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2012-06-08贺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产钳头位胎头

贺艳辉

(湘潭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南 湘潭 411228)

胎头位置异常中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两种,能占到头位难产总数的68.63%[1],成功的手转胎头术,为经阴道分娩创造了条件,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就我院近4年来手转胎头纠正枕式异常2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本院分娩总数3513例,其中阴道分娩2178例,剖宫产1335例,阴道试产者中379例宫口扩张进入活跃期出现延长或停滞超过2h,给予人工破膜手摸矢状缝及耳廓方向确诊枕横位或枕后位。我们随机选择238例,采用两种手法分为A、B两组进行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7.3岁,初产妇193例,经产妇45例,孕周37+4~41+5周,平均39+3周。其中枕横位162例,枕位后位76例,宫口扩张达4~5cm以上,先露部位于棘上1cm至棘下2cm。

1.2 手转胎头的条件

所有产妇需具备①无骨盆狭窄,无明显头盆不称,头盆四项总评分≥11分[2](骨盆大小,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产力强弱)。②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4~5cm后出现延缓或停滞,内诊检查发现枕横位或枕后位。③胎心良好,无胎儿宫内窘迫,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g。④产妇情况良好,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坚定的阴道试产的信心。⑤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⑥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同意手转胎头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做阴道检查以了解骨盆径线,明确宫口扩张情况,先露高低及胎方位,用触摸胎头颅缝及耳朵法明确胎方位,未破膜者先行人工破膜,238例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年龄、胎次、胎儿体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

A组方法:在宫缩间歇期,将右手食指与中指伸入阴道内与矢状缝平行,食指与中指成30°夹角,指端位于小囟门处,在宫缩时缓慢旋转胎头,右枕后位作顺时针旋转90°,左枕后位作逆时针方向旋转90°;枕横位旋转45°。同时,术者另一手可在腹壁外耻骨联合上方帮助胎肩及胎背向前旋转,旋转成功后手不急于抽出,应观察胎儿有无隐性脐带脱垂,胎头位置有无回旋。若无,则等待2~3次宫缩后,胎头固定于枕前位时将手指抽出。B组方法:宫缩间歇期右手伸入阴道内,若胎头位置低,与产道嵌合过紧,可上推胎头使其松动,但不宜超过坐骨棘平面;若宫缩乏力,可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手进入产道时,若产妇不能耐受,可给予丁卡因凝胶黏膜浸润麻醉减少不适。宫缩间歇期拇指与其余四指自然分开,轻握住胎头,如为右枕横位则顺时针转45°至右枕前位,左枕横位则逆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左枕后位分别以同法旋转90°,旋转同时,助手双手放在产妇腹壁一侧,推动胎肩及胎背向腹正中线旋转,旋转成枕前位后手暂不松开,待宫缩时嘱产妇屈膝大腿紧贴腹壁,双腿外展,屏气用力促胎头下降,等待2~3次宫缩,先露达棘下2cm后,最大径线超过中骨盆平面,可停止旋转,手术结束。嘱产妇取胎儿背侧俯卧位,左枕横、左枕后行左侧侧俯卧位;右枕横、右枕后行右侧侧俯卧位,床头抬高40°~60°,侧卧时产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将大腿上收至与产妇脊柱纵轴成90°角,腹前侧壁贴向床垫,观察30min~1h。若仍未见肛门松驰及排便感,则再次行内诊检查,若枕式仍为异常,需重新评估转位成功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对坚定信心阴道试产者,并具备条件的产妇,进行再次转位,宫颈部分水肿可用手指扩张宫口。当胎心正常,产瘤形成达棘下3cm后,可产钳助产分娩;若胎先露不再下降或产妇放弃再次转位,则剖宫产分娩。

1.4 转位成功的标志

胎儿以枕前位自阴道自然分娩或助产分娩,转位失败的标志为剖宫产结束分娩。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娩方式

238例胎方位异常手转胎头者,其中枕横位162例,枕后位76例,成功178例(其中枕横位132例,枕后位46例),总成功率74.79%,枕横位成功率81.48%,枕后位成功率60.53%,两组比较如下表1。

表1 两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比较

2.2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650~4100g,平均3520g,新生儿出生时评分:178例中有150例出生后1分钟评分Apgar评分≥8分,有28例出生1分钟Apgar评分6~7分,经吸氧后5分钟Apgar评分10分。

2.3 并发症

178例手转胎头过程中,无1例脐带脱垂,胎盘早剥,新生儿死亡,重度窒息。其中1例枕后位转至枕前位,阴道自然分娩的巨大儿接产时产妇软产道Ⅲ°裂伤,经缝合愈合良好,助产分娩的38例中产钳占30例,胎吸8例,其中产钳助娩2例新生儿面部有压痕,24h后消失,随访1年无远期并发症。

3 讨 论

近10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高剖宫产率使产科中青年医师失去了处理头位难产的技能,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上升,形成恶性循环。提倡阴道分娩,提高处理头位难产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1]。临产后,胎头位置异常,如枕横位、枕后位,常常因为胎头俯屈不良和内旋转受阻等引起相对头盆不称、产程停滞、宫缩乏力、先露下降受阻而导致难产,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1],徒手旋转可以使枕横位及枕后位变为枕前位,有利于胎头俯屈,使胎头通过骨盆的径线缩小,产程可以顺利进展,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3]。因此,胎头旋转成功与否是能否由阴道分娩的关键,当然也离不开产妇坚定的阴道试产的决心。旋转成功者,即使头盆轻微不称,也可能助产由阴道分娩,而旋转失败者即使头盆相称,也可能需行剖宫产术。旋转胎头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临产早期的枕横位、枕后位多数将自然转至枕前位分娩,不必过早干预,胎头内旋转的动作是伴随胎头下降来完成的,因而选择进入活跃期处理枕式异常,才是旋转胎头的时机[4]。多种资料表明,宫口开大6~8cm,先露棘下1~2cm为最佳转头时机。

本资料手转胎头分为A、B两种方法,A方法仅用两手指,宫缩时协助胎头旋转,适合于胎先露达棘下1cm至棘下2cm的患者,对产妇产生的恐惧心理小,易于接受,且术者不受手大小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均能很快掌握,但对胎先露棘下1cm以上者,无法进行,一是查不清枕式,二是无法有效触及胎头,不能帮助胎头旋转,故选取对象受限,总成功率较低。而B组方法不受先露高低限制,用手握住胎头,宫缩间歇期大多数能将胎头转成枕前位,缺点是施术者手需小巧,且具备产钳及胎吸助娩的技术;同时要求产妇必须有坚持阴道分娩的信心,产力需足够,才能配合屏气用力,推动胎头下降。但若胎头不能下降至棘下2cm,仍有可能回转至原位,这时让产妇取胎背侧俯卧位,床头抬高40°~60°,利用胎儿本身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使胎方位从枕后位、枕横位逐步旋转至枕前位,等待30min~1h,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只要产妇及家属同意继续试产,胎心正常的情况下,在第二次转位后绝大部分能从产道分娩。综上所述,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纠正胎位异常,必要时产钳或胎吸助娩,更有效地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提高了围产质量,值得积极分阶段推广应用,即在住院医师中推广A种手法,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推广B种手法。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4.

[3] 凌罗达,顾美礼.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321-334.

[4] 邱要儿.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儿旋转术的时机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637.

猜你喜欢

产钳头位胎头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漫话产钳发展史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低位产钳助产术助产指征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