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
2012-06-10本刊编辑部
论点
关于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作为职业教育结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动态性、稳定性的系统。(1)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整体性。职业教育各个层次要素或部分的行为只有协调于职业教育层次系统整体的行为之中,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2)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目的性。职业教育系统各层次目标的确定依据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对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指向或针对某一相应层次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所需技能或技术的等级。(3)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相关性。职业教育各层次及构成各层次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职业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总体比例及内部各要素的比例基本协调,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4)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动态性。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进行调整的。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其他子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处于运动状态。(5)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稳定性。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建立后,必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否则,职业教育就很难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消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十三期 肖凤翔,董显辉《系统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
关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从纵向维度看,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显现出“定阶到进阶递升”的趋势,清晰地表明职业教育层次的“高度”提升。(1)从层次到类型的嬗变:瑞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教育分类的规范性国家体系;(2)从经验到策略的跃迁:英国改革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基于资格分级的开放性国家体系;(3)从低端到高端的晋级:澳大利亚完善国家资格框架——基于资格分级的规范性国家体系;(4)从低段到高段的提振:日本建立职业段位制度——基于资格分级的规范性企业体系;(5)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德国开发信息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基于技能分级的晋升型国家体系;(6)从定格到升格的跟进:台湾地区追求卓越的职业教育——基于产业升级的因应性教育体系;(7)从等外到等值的升华:欧盟制定《欧洲资格框架》——基于资格分级的泛欧性区域体系;(8)从排斥到全纳的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版国际教育分类法——基于课程证书的标准化教育框架。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一期 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陈东 《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二)》
关于生态平衡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理解:(1)高职教育如何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2)高职教育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高职教育如何实现系统内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系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即必须保持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环境之间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上的畅通,以维持其结构的有序,功能的完善。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动态的生态平衡观是生态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源泉和圭臬。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态失衡的表现是:生态理念淡薄;生态位错乱;生态承载力不足。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树立生态理念,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由“外生”向“内生”的转变;二是找准生态位,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的转变;三是加强生态承载力,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状态由“超载”向“均衡”的转变。
摘自 《职教通讯》2012年第十九期王亚南,王振洪《生态平衡: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然路径》
关于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
要从根本上实现完全有效的校企合作,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构建新的模式,如“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或称之为相对紧密的职业教育集团。(1)“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既有紧密的形态,又有超越有限企业的广泛功能。“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是一种职业教育集团模式,是一个有多所学校和企业参加,并举办自己实业的教育组织,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解决单一企业难以预置就业岗位的问题,可以实现学生在整个产业或岗位群中选择就业岗位;二是解决企业技术和技能适用面窄、不能完全满足职业学校教学需求的问题;三是解决企业难以提供关键技术岗位或成套技术岗位的问题。(2)“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实际利益吸引企业参与。一是集团为企业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避免单一校企合作关系下订单培养需要承担的风险;二是集团层面举办的训练机构本身就应该是具有企业特征的实体,不仅在经营上运用企业模式,也可以为其他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产生场地,通过生产赢得实际利益;三是机构本身是盈利的,可以保证投资企业的利益。(3)“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4)“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组建方式。“共建型”实体的生存发展诉求和利益杠杆可以带动集团组织与机制的优化,使参加集团的学校都能真正得利。要参加集团的企业成员应通过准入制度经过遴选,具备一定的资质并有明确的意愿才能允许加入。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十六期 郭苏华 《从职业教育需求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
关于职业教育的异化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一种异己的力量——“应事教育”倾向正在职业教育内部孕育,值得关注和反思。“应事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种不良价值倾向和行为,是走向异化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指职业教育脱离学生职业兴趣和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片面追求高技能,片面追求专业化,片面追求教育的社会价值的现象。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2)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率教育;(3)把学校等同于工厂。“应事教育”的危害,一是定位失偏:“应事教育”使职业院校成为职业训练所;二是价值失真:“应事教育”使人异化为只会做事的工具;三是结果失效:“应事教育”使教育失去教育性。普通教育需要加强做事的教育,但当职业教育沦为“应事教育”时,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现代的职业教育难以承担恢复“技艺劳动”的任务,因为它首要的任务是恢复教育的真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育目标重设: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公民;其次,教育导向回归:实施就业需求与职业兴趣“双重导向”;再次,教育方法选择:重视职业人文教育。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二十三期 陈文海《职业教育的异化与消解》
(逸 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