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报艺术版面的定位及创新

2012-06-12林佳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艺苑潮剧揭阳

□ 林佳燕 黄 鹂

(揭阳日报社,广东 揭阳515500)

2009年1月24日《揭阳日报》第5版

一份报纸,一个版面,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版,如果没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在传媒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将很难获得受众认可和关注。那么,在新的环境下,作为地市报的艺术版将如何应对呢?除了沿用传统书画艺术展示的编辑手法,是不是可以挖掘本土艺术文化,从而形成艺术版的鲜明特色呢?本文以《揭阳日报》为例,探讨地市报艺术版的创新。

众所周知,民间艺术是本土文化中的一座艺术宝库,是代表本地文化最为传统与纯粹的载体,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已成为浓缩历史的记忆、质朴的情感。这些都是广大受众所希望和愿意了解的,也是一份报纸艺术版所占有的最有利的资源,合理利用、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做出自己独有的版面风格,便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长期的关注。

宣传报道本土艺术文化是报纸职责所在

揭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建制上溯至先秦,两千多年的积淀,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本土文化。木雕、潮剧、剪纸、英歌舞等民间艺术灿若繁星,绚丽多彩又独具特色,历来有“小戏之乡”、“国画之乡”的美誉。

然而揭阳民间艺术随着一代老艺人的去世,以及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正逐步走向萧条、衰退,甚至消亡。作为地市一级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此做出努力,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优势,将这些民间艺术收集、整理、采写、编辑,然后刊登出来,让受众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些艺术种类,进而去关注、传承我们的本土艺术文化。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版是吸引读者的途径之一

虽然由于地域的关系,地市报艺术版无法时时刊登最前沿、最高端的艺术稿件和作品。但正因为地域的关系,地市报艺术版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此前,关于民间艺术的稿件和作品图片,一般都是孤立的、零散的见诸报端。由于缺乏系统、深入地整合,经常被受众忽视,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9年《揭阳日报》改版,作为《艺苑》版编辑,笔者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对版面的定位及栏目作了重新设置。每期《艺苑》都有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其中,“揭岭民艺”栏目从2009年1月开始推出《乔林烟花火龙:600年历久弥新》、《揭阳木雕:我国木雕工艺史的一枝奇葩》、《阳美翡翠玉雕:百年玉缘贵雅天下》、《潮剧:余音绕梁数百年》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版,全面、系统地介绍每项艺术的历史、传承和现状。配图精美、版式简洁大气,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受众的追捧和社会各界好评,也引起了许多受众对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探讨,彰显了《揭阳日报》作为地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当确定了艺术类版面的定位之后,就要在版面的内容和版式上动脑筋了。笔者深入思索:如果量少精悍,怕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文长图多,又恐受众不能够静心全面阅读,当然再多的内容也无法和海量的网络资讯相比。这就要求艺术版的编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选择题材,从采访前的策划、采编过程、版面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多花心思。

精心策划与版式创意

改版之初,在平面的报纸上用什么形式,什么角度来表现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凡民间艺术必有其悠长的历史,能流传下来的必有精彩突出之处,今日的现状和明日的发展就是关注的重点。思路理顺了,接下来就着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初订采访方案。以揭阳木雕为例,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门艺术,笔者一开始就制订了采访拍摄方案:拍摄最负盛名的“关帝庙藻井”、始创“通雕”手法的“半边蟹篓”等精品来体现“揭阳木雕”曾经的辉煌;用一组明、清、现代不同时期的梁架雕饰,展现揭阳木雕风格的嬗变;而当代木雕艺人的作品、木雕制作组图,则展示了揭阳木雕的现状和制作过程。所有的图文力求平实、客观,给受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民间艺术通常有一些时效性和阶段性,在时间方面,一是根据不同民间艺术的种类制订半年,甚至一年的版面计划,列出将要刊登的题材和时间,以便联系,积累相关资料;二是根据将要刊登的题材资料收集的情况,制订采访计划,合理联系安排好采摄的对象和时间。

采访民间艺人之前,如果资料收集的全面、读得深透,与其交流就会比较自然、轻松。许多民间艺人并不善于言谈,但他们却很希望与之交流的人能理解明白他的想法和做法,这种环境下采访亮点随时都会产生。而专家一般都是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所以,事先熟读资料,有利于记者在采访时能客观对待。如“揭阳潮剧”专题,笔者此前对这一艺术了解不多,采访前足足花了三个星期时间阅读《潮剧志》和《揭阳县文化志》。终于,这些资料的积累在和潮剧专家激烈探讨时派上了用场。

稿件撰写要准确、客观、平实,尽量通俗易懂,主干稿字数最好控制在1200字左右,方便受众阅读。

编辑方面,由于版面限制,图片要精美、有的放矢,尽量选择一些网络上不易看到的史料图片和原创图片,相关资料链接要以受众阅读需要的角度去精编。这样一来,受众想看的都看了,想了解的都知道了,何需上网“大浪淘沙”呢?

在《艺苑》的版式设计中,笔者坚持文图4:6比例,每个版都有视觉中心——一幅或者几幅图片组合的主照片,其他的图片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分组排放,图文相得益彰,版面主次分明,从而提升美感。如“乔林烟花火龙”就是采用双主照的形式,将经典的“烧龙”场面放在版面的最上方,版面中心部分则放置了“游龙”、“舞龙”两张图片,左边是一组制作“烟花火龙”的小图。(2009年1月24日第5版)该版视觉冲击力极强,图文错落有致,整体简洁大气,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新闻奖版面三等奖。

要做好一个版面,需要记者执著的敬业精神和艰苦细致的编辑工作。如“揭阳潮剧”这个专题,为找寻一些珍贵的剧本影印件和其他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料图片,笔者接连走访了剧团,潮剧专家、爱好者,甚至印刷厂的仓库。当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贝通过《艺苑》一一展示在受众面前时,所有的艰辛都化做惬意的满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艺苑》版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奖、揭阳市新闻奖评选中多次获奖,这是对《艺苑》版成功转型、以报道民间艺术为主打的高度肯定。笔者深信:地市报艺术版应当紧紧抓住本土艺术文化,最大化地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做深做透,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突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猜你喜欢

艺苑潮剧揭阳
艺苑之星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潮剧戏曲在潮州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揭阳市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及机理分析
滇风艺苑
艺苑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揭阳·黄岐山
从揭阳楼看中华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