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KPM有限元软件在不规则框架结构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2012-06-12吴桂芬

综合智慧能源 2012年7期
关键词:层高轴压楼层

吴桂芬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5)

0 引言

框架结构的民用建筑结构布置一般比较规整,各楼层层高相差较小,楼板开孔不大,因此,一般民用建筑框架柱截面大小通常由层高和层数决定。对工业建筑来说,为满足工艺设备布置的要求,结构层高往往不均匀,甚至可能相差几倍,楼板开孔也较大,开孔率有时可达60%。因此,工业建筑经常会布置成竖向和平面均不规则的框架结构。对不规则框架结构梁、柱的布置,特别是框架柱截面大小是否仍由轴压比控制,需根据不同的结构布置进行计算分析。

1 工程概况

国投伊犁热电(2×330 MW)工程位于新疆伊宁。厂区脱硫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3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3级。基本风压为0.6kPa,基本雪压为1.0kPa。

脱硫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共5层,建筑面积1074 m2,建筑高度23.0 m。第1层层高5.5 m,第1层右侧布置石膏库,楼板开孔率45%,如图1所示。第2层层高5.0 m,第3层3.0 m,楼板右侧开孔,开孔率35%,如图2所示。第4层4.0 m,第5层5.5 m,如图3所示。1~4层建筑面积均为1 074 m2,第5层局部面积为168.5 m2。各楼层框架柱布置情况为:第1层、第2层柱截面为800 mm×800 mm,850 mm×850 mm,900 mm ×900 mm,1 000 mm ×1 000 mm;第3层柱截面为800 mm×800 mm;第4层柱截面为600 mm×800 mm,800 mm×800 mm;第5层柱截面为600 mm×800 mm。

2 计算分析

图1 5.500 m层梁柱布置图

2.1 柱轴压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及位移角限值

按照GB 5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轴压比指柱的组合轴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积之比,即轴压比为N/fcA。限制轴压比来保证结构的延性。

图2 13.500 m层梁柱布置图

图3 23.000 m层梁柱布置图

按照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此参数限制结构的竖向布置规则性,可用来判断薄弱层。

式中:Fy为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Fcy为框架柱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Fmy为砖填充墙框架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Fwy为抗震墙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

按照GB 5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层间位移角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计算,用来限制正常使用下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有足够的刚度。

2.2 计算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该工程采用PKPM(2010版)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第1层计算层高6.15 m(基础顶标高为-0.65 m),第2层计算层高5.00 m,第3层计算层高3.00 m,第4层计算层高4.00 m,第5层计算层高5.50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钢筋主筋的等级为HRB335,箍筋等级为HPB300,梁柱保护层厚度20 mm。恒、活载荷为一次性加载,计算结构内力时地震载荷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不利值,计算位移角时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根据GB 5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梁刚度放大系数,柱配筋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角柱按双偏压计算)。

2.3 计算结果分析

表1为楼层抗剪承载力和承载力比。通过分析表1中数据可知,5层X方向楼层承载力比最小,为1.00;2层Y方向最小楼层承载力比最小,为0.84,即楼层承载力比已接近规范限值。表2为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表,通过分析可知,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角最接近限值,最大位移角为0.103°。最小楼层承载力比和最大位移角均接近限值,说明在填充墙、混凝土等级不变的情况下,框架柱截面刚好满足规范的要求。而计算得出的柱轴压比最大为0.56,小于限值0.85,说明该工程框架柱的截面面积并非由轴压比控制。

为分析框架柱截面变化的影响,将框架柱截面改为600 mm×600 mm后重新进行计算分析,此时柱底轴压比最小为0.39,最大为0.82,接近限值。分析计算结果可知,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角为0.130°(见表3);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角为0.194°(见表4),远大于规范限值0.104°。说明框架柱截面改变对位移角影响较大,而此时轴压比仍在限值内,满足了规范要求。

表1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

表2 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表3 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表4 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3 结束语

(1)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在不满足规范要求时,SATWE软件“调整信息”中的“指定薄弱层个数”中填入该楼层层号,将该楼层强制定义为薄弱层,SATWE软件按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4的规定,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提高该层构件强度(如增大配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截面)以提高该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几个参数的调整涉及构件截面、刚度及平面位置的改变,在调整过程中可能相互关联。

(2)在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考虑增大梁柱截面;对于层高较大的楼层可增设层间梁。在满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在框架柱之间布置框架梁,增加楼层刚度,从而减小位移角,使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3)对不规则的框架结构,框架柱的截面面积往往不是由轴压比控制,而是由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或位移角限值控制。

[1]GB 5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猜你喜欢

层高轴压楼层
复合材料修复含裂纹圆管的轴压承载特性研究
房屋买卖合同中层高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浅谈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出入口盖板结构强度计算
圆钢管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正交分析
不同轴压比下组合剪力墙筒体的抗震性能
电梯的升与降
大火灾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房产开发成本分摊方法比较
轴压砌体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