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手术病人

2012-06-09黄光强邱传林黄文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腰麻罗哌卡因

黄光强 邱传林 黄文鹏

(四川省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县62265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手术病人

黄光强 邱传林 黄文鹏

(四川省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县622651)

腰麻-硬膜外麻醉;高血压;老年;手术;中医病因病机

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既有脊麻(SA)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置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1],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用于高血压病人风险较大[2],对该方法是否可常规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尚存争议,我科从2008年开始把该方法用于高血压老年手术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老年高血压病2~3级、下肢和下腹部手术病人共70例;年龄60~79岁;体重53~78kg;ASAⅡ-Ⅲ级;伴冠心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全部病人随机平均分成A组和B组。2组病人在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所有病人均在术前30min给予东莨菪碱注射液0.2~0.3mg,同时静脉输液,进入手术室后即用GE1000型监护仪监测BP、RR、ECG及SpO2。A组应用一次性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包,L1~2或L2~3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L3~4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2.0ml。B组于L1~2或L2~3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在仰卧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4mL试验量,经确认为硬膜外阻滞后根据需要予0.75%盐酸罗哌卡因维持麻醉,A组手术时间超过腰麻作用时间的病例,按上述方法行硬膜外实验,并酌情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维持麻醉。术中持续鼻饲吸氧,有血压和心率下降时,酌情给予补液及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注射。

1.3 观察指标术中用GE1000型监护仪连续监测BP、RR、ECG及SpO2,实时记录围麻醉期以上监测指标数值,并作出比较。记录麻醉诱导时间(由椎管内注药到切皮的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盐酸罗哌卡因用量(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的量)、液体输入量及辅助药量。

1.4 麻醉效果评级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但非病情所致)。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需改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PSS 11.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麻醉诱导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麻醉效果用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A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盐酸罗哌卡因用量显著少于B组(P<0.01)(表1)。2组血压下降数值、输液量及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A组Ⅰ级病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麻醉全部成功,没有需要更改其它麻醉方法的病例,B组3例Ⅲ级效果病例,改行全麻(表2)。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均无头痛等并发症。

表1 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组间比较(±s)

表2 麻醉效果评级的组间比较[n(%)]

3 讨论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中西医结合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方面有独到优势,整体调节、副反应小、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尚可减少降压药用量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等,已得到广泛重视。老年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古今多数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早在《内经》就已认识到肾虚是造成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肾气的消长盛衰决定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故其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人至老年,肾亏精衰,脏气虚衰,升降失调,痰瘀内生,虚实夹杂[3]。

随着需要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日渐增多,对于老年人下腹部和下肢手术EA具有并发症少,用药量可控性好,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麻醉诱导时间长,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发生率高(9.56%)[4]。老年人高血压病人重要脏器储备及代偿功能明显降低,肝肾对各种麻醉药的生物转化和消除速率降低,故阻滞不全需辅助静脉用药,对循环、呼吸干扰大,增加了麻醉风险和管理难度[4]。SA阻滞效果好,镇痛效果确切,也能获得较好的肌肉松弛,起效也快,但易导致阻滞平面过高,甚至全脊麻,对循环系统的扰乱程度重于硬膜外麻醉,且发生过程快。CSEA集中两者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老年人周围神经系统与脊髓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神经轴突减少,神经胶质增生,传导速度减慢,从而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增加,CSEA亦要适当减少用药量。老年人心脏功能储备和心血管调节能力下降,应尽量保持手术中血压稳定,防止血压剧烈波动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所以在术前给予一定量的液体补充,术中控制合适的麻醉平面对维持循环的稳定有利。老年高血压手术病人十分有必要给予实施完善的术后镇痛,以降低肺部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综上述,CSEA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镇痛和肌松效果好,术中局麻药、静脉辅助药用量少及术后可镇痛等优点,虽然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代偿功能较差,还常合并其它病症,只要用药恰当、合理,并注意容量调整,确有优点可取,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或操作者对全身麻醉管理较为生疏,或受设备限制等情况。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4-1065.

[2]谢荣,刘亚平.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的调查报告[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1,11∶329-331.

[3]侯丕华,陈改玲,李格.老年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80-82.

[4]周子戎,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0-4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18

:1672-2779(2012)-14-0030-02

:苏玲

2012-05-21)

猜你喜欢

腰麻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