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课教学初谈
2012-06-06田德元
田德元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给生物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和新课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认为:教师的素养和观念要适应新课标,同时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90-01
新教材、新课标的出现给生物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为广大的生物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解读,再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和定位。
一、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课标、新的教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方法去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新的课程理念的重要指导意义,全面贯彻在我们的全部教学工作中。
1.教育教学理念及素养要适应新课标要求。首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初中生物要求的是最基本的公民素质,具体内容大多围绕人与生物圈而展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应再降低或拔高要求,而应努力创设条件去完成这一要求,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废除填鸭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的素养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为教学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和有素养的教师,它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功。
2.教法和学法上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把握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教学如何能真正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法指导是关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能力的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并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3.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来适应新课标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了教学手段,为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的前提下,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生物者以多种形式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出现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图文声像,异彩纷呈,不仅加大了教学信息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学信息的质,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范围内自由驰骋,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的品味。
二、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教师要实施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尽可能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准确性会逐步加强。
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换位思考,那么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主要过程。教学实践中曾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实际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即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成为一节优秀课,必须重视导入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农作物播种之前为什么要松土?生长的不同时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的“度”还要注意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4.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应该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应彻底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不断学习新理论,接受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新型的、融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