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基尼系数
2012-06-12黎远
黎远
据12月9日公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远高于2010年世界基尼系数平均值0.44。明年4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将公布中国最新的基尼系数,但超过0.5基本已成定局。
其实,中国在2002年就已越过世界平均水平。而统计局等相关权威机关对此数据的三种解读方式耐人寻味。解读一,中国的基尼系数剔除了一些最高收入和收入为负的家庭样本后计算而成的。而这种方法并非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解读二,表示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常见现象,巴西在1989年基尼系数高达0.63,之后政府努力发展教育,加强二次分配转移支付,现在也不高。但不要忘了,上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发展可是处于混乱状态,这怎么就成为我们的标杆了?解读三,在排除了垄断行业和公务员家庭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仍为0.6,说明群众仇富心理所针对的对象并不客观。笔者看来,很多真正的高收入家庭已经被“解读一”的时候剔除了,影响自然不大;而且百姓仇恨的是那些见不得光的财富来源。
接下来,根据十八大后调整收入调整的政策指导方向,可以预见一系列均衡贫富的政策又将出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说:“国家财政每年以20%的速度在递增,递增部分达2万亿,而国有企业留存利润有1.98万亿,如果这部分用于降低中国的基尼系数,效果将非常明显。”虽然这只是一句随口的评述,可见在我们权威研究机构人员的脑子中,并不去研究分配机制,而仍然是简单的“取多补少”的打土豪逻辑。国企留存利润,也是符合市场及相关的财务逻辑关系,如果国家想拿就拿去解决不平等问题,今年分完了,那明年呢?按照这个逻辑,高薪者被调整几乎是一定的,因为高薪者的收入是看得见的,而表面工资低,实际占用资产、资源獲取暴利者却乐得被补贴。
建议我们的权威机构,第一,采用国际通行方法,认真计算数字;第二,数字出来后,多想想数字后面的机制,而不是数字本身。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