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2-06-06

新一代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对策学生

孟 浩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干预性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体质现状,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5-02

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运动,重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要求降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程建设,全面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一、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在2006年8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表示,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在持续下降。

据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过去的20年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学生超重、肥胖率在过去的5年内迅速增加,在一些大城市,超重、肥胖学生人数增加了1至3倍,人数接近三成;乡村学生尽管总体上肥胖率还不高,但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大城市的城区;我国学生中,糖尿病患者达59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达70万人,血脂异常达563万人,高血压患者达1700万人;2002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抽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6.96%,初中生为53.43%,高中生则超过72%,中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排名第2位,人数居世界之首。

2006年5月,成都市调研的“成都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显示:成都市2005年与1995年相比,12~17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男生由5.12%上升到17%,增长了3.12倍,女生由31.8%上升到51.24%。中小学生的视力下降明显。中小学生50米往返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各项数据下降明显。成都市2006 年9~10月与2005年9~10月的体质检测却显示:立定跳远男生平均下降了0.21米,女生平均下降了0.18米;肺活量男生平均减少24毫升,女生平均减少30毫升;视力不良人数由16.14%上升到17.19%;仰卧起坐成绩每分钟也下降了2个[1]。

二、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主导因素制约着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

(1)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重升学轻素质现象。常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许多学校看来,只有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才是最终或唯一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课往往是众多文化理论课的牺牲品: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 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教学重视不够。由于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致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部分中、小学场地器材陈旧,种类单一,许多体育器材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因素,成人化的标准与活动和学生群体不相符。

(3)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单一。许多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有限造成一个老师教多个项目,许多基本传统体育项目在慢慢“消失”,如小学的“跳山羊”、中学的跳箱、跳高、单双杠等器材,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被体育老师们放弃了,这样往往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二)家庭因素促使学生与体育锻炼分道扬辘

现代社会家庭的主要存在模式是以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指夫妇双方或其中一方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形式成为时代主流的同时,意味着独生子女现象的不断增多,由于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形式有失偏颇,希望子女将满门心思都花在学习上,为了“考高分”、“上名校”,挤占学生的业余时间上家教、参加补习班,而忽视学生体育活动,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生活上重营养,轻锻炼,放松了对独生子女在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独生子女怕苦、怕累、怕出汗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体育活动,就是偶尔的体育锻炼也难以达到很高的强度,对体能的发展作用不大。从而形成了造成学生“运动低能”的恶性循环。

(三)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使学生远离操场

多种娱乐方式的兴起,让学生更热衷于玩那些高档的、冒险的电子游戏和电脑网络游戏。这类娱乐项目基本上对体能要求不高,只需要坐在那里,用眼睛看,用脑袋想,最多加上一些手指的动作。学生们一有时间,便泡在网吧,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之中,而对传统的体育游戏早已失去兴趣。在饮食方面,汉堡、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无一不是当今中小学生的最爱,而很多中小学生更是把吃洋快餐当作互相攀比的“指标”。高热量、低营养的饮食结构,再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加速了肥胖的产生,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

三、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要采取的对策

学校体育是开展青少年体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整体性、主动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研究素质教育,都离不开体育[3]。学校体育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主要途径。

(一)认真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惯。”[4]学校体育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健康”上,完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实现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包括学生运动安全知识、能力以及野外生存遇险自救的技能;终身体育所必需的运动技术技能;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讯、产品等为健康服务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休闲娱乐化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即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学校考虑自身条件、学生兴趣、传统项目,突出以娱乐、健身功能为重心的体育课程内容,积极开展户外体育运动项目,如陆地——野外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野外生存、攀岩、登山、轮滑、滑冰等;水上——潜水运动、滑水、钓鱼、划船、实用游泳、帆板等;这些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将给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项目有的是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有的是刺激性的胆识探险、有的是消遣性的娱乐、有的是生活技能的学习等等。通过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同学们在宽松、自由、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娱乐、健身、提高、发展,并享受运动过程的乐趣;同时又增加人际交流沟通协作的机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缓解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增进健康[5]。

(三)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校体育教学推行“三自主”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耐力项目及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的体育活动内容,尤其是通过游戏的方式、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培养体能类项目的兴趣。如把1000m跑改造为趣味性的定向运动、跳绳比赛、有氧健美操、骑自行车等运动形式。

(四)学校体育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体育的联系和结合

“社区体育是最接近人性的一个体育种类”[6]。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中心、俱乐部体育场所、健身站(点)等文化体育设施是人们维护身心健康的理想运动场所。定期举办家庭运动会或社区体育节,项目设置以集体为主,特别是一些注重协作、内容趣味、技术要求低、观赏性强、参与性高的项目,如二龙戏珠、乒乓球赛、家庭游泳接力赛、自行车混合接力赛、毽球混双赛等趣味性的运动会,使得运动健身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的“必修课”。社区体育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也具有省钱、易组织的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沟通感情、消除隔阂、休闲娱乐,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

(五)积极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活动

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仅仅依靠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或者体育与健康课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程只是传授了运动的技能,正确锻炼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而学生体质的增强是需要经常性坚持锻炼才能获得。课余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主要由教育部门来组织实施。针对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学校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组建常年的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运动训练,保证少数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训练及发展。(2)关注少数病弱学生及残障学生的特殊体育,确保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3)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体育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7]。

四、结束语

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2007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于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和评分办法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之更能促進学生体质健康。

青少年的较量是国家未来的较量,青少年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今天,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可能还只是调研报告中的几个数字,但如果任其发展,这些数字将很有可能变为灾难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惩罚着我们。接班人连起码的身体健康都没有了,又何谈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青少年体质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协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青少年体质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问宇,陈恳,金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6) .

[2]王永强.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8(2).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的通知[S].教体艺厅[1999]10号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1999-06-13 1

[5]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卢元镇.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J].体育文化刊,2003(1):3-51

[7]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EB/OL].http://www.fsjy.net/dongtai/jiaoyudontai/2005-8-2-1.htm1.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对策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