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260SRS系统偶发故障
2012-06-13安徽陈远
文/安徽 陈远
奔驰E260SRS系统偶发故障
文/安徽 陈远
故障现象
一辆2010年生产的奔驰E260Coupe,VIN:WDD207347XXXXXXXX,行驶里程17257km。司机报修,最近仪表中出现辅助防护装置(SRS)故障指示灯偶尔闪烁。
故障诊断与排除
接到该车后,连接DAS诊断电脑读取系统故障码,结果显示:9C14—驾驶员碰撞响应式头枕,颈部保护头枕(NECKPRO)断路;9C1A—前排乘客碰撞响应式头枕,颈部保护头枕(NECK-PRO)断路。故障出现频率均为一次,且在同一时刻(17232km)出现。对这种偶发性故障,依据维修经验,一般先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若系统功能一切正常,检查座椅后盖板内的头枕插头是否松动。若接触良好,便可以直接将故障码清除。
由于,辅助防护系统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为谨慎起见,决定进行仔细检查。按照DAS诊断电脑的故障引导功能,先检查驾驶员座椅插接板X55/3(图1)的插接是否良好、插针有无变形、插头是否受腐蚀、连接线束有无破损等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接着,根据诊断电脑引导,检查驾驶员侧碰撞响应式颈部保护头枕(NECK-PRO)电气插接器X150/1,结果一切完好。之后检查头枕线束与安全气囊电脑之间的连接是否松动,结果正常。沿着诊断电脑引导,检查前排乘员座椅上的插接器X55/4和X150/2也未发现异常。问题不像想像中那么严重,故障码应该可以直接删除了事。但是,始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前排左右碰撞响应式头枕(NECK-PRO)电磁线圈的电路同时断路?不能如此巧合,前排左右碰撞响应式头枕(NECK-PRO)电磁线圈的电气插头分别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里面,不可能同时都松动了。
又查看了全部系统的故障代码,后SAM电脑记录了故障码B215F72—“接头15R”继电器(1)存在故障,促动器不关闭。故障频率也只有一次。但这个故障码与头枕线束断路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次查看故障引导,诊断电脑要求关闭点火开关,用电脑激活“接头15R”继电器(1)N10/2KB和“接头15R”继电器(2)N10/2KG,结果一切正常,但是感觉“接头15R”继电器(1)N10/2KB相比其它继电器有点热。拔下两个继电器,检查插头无锈蚀,继电器与后SAM插接良好。初步怀疑,该继电器内部存在接触不良或者工作时间太长导致自身过热。依然重复刚才的疑问,此故障码与头枕线束断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除非两前碰撞响应式头枕电磁阀有共同的结点,才能解释清楚为何它们同时断路。为了验证刚才的猜测,通过WIS查询到两前碰撞响应式头枕(NECK-PRO)电磁线圈的电路图(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两前头枕电磁阀的各自一根线,连接到后SAM的3I插头的6号针脚。如果该针脚松动,便可以自圆其说了。拆开后SAM找到3I插头检查,并未发现6号针脚(图2)有松动的迹象;后SAM上对应的插针无变形,也没有发现有锈蚀之处。
故障码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所做的这些检查似乎都不能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辅助防护装置(SRS)故障指示灯偶尔闪烁。再次研读一遍故障代码列表,没有找到其它系统内存储的故障码。总是觉得在同一里程数下产生的故障码B215F72与两前预防式安全头枕电磁阀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沿着电路图向上查线路走向,点开3I电路图(图3)的文件号PE54.21-P-2108EAF。
电路图表明3I插头6号针脚是由后SAM上的第37号5A保险丝供电,保险丝之前的线路是由KB继电器控制也就是由“接头15R”继电器1(N10/2KB)控制。到此一切豁然开朗。由于KB继电器内部故障工作不稳定,导致其控制的线路偶尔断路。原来两者的内在联系在此,KB继电器为两前碰撞响应式头枕电磁阀供电,其存在故障,导致两前头枕同时报断路。3I插头上的6号针脚
该故障里所出现的故障码虽然在近期内只出现了一次,但不能由此就判定,只是偶发性故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现在的车载系统越来越复杂,各系统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考虑解决思路时,不能只根据所在系统报的故障码或两次故障引导,就可以找出故障原因。一个故障码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应该与其它系统存储的故障代码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也许它们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要轻易忽视客户所报修项目,这是工作态度,也是对客户负责的表现。在理不出头绪时,查找相关的电路图,是不可缺少的。
专家点评—高惠民
看完本案例的维修经过,我深深地感受到作者除了有精湛的维修技术外,更可贵的是具有一份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处理辅助防护装置(SRS)故障指示灯偶尔闪烁故障中,把客户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放过每一个与故障发生原因有关的信息,对SRS系统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分析,找出故障原因,直至故障排除。然而在我们业内,有一些维修技师对车辆偶发故障不作认真检查,深入分析,只是草率地清除故障码后就交车给客户,使客户为了同一个故障反复入厂报修,引起客户极大的抱怨。因此,我们要倡导是前一种精神,抨击后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