使用的通讯设备”,“加大对盲文出版和满足残疾人特殊需要的图书、音像、报刊出版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7]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8]从总体来看,我国关于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地完善,但大都只是宏观规划,内容比较笼统,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因此,在信息无障碍的法律法规中,需要在整体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对条款进行微观细分,并保障能够贯彻实施。在残疾人服务条款中,首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处处体现出残疾人与正常人在信息获取及其他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平等权利的精神,这是信息无障碍服务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次,要增加可操作性的规定,弥补宏观性规定带来的不足;再次,应加强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监管部门,建立监督管理体制,这是信息无障碍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强后盾。残疾人服务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它需要多个部门机构(如残联、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等)的配合,明确各机构在合作中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必须明确监管部门及其职能,这样才能使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最后,保障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的专项经费,这是信息无障碍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2.3 重视馆藏特殊资源的建设

馆藏特殊资源一般是针对盲文、有声读物而言,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充分了解残疾人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资源建设,并且对其进行统一著录,纳入OPAC进行统一检索,方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家就能检索资源。针对特殊资源出版数量有限的情况,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自行制作文献、有声读物,条件不足的图书馆可以与出版商合作,有计划地制作出版盲文资源及有声读物,图书馆之间也可以采取馆际互借的形式满足残疾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图书馆还应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由专门工作人员对本馆纸质文献、电子资源以及网上可利用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后,上传至数据库。图书馆还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服务理念和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源,如对于聋哑人,可以在有声资源上加入文本描述,即提供描述性视频资料方便其阅读;对于盲人,可以引入有声化OPAC来方便其检索资料等。

2.4 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网站建设

图书馆要积极促进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网站的建设,使其最终建成残疾群体图书馆一体化的服务网络。2011年12月12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承担的“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通过了专家验收,标志着国家级为各类残疾人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建立,保障了残疾人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然而目前从该网站上只能检索到国家图书馆的资源,无法得到残疾读者所在地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国家图书馆可以考虑依托“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平台建立起“全国服务合作网”,把全国公共图书馆联合起来,构建起统一著录、资源共享的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网络。

2.5 实现残疾人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

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要求公共图书馆针对残疾读者提供一系列特殊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在现实服务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请进来”服务中,图书馆不是“坐等上门”,要着重考虑“如何请”、对“请”的方式方法做出一系列的计划;“走出去”服务中,除了采取流动图书馆、送书上门、社区分馆等形式,图书馆更要走进社区、走到残疾人群中,了解残疾人信息获取的现状,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制定出更有利于残疾人信息获取的服务方式。(2)在计算机网络服务中,图书馆应采取主动推送服务、实时参考咨询服务。在对读者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图书馆对读者所需的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和技术、检索结果等进行定制,建立起适合读者的数据库,并通过主页进行信息服务如虚拟资源利用、定题服务、互动服务、原文提供等;进行信息无障碍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为计算机网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DAISY系统提供了一个与图书馆的数字化系统相关联的智能接口,用户可以利用它在自己希望的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新闻、报纸和杂志信息,还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主题信息。(3)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残联、特殊学校的专业优势,联合开展有助于残疾人学习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针对残疾人由于身体缺陷带来的心理问题,公共图书馆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提供更多有关心理疏导、人际交流的书籍、讲座等,让更多的残疾读者能够以健康的人生态度融入社会生活。

3 结束语

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信息文化优势,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构建自身的信息无障碍体系,推动信息无障碍发展的进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残疾人信息无障碍。

[1]郭慧霞.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研究[D].郑州大学,2010(5):1.

[2]王世伟.构建信息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体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38.

[3]何川.国内信息无障碍的现状及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07(3):4-8.

[4]图书馆服务残疾人的动人之处[EB/OL].[2011-12-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w414.html.

[5]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B/OL].[2009-04-27].http://xnc.zjnm.cn/zdxx/xwlb/view.jsp?zdid=24224&lmid=3817&id=183961.

[6]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1-10-12].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112602199602.html.

[7]中国残疾人事业 “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2005年)[EB/OL].[2012-03-09].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519/468743.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B/OL].[2012-01-18].http://baike.baidu.com/view/84101.htm.

猜你喜欢

盲文残疾人图书馆
布莱叶:发明盲文,在黑暗中“看见”世界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图书馆
关爱残疾人
飞跃图书馆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盲文纸质出版物与数字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